•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幼儿园基于“家校社”协同劳动教育的实践策略

陈希俊
  
腾跃媒体号
2023年10期
上海市嘉定区城北幼儿园

摘要:幼儿时期是行为习惯、价值理念形成的启蒙阶段,也是开展劳动教育的关键时期,对于实现劳动教育目标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加快推进幼儿劳动教育是大势所趋。幼儿劳动教育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幼儿园、家庭、社会三方共同努力,以统筹课程内容,衔接实施路径;充分融合幼儿园、家庭和社区合作等形式推进家校社协同劳动教育,才可构建全方位、常态化幼儿教育体系。

关键词:幼儿园;家校社协同;劳动教育

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这一文件,其中明确指出当前劳动教育战略性定位,提出了系统性要求。《意见》中指出:“劳动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是幼儿成长的必要途径,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劳动教育课程是幼儿园的一门独立课程,但是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家庭教育和幼儿自身并不轻松。为了加强劳动教育成效,充分发挥劳动教育的育人功能,需要家庭、幼儿园和社会之间的协同配合。

一、影响家、校、社协同劳动教育的主要原因

(一)缺少协同性,社会支持不足

劳动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增强幼儿劳动意识,切实提升其劳动技能,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行为品质。家长并不是专业的教育工作者,也没有具备各种门类的劳动技能。因此,如何打破幼儿园在劳动教育中单兵作战的困境,充分整合幼儿园、社区、社会组织的力量,形成多维协同的支持体系,让劳动教育摆脱能力有限、精力有限、条件有限的困境,是一个亟待研究和破解的课题。

(二)幼儿劳动教育的主体地位认识不清

家庭、社区和幼儿园之间,大多主张幼儿的劳动教育需要在幼儿园内部进行。一方面,幼儿园幼师认为自己才是幼儿劳动教育行为的真正组织者,而父母则被动的配合与支持即可,这导致家庭劳动教育的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另一方面,家长认为幼儿劳动教育只是幼儿园的工作,觉得只需给幼儿们一个最基础的服务环境即可,而与幼儿园的劳动教育合作,也没有积极应对,长此以往,造成家长忘却、淡漠了自己的劳动教育任务。

二、幼儿园基于“家校社”协同劳动教育的实践途径

(一)整合课程体系,指引三方协同推进幼儿劳动教育

1.统筹课程内容,衔接实施路径

幼儿园要结合办园理念和劳动教育资源设计幼儿园本课程,整合劳动教育的资源,切实解决幼儿劳动教育不完善等问题。第一,因地制宜,结合幼儿年龄特性和需求,自上而下综合家庭、幼儿园、社会三者之间的劳动教育内容,统筹幼儿生活自理活动、种植饲养活动、手工实践活动等,以课程群的形式组建家校社协同机制。此外,整合家庭教育中关于衣食住行和幼儿教育区域活动、一日活动以及社区教育中的志愿者服务、公益劳动等形式,共同形成全方位的幼儿劳动教育路径,实现幼儿园、家庭和社区劳动教育的有效衔接。

2.构建多元化课程评价体系

围绕幼儿这一主体,幼师加以指导、社区为劳动教育基础、家长为劳动教育后备军共同组成多元化劳动教育课程体系。针对评价主体,积极鼓励幼儿在自我评价中勤奋进取、在小组互评中优化改进、在幼师评价中努力提升、在家长和社会评价中趋于完备。针对劳动教育评价的内容,可以结合劳动教育实施的各项要素进行,主要针对幼儿在不同场所间的劳动过程和成果进行详细的记录。旨在发挥评价的指导性作用,通过对幼儿劳动教育实践的反馈,可以优化幼儿劳动教育在幼儿园、家庭、社区间开展的状况。

(二)充分发挥教育优势,巩固三方协同育人根基

1.幼儿园要充分发挥自身的指导作用

幼儿园是开展幼儿教育的主要机构,可以有针对性的设置幼儿劳动教育活动,为幼儿劳动教育的落实提供必要的师资力量和物质保障。幼儿园是实施幼儿劳动教育的主阵地,应当充分发挥其自身的指导作用。第一,幼儿园应当将劳动教育融入课程教学设计,积极探究符合园本特色的劳动课程。在幼儿区域活动、一日生活活动中渗透劳动教育。第二,幼师要在劳动教育中展现专业性,幼儿园要完善幼师培育机制,设置幼儿劳动教育主题讲座,增强幼师对幼儿劳动教育的认知。第三,幼儿园健全完善场地设施等硬性条件,确保幼儿劳动教育及活动可以顺利进行。可以在园区内设置种植区域、饲养区、手工艺区,为幼儿劳动教育提供丰富的环境和劳动材料。

2.家庭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基础性作用

家庭中的劳动教育具备时间优势,在内容设置和实践方面有针对性和灵活性。

家庭是幼儿接触劳动教育的最初场所,家长要充分提升自身的劳动素养,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真正做到热爱劳动,从一言一行中影响幼儿树立劳动最光荣的概念,有效激发幼儿参与劳动的兴趣,为其树立良好的榜样。家长也要为幼儿提供劳动实践的机会,积极鼓励幼儿参与劳动,在确保幼儿安全的情况下,使其承担一定的家务。家庭中的衣食住行都展示出劳动教育的内容,家长要集合幼儿的实际情况设置家庭劳动教育体验。

(三)共同组建协同载体,搭建三方协同劳动劳动教育的桥梁

1.充分融合幼儿园、家庭和社区合作等形式

科学合理的运用幼儿园、家庭和社区合作等形式,积极推进三者之间实施幼儿劳动教育:设定家长教育手册告知幼儿劳动教育实施的各项计划,使得家长可以明确幼儿劳动教育的职能,了解其在幼儿劳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可以协调家长委员会、社区委员会等渠道,为家长提供劳动教育资源,激发家长主动参与幼儿劳动教育中去,实现幼儿园、家庭和社会劳动教育的协调开展;在幼儿园内设置家长开放日,引导家长走入幼儿园,了解幼儿园设置劳动教育的实际情况,明确幼儿在劳动教育中的重要表现;组织幼儿园、家庭和社会组织开展和劳动教育相关的亲子活动,比如亲子种植、亲子手工艺大赛等等,在家长和幼师的指引下,充分调动幼儿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使其在劳动过程中感受快乐,培育幼儿树立热爱劳动的意识。

2.共同组建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和线上教学平台

统筹社会各界的力量,通过在线下设置劳动教育基地和线上互联网平台,实现劳动教育资源的共享共建。在线下充分借助现有的德育教育基地、科技展览馆、少年宫等场所,拓展劳动教育功能;充分利用幼儿园、社区内部闲置的区域,构建多元的劳动教育基地。在线上可以借助互联网的特性,为幼儿园、家庭、社会协同教育搭建便捷平台。基于幼儿劳动教育课程设置微信群,可以促进幼儿园劳动教育和家庭劳动教育间沟通交流,设置幼儿劳动教育官网、微信公众号等内容,推动有关幼儿劳动教育的最新咨询,可以有效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便于三方及时了解幼儿劳动教育实况。针对幼儿劳动教育资源方面,可以结合网络构建劳动教育资源库,将适合开展幼儿劳动教育的微课、主题讲座、名师课堂等资源归纳整合,展现出幼儿劳动教育资源的多元化特性。

三、结束语

幼儿劳动教育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幼儿园、家庭、社区协同推进,通过整合课程体系,指引三方协同推进幼儿劳动教育;充分发挥教育优势,巩固三方协同育人根基;共同组建协同载体,搭建三方协同劳动劳动教育的桥梁等途径实现思想到行动上的协调统一。组建可持续的教育链,共同推进幼儿劳动教育发展,让幼儿劳动教育在幼儿园内部落地、在家庭交易中生根、在社区间协调发展,才可确保幼儿劳动教育获得实质性成效。

参考文献:

[1]周敏. "家校社"联动开展劳动教育的实践研究[J]. 创新人才教育,2020(3):42-45.

[2]宋桦. 家校协同开展劳动教育活动的策略探析[J]. 文学少年,2021,000(017):P.1-1.

[3]刘洁. 幼儿园开展劳动教育的多元价值及实践策略[J]. 教育科学发展,2022,4(4):47-48.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