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大数据时代下大学生红色文化自信调查分析

刘杨 刘馨朵 王千慧
  
腾跃媒体号
2023年10期
徐州工程学院 223900

摘要:在“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使用之下,红色文化逐渐以新的方式展露在人们的视野之中。在此背景下,本文通过调研和对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当代大学生对于红色文化的认识与理解,并正确利用大数据技术,树立当代大学生的红色文化自信,增强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

关键词:大数据技术、红色文化、Python、SPSS

一、绪论

第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并颁发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于重大问题的决定》[1]明确表明,未来的方向之一是积极培养全体国民的文化软实力,积极增加文化自信的认同度。在当代,互联网技术突飞猛进,对人们的思想认识带来了极大的冲击,其中受到影响最快且最深的是大学生群体。因此通过了解大学生对文化自信的影响分析,可以初步预知后续社会对文化自信的认知程度以及如何更好地培养社会文化自信,从而提高于我国民族文化的传承和文化软实力,对和谐社会建设及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当代大学生红色文化自信调查背景

从近些年调查来看,大学生世界观塑造深受互联网影响。在《当代大学生文化自信现状及其培养研究》[1]中的调查数据表明:大学生对中国文化的未来走向“很乐观的占23%,“比较乐观”的占31%,“很难说”的占43%,“很悲观”的占3%。调查同时发现,当代大学生很少亲身经历,所捕获的信息大多来源于互联网。因此,我们希望借助互联网并结合大数据技术,挖掘当代大学生对红色文化自己的理解与认识,探索如何培养大学生的红色文化自信。而提高大学生传承红色基因的效果,需要提升整体认知,加强对红色基因传承的认知和实践水平;丰富红色基因传承的话语资源,为红色基因传承工作提供多样的教育资源;推动国家、家庭、学校形成教育合力,助力新时代大学生实现红色基因的有效代际传承;充分利用网络载体、传播媒介、技术人员打造现代化的叙事方式,提高传播内容吸引力,增强红色基因的传承效度[2]。

随着5G时代到来,互联网为红色文化宣传带来了新机遇与挑战。互联网时代的红色文化宣传具有时效性强、覆盖面广等特点。但是,在实际宣传过程中,也面临很多问题,如果不加以解决势必会导致意识形态偏差,因此需加强监督,让互联网在红色文化生存中发挥作用,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添砖加瓦。

在物联网、大数据引领的 21 世纪,大量的数据收集、分析对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发扬有新的推动作用。《大数据背景下的黄河文化传播路径研究》中指出大数据“价值密度低”,可以“给传统文化传播推广带来的变革”[3]。由此我们需要以有效地方式方法得到最有价值的内容,对红色文化进行正向传播,推动红色文化的发展。并警示高校学生要树立大历史观、大时代观,把握历史进程和时代大势,反映中华民族的千年巨变,揭示百年中国的人间正道,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唱响昂扬的时代主旋律[4]。

三、调查思路

我们采用范围最广且最有效率的调查方式——问卷调查方式来获取我们所需要的数据。对于问卷的内容,我们做了如下设计。首先,性别、阅历、专业素质等会导致思维的差异,所以我们先对此做了判别。其次,根据平时习惯进行更细致的分组,所以给出了几个选项,并暗中赋好含义,根据调查者的选择给予一定的初定位。想知道大学生对于红色文化的了解渠道除了互联网还有没有其他方式,设想了一些方式给调查者供其单选或多选。并且,我们想深入了解红色文化对大学生的吸引力如何,于是设计了是否有兴趣有关的两题。接着为了我们设想的更加精确,同时不让调查者有选择疑惑,采取了打分制处理,将我们猜想了大学生的基础认知以及大数据的测量效果,设计了三道相关题。同时,我们想广泛采集调查者的意愿,判断其是否对大数据分析的想法与我们一致,从而为后续筛选出一些合适的处理方式。红色文化是有传播的,但是为何传播效果甚微,我们想采集被调查者的意愿并希望被调查者能给我们一些创造性的建议。最后,收集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知识和节目等一系列红色活动的看法和态度,了解红色文化对大学生群体的整体影响度。

四、调查数据分析

我们总共收集了534份问卷,排除掉23份无效问卷,共计511份有效数据。从数据初步发现,男女填问卷的比例为2:3,理工类专业的人数占总数的67%,以短视频为主的大学生比例达到了总数的73%。近一半的被调查者认为自己对红色文化的了解程度仅到“一般”,而且接触方式大多数(87%)为短视频和社交媒体等方式,符合大数据背景下大学生接触新食物的方式。值得一提的是,85%的调查者在碰到红色文化方式时会选择停留了解,79%的大学生观看时间为1到30分钟。这说明在快节奏的时代,红色文化对大学生有非常大的吸引力。而在为红色文化元素产品买单时,仅有11%的调查者不愿意付诸行动,可见红色产品市场有一定的潜力。在对红色文化众多问题评价中,平均分在4.0(5.0满分)以上,可见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认可度非常之高,90%的被调查者对红色文化非常有信心。但同时,调查发现,国际国内环境的新变化、知识的碎片化,传播主体红色文化意识的缺乏,人们文化自信认同感不强等四个因素是阻碍红色文化传播的主要因素。所以,在文化传播中,我们要积极利用大数据方式进行传播,同时避免“传播失实现象普遍,成谣言“重灾区”与“传播过于娱乐化”等问题。

五、结论和措施

对调查数据采用Python与SPSS进行深度处理,同时借助统计方法深度挖掘大学生对红色文化自信的认识与理解的现状。分析发现,不同性别、年龄、专业对红色文化的看法会产生些许差异,但总体来说,当代大学生对红色文化了解及认可度普遍较高。通过对一些选项进行赋值排序并借助py统计学库进行分析发现,愿意通过互联网短视频等媒介进行了解红色文化的大学生群体也较多,我们可以针对其喜好的红色文化、红色产品等,建立红色文化的传播网站和数字博物馆、微信公众号、微博、客户端等,通过直播互动、抖音短视频等形式拓宽红色文化的传播途径,有针对进行宣发,从而提高红色文化的吸引力。这种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可以帮助用户打破时间地点限制,随时随地在网络终端欣赏红色文化,观看视频讲解,体验历史场景及复原等,从而进一步扩大传播受众面、提升用户体验感[5]。对于红色文化自主意识薄弱且了解程度不高的大学生群体,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柔和兼督促的措施,借助一些活动或者激励任务,一步步提高这些群体的红色文化自信。从而总体都可以增强红色文化自信,树立当代大学生红色文化自信。

参考文献:

[1]徐善娥.大数据背景下的大学生文化自信培养探究[J].无线互联科技,2017(05):82-83.

[2]卫垚伊. 新时代大学生传承红色基因路径研究[D].山西大学,2023.DOI:10.27284/d.cnki.gsxiu.2023.001463.

[3]张虓芊,薛亚辉,赵帅.大数据背景下的黄河文化传播路径研究[J].焦作大学学报,2021,35(4):44-46.

[4]习近平.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讲话[J].中国文艺评论,2022(01):4-11.DOI:10.19324/j.cnki.zgwypl.2022.01.001.

[5]李源针.大数据背景下红色文化传承研究——以河南省为例[J].大庆社会科学,2019(03):97-98.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