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基于第二课堂科创品牌活动教育的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培养的强化机制研究
摘要:基于第二课堂科创品牌活动教育的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培养的强化机制,通过分析第二课堂科创活动对学生的影响,探讨了如何在这一活动中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采用文献综述、实地调查和数据分析等方法,对相关机制进行了深入探讨。研究表明,第二课堂科创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团队协作能力和实践能力,并为学生的未来创业与工作发展提供良好基础。
关键词:创新精神 第二课堂 培养 能力
一、研究背景与目的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和全球竞争的加剧,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已经成为国家发展、社会进步和个人成长的关键因素。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摇篮,在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方面肩负着重要责任。传统的课堂教育,往往以知识传授为主,难以满足当代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因此,如何在高校中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已经成为当前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
辽宁省教育厅下发文件,对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度有了新的明确要求,要求创新创业教育对本科教育与本科生的全覆盖,在这个背景下,第二课堂科创品牌活动教育应运而生。作为课堂教育之外的有效补充,第二课堂科创活动通过丰富多样的实践项目和竞赛,为学生提供了展示才华、锻炼能力的平台。然而,尽管第二课堂科创活动在高校中得到了普及和推广,如何发挥其最大潜能,进一步强化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机制仍有待研究。
分析第二课堂科创品牌活动教育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培养的影响,揭示其内在机制。探讨如何进一步强化基于第二课堂科创品牌活动教育的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培养机制,提出优化策略和建议。为高校改革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通过分析辽宁科技学院“科创品牌”系列活动每年近百期,覆盖全校本科生近万人才的参与数据,第二课堂科创品牌活动从教育、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培养的研究背景、理论基础和现状进行梳理,为后续分析奠定基础。对参与第二课堂科创品牌活动、访谈教师和学生等方式,收集一手数据,全面了解第二课堂科创品牌活动教育在实践中的运行情况和问题。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归纳和分析,运用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评估第二课堂科创品牌活动教育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培养的实际效果。选取典型的第二课堂科创品牌活动教育案例,深入分析其成功经验和存在问题,为优化培养机制提供借鉴。
二、第二课堂科创品牌活动教育意义
1.第二课堂科创活动的定义与发展
第二课堂科创活动是指在课堂教育之外,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创新精神、创业能力为目标的一系列科学技术、创新创业活动。这些活动包括科技竞赛、创新项目、创客空间、实验室开放、实践基地等多种形式,旨在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为学生提供实践创新创业理念的平台。
以辽宁科技学院“科创品牌”系列活动为例,自2014年“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的开展,我国高校开始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逐渐开展了一系列第二课堂科创活动。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第二课堂科创活动得到了广泛认可,逐步成为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最初的单一科技竞赛、创新项目,发展到现在的多元化活动体系,涵盖了科技竞赛、创新项目、创客空间、实验室开放、实践基地、行业挑战赛等多种形式,为学生提供了更丰富的实践机会。为了保障第二课堂科创活动的顺利开展,高校逐步完善了相关制度,如设立创新创业教育中心、制定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立学分认证机制等,为第二课堂科创活动提供了制度保障。随着第二课堂科创活动的普及和推广,各级政府、高校和企业纷纷加大投入,活动提供资金、场地、设备、指导等支持,促进了第二课堂科创活动的健康发展。为了提高第二课堂科创活动的实际效果,高校与企业紧密合作,开展产学研结合项目,学生在实践中了解市场需求、掌握行业动态,培养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创新创业能力。[1]
2.第二课堂科创活动的重要性
以辽宁科技学院“科创品牌”系列活动开展的科创讲坛、科创沙龙、科创之旅、创联之旅、创客大讲堂及创客读书会等多个活动为分析样本。学生通过参与活动将获得多维度的提升与发展。激发创新意识,第二课堂科创活动为学生提供了探索新领域、锻炼创新能力的机会。通过参与各类科技竞赛、创新项目等活动,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培养发散性思维、提高问题解决能力,从而激发创新意识。培养实践能力。第二课堂科创活动强调动手实践,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专业知识,培养实践能力。通过与实验室、实践基地等场景的结合,学生可以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提高实践能力。提高团队协作能力,第二课堂科创活动往往需要学生组成团队共同完成任务,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协调能力。在团队合作中,学生能够学会倾听他人意见、表达自己观点、共同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团队协作能力。塑造创业心态,第二课堂科创活动教育鼓励学生勇于创新、敢于创业,培养学生具备承担风险、追求创新的创业心态。通过参与创业竞赛、创业实训等活动,学生可以提前感受创业过程中的挑战与机遇,为未来创业奠定基础。拓展人际网络,第二课堂科创活动为学生提供了与同行、导师、企业家等多元化交流的平台。通过与不同领域的人士互动,学生可以拓展人际网络,积累社会资源,为未来创业发展提供支持。提升综合素质,第二课堂科创活动教育不仅关注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还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参与多种形式的科创活动,学生可以全面提高自身的道德、智能、体育、美育等各方面素质,为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第二课堂科创品牌活动教育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影响
学生通过参与各类科创活动,学生能够接触到新领域和新技术,从而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实践中,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发散思维,形成自己的观点和见解,从而提高创新意识。
学生通过第二课堂的自主化培训与学习将会对创新精神与创业能力进行深度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对学业与未来发展的影响十分重大。这种具备创新精神的学生在学术研究中更容易提出新颖的观点和独特的见解,有助于他们在课程学习、论文撰写等方面取得优异的成绩。创新精神能激发学生不断探索未知领域,为学术界贡献新知识。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中,具备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学生更受雇主青睐。这些能力使他们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工作环境,找到更好的发展机会。此外,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对于职场晋升和个人事业发展也具有积极作用。具备创业能力的学生在创业过程中能更好地把握市场机遇、管理风险,从而提高创业成功率。创新精神使他们敢于挑战传统,开发新的市场和商业模式,为社会经济发展创造价值。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具备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学生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变革,勇于面对未来的挑战。这些能力使他们在行业变革和技术革新中保持竞争力,不断提升个人价值。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这些能力使他们在与他人沟通合作时更具策略性、更能协调各方利益
四、第二课堂科创品牌活动的培养机制强化策略与建议
1.建立多元化的科创活动体系
基于第二课堂科创品牌活动强化培养机制,建立多元化的科创活动体系,以辽宁科技学院实际情况与创新创业教育发展方向要求为出发点,可以开展以下工作。开展多样化的科创活动,涵盖科学实验、技术竞赛、创新项目、创业实训等不同形式,以满足学生不同兴趣和需求。鼓励跨专业、跨领域的合作,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如网络、VR/AR技术等,创新活动形式,增加学生参与度。结合线上线下资源,拓展活动空间,让更多学生能够参与科创活动。
建立明确的激励机制,学分、荣誉证书等,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创活动。同时,将科创活动成果纳入个人绩效考核,鼓励学生以活动成果积极参加创新创业比赛,以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邀请行业专家、企业家、优秀校友等担任导师,为学生提供专业指导。通过定期讲座、研讨会、实地考察等形式,帮助学生深入了解行业动态、掌握专业技能。整合校内外科创资源,如实验室、创新创业基地、企业合作等,为学生提供实践平台。[2] 加强与企业、政府、社会组织的合作,拓宽资源渠道,促进科创活动的发展。倡导创新文化,尊重学生的创意和尝试,为学生提供宽松的创新环境。加强宣传和推广,通过新闻、社交媒体等平台展示科创活动的成果,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2.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与培训
提高教师队伍建设与培训质量,选拔具有较高专业素养、热爱科创教育的教师参与第二课堂科创品牌活动。鼓励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的学术能力、教育技能和创新精神,以更好地引导学生参与科创活动。组织定期的教师培训和进修活动,包括专题讲座、研讨会、参观考察等,以提高教师对科创教育的认识和实践能力。鼓励教师交流经验、分享教学方法,共同提升教育水平。设立明确的教师激励机制,绩效考核等,以鼓励教师积极参与科创活动的组织和指导。表彰在科创教育中取得突出成绩的教师,以激发教师队伍的创新热情。推动教师跨学科、跨领域的合作,以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科创活动。鼓励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以共同推动科创教育的发展。完善创新创业导师制度,邀请行业专家、企业家、优秀校友等担任学生导师,为教师提供专业支持。导师可以通过指导项目、分享经验、提供资源等方式,助力教师更好地完成科创教育任务。加强与企业、产业界的合作,为教师提供实践机会,了解行业动态,提升教育实效。通过企业实习、专题讲座、项目合作等形式,拓宽教师视野,提高教育质量。
3.促进校企合作与产学研结合
促进校企合作与产学研结合,搭建校企合作、产学研交流的平台,促进校企之间的资源共享、信息交流、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合作。这可以为科创活动提供更丰富的实践资源,提高教育质量。鼓励企业参与科创活动项目的制定与实施,使学生能够在实际项目中学习和实践。企业可以提供项目需求、技术支持、实践场地等资源,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就业机会。[3]这有助于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应用所学知识,提升技能,为未来职业发展积累经验。与企业共同开发产学研相结合的课程体系,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提高课程的实用性和针对性。这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提高实践能力。鼓励学校与企业开展联合研究项目,共同推动科技创新。这可以为学生提供研究资源,增加科研经验,提升创新能力。
基于第二课堂科创品牌活动教育的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培养的强化机制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强化机制有助于改进第二课堂科创活动的组织和实施,提高教育质量。通过有效的教育方法和培养策略,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当前科技迅速发展的社会背景下,创新人才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关键力量。通过强化第二课堂科创活动教育,有助于培养具备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人才,为社会发展提供强大支撑。研究强化机制有助于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提升学生就业与创业能力。这不仅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应对未来的职业挑战,还能为社会提供更多优秀的创新创业人才。为教育领域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方向,有助于推动教育领域的发展。通过对第二课堂科创活动教育的深入研究,可以为教育者提供更多有益的理论和实践经验。
参考文献:
[1] 张明瑞“. 三全育人”视域下高校理论社团特色育人的实证研究——基于 L 大学“研习社”的个案考察[J].山东高等教育,2021,9(3):75-80.
[2] 李勇,莫明心,胡立坤,等.基于 AHP 的大学生第二课堂产出效果量化评价方法研究[J].高教学刊,2022,8(16):18-23.
[3] 张伟.转型视域下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价值逻辑与战略抉择[J].临沂大学学报,2018,40(3):8-15.
(本论文为辽宁科技学院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第二课堂科创品牌活动教育的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培养的强化机制研究与实践》2021027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