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小学语文高段学习任务群下“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摘要:本研究以小学语文高段学习任务群下的“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为研究对象,旨在探索并改进整本书阅读的教学模式和策略,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核心素养。论文首先分析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整本书阅读的要求,并探讨了整本书阅读的理论基础与重要意义。随后,详细剖析了学生在整本书阅读中面临的阅读困难和教学策略不足的问题。在研究过程中,通过多类课型设计、整本书阅读内容的整理与梳理、教学策略改进的实施等方面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和成果。最后,通过教学实践的总结回顾,探讨了教学策略的改进和教学效果的评估,为今后的整本书阅读教学提供了一定的指导和启示。
关键词: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阅读能力
一、引言
在新的教育背景下,本论文旨在深入探讨整本书阅读的教学策略,为小学语文教育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借鉴,同时也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更有效的教学方法与路径,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与提高语文素养。
二、整本书阅读教学的理论框架
2.1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整本书阅读的要求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对整本书阅读提出了明确要求,将其作为语文学科的重要内容之一。标准要求以学习任务群的形式组织和呈现课程内容,并特别强调了拓展型学习任务群中的“整本书阅读”。这个任务群设计旨在引导学生对整本书进行系统性、深入的阅读,以此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
标准将整本书阅读作为语文学习任务的一部分,强调了学生需要通过“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实践活动来完成整本书的阅读任务。这不仅仅是简单地阅读和获取信息,更注重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感悟、思考和表达。整本书阅读任务不仅关注学生对文字的理解和阅读技能,还重视学生对文本背后的文化、情感和价值的感受与体验。
这一要求的提出意味着,学校语文教育需要更多地关注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不仅仅在于语言层面的理解,更强调对文本背后意义的把握和学生的个人情感体验。整本书阅读的要求使得学生在读书过程中能够更全面地发展自身语文素养,同时也为教师提供了更广阔的教学空间和指导思路。
2.2 整本书阅读的理论基础与重要意义
整本书阅读作为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其理论基础主要基于对语文学科发展和学生综合素养培养的认识。这一理论基础涵盖整本书阅读基于对语文学科的理解,不再局限于简单的课内短文阅读,而是强调对整本书的系统性阅读。这种阅读模式更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阅读能力,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语文学科作为一个涉及语言、文学、文化等多个方面的综合学科,整本书阅读为学生提供了跨学科学习的机会,使其能够更好地将语文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相融合,拓展视野,提升综合素养。重要意义在于,整本书阅读不仅仅是阅读技能的培养,更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锻炼。通过对整本书的阅读,学生不仅能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还能够增强自主思考、批判性思维和文化素养。这种综合能力对于学生未来的学习和生活都具有深远的意义,能够使其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和挑战。
整本书阅读的理论基础和重要意义使得教育者更加关注如何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提升其综合素养,进而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学习和生活需求。
三、整本书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3.1 学生阅读困难与挑战
学生在整本书阅读过程中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首先,随着信息化时代的迅速发展,学生面临来自网络等多种媒体的诱惑,阅读兴趣与耐心逐渐减弱,呈现出碎片化、零散化的倾向。这导致学生在面对整本书时缺乏持久的阅读意愿和持续的专注力。
学生的阅读习惯亟待提升。由于课外辅导、缺乏监督、自觉性差等原因,学生的阅读时间和频次不足,且在阅读时缺乏良好的笔记、摘抄、朗读背诵等习惯。这导致他们在整本书阅读过程中难以从阅读中获取更深层次的理解和体验。
学生缺乏有效的阅读方法和策略。在整本书阅读中,对于精读、略读、摘抄、批注等阅读策略的操作性学习指导不明确。他们在处理整本书内容时缺乏方法和技能,导致对书本内容的理解不够深入,限制了他们的阅读能力培养。
3.2 教学策略不足的问题分析
教学策略方面存在多重问题。由于新课程标准和教材未对整本书阅读提供具体指导,教师在如何指导整本书阅读方面存在困惑。这导致一些教师将整本书的阅读当作课外阅读,忽略了教学方法的引导,或者过于细化、碎片化地以单篇文章的阅读指导开展整本书阅读。
学生在家庭中缺乏阅读氛围和家长的阅读习惯,导致他们在独立阅读方面自觉性不高,掌握阅读方法的能力有限。这使得教师在课堂上面临着学生阅读能力不足的挑战。
另外,评价方式单一也是教学策略不足的问题之一。教师在评价整本书阅读时常以学生的读书笔记、阅读批注等为主要评价标准,而忽略了对学生阅读品味、态度和习惯的评价。这导致了评价的片面性,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和整本书阅读能力的培养。
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教学策略面临挑战,需要教师们更深入地思考和探索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有效引导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提升他们的阅读能力和综合素养。
四、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的探索与实践
4.1 整本书阅读内容的整理与梳理
整本书阅读的实践需要对教材中的内容进行系统梳理和整理。通过分析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快乐读书吧”板块,我们将主题、文本类型、推荐阅读等方面进行归类和整合。同时,针对不同年级不同册次的内容,我们要从主题到单元语文要素、阅读策略等多个维度进行全面的分析和归纳,以便为整本书阅读任务的规划提供系统性的基础。
4.2 多类课型设计与推进整本书阅读教学
我们将设计多样化的课型来推动整本书阅读教学。针对“读前、读中、读后”三个阶段,我们将设计不同类型的课程。例如,在读前阶段,我们将设计导读课,旨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提前了解内容;在读中阶段,我们将推进课程,着重推动学生的阅读进程和理解;而在读后阶段,我们将安排提升课,旨在总结并提升学生的阅读收获。
这样的设计能够满足不同阶段学习需求,关注同一学习任务群在不同学段的连续性和差异性,同时也兼顾了教材内容和学生个体差异,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语文实践活动。
4.3 整本书阅读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应用
我们将在整本书阅读教学实践中探索并应用“导——读——评——延”的整本书阅读教学模式。在这个模式中,“导”指的是教师对阅读教学的策略指导,为学生提供有效的阅读方法和技能;“读”是学生阅读的展开和实践;“评”则是针对阅读过程的全面评价和促进;最后的“延”则是对阅读带来的内化和外显影响的反思。
这种模式的应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整本书的内容,提升阅读能力和综合素养。我们也会注意在实践中利用多种阅读工具辅助学生的阅读,教授他们如何使用思维导图、批注法、记号标注等工具,帮助学生更有效地进行整本书的阅读,并以多样的方式展示他们的阅读成果和积累。
4.4 教学策略改进的实施回顾
教学策略改进是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我们在教学实践中持续地进行策略改进和调整。通过课组讨论、校内外培训活动以及课堂教学实践,我们不断地评估和调整教学策略,以期更好地推进整本书阅读教学。
在实施过程中,我们着重关注学生阅读的兴趣、方法和习惯。针对学生阅读困难和挑战,我们不断探索出适合学生特点的解决方法。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模式设计和个性化的辅助指导,帮助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方法,提高他们的阅读效率和深度。
4.5教学效果与成果总结
通过教学策略改进和实践探索,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和成果。学生的整本书阅读能力得到了提升,他们逐渐表现出更高的阅读兴趣和自主阅读能力。同时,在阅读方法和策略上有了明显的改进,学生更加熟练地运用各种阅读工具,更有自信地展开整本书的阅读。
此外,我们也注意到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展现出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思考能力,他们的语言运用、批判性思维和跨学科知识整合能力得到了提升。这些成果在学生的阅读作品展示和学业表现中得到了体现,为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持续优化和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实践基础。
结语:
整本书阅读教学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我们持续不断地努力与探索。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将继续改进教学策略,关注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加强教师的专业发展与培训,不断探索适合学生的整本书阅读教学模式,以期为学生更全面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的提升做出更多的贡献。
在论文研究的过程中,我们感受到了教育事业的挑战与机遇,也意识到了自身在教学实践中不断进步与成长的重要性。希望这份研究成果能够为整本书阅读教学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和参考,也期待在教育领域中共同努力,为学生更好的成长和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沈永.基于"学习任务群"背景的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探讨——以《西游记》为例[J].文学少年,2022(14):0001-0003.
[2]陈倩荣.学习任务群视域下整本书深度阅读教学的实践研究——以核心素养引领下小学语文新课程实践活动为例[J].教育界,2021(49):3.
[3]徐汉强.基于整本书阅读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探析[J].少年写作,202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