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浅析笙与戏曲乐队伴奏
摘要:笙,作为中国传统民族吹管乐器之一,它的音乐表现力是极为丰富多样。可以叙事性地娓娓道来,也可以高亢激昂地爆发。任何音乐的表现力与它的演奏技术是密不可分的。科学而精湛的演奏技术,才能更好地发挥出乐器的音乐表现力。要想将笙的表現力发挥到极致,最为重要的演奏技术之一便是气息的运用,而这也是吹管乐演奏技术的重要基础之一。演奏者保持平稳而顺畅的呼吸,笙才可以保证最为基本和正常的发音。
关键词:笙 戏曲乐队 伴奏 作用
笙是我国传统的民族吹奏乐器,音色清越高雅、柔和婉转,且极富歌唱性与我国传统民乐特色,古有以“歌笙”代表雅乐的传统,可见笙在我国传统民族乐器中的地位。文章从旋律演奏、副旋律演奏及节奏演奏三个方面探究笙在戏曲乐队伴奏中的应用,并简要阐释笙在戏曲乐队伴奏中的价值与地位的重要性。
一、笙的音乐特点
戏曲乐队伴奏为戏曲表演提供了强大的支撑力,其对于歌词有着衬托的效果。音乐不仅是让表演增添色彩的,也通过引入序幕、过渡段落、结尾和旋律等方式,丰富了戏曲情感表达的内容,同时,也充分展现器乐艺术优势的表现手法。戏曲音调类型包括板式结构的西皮和二黄。西皮具有较为轻快的节奏感,擅长传达感情、讲述故事、阐述道理和描绘事物。而二黄则更偏向缓慢且深刻的旋律,适用于展示悲伤或抑郁的情感。
戏曲音乐的核心元素包括弦乐、弹拨乐、吹管乐、击打乐以及表现戏剧特点的主胡等,都在戏曲表演过程中起到了调整腔调、烘托表演氛围的效果。乐队伴奏透过引子、过门、尾声、行弦等方式来弥补唱腔的空白。文场乐器大致有京胡,京二胡,月琴,南弦(小三弦),笛子,笙,海笛(小唢呐)等。武场乐器包括鼓板(鼓板实为檀板、单皮鼓两件乐器,因由一人掌握,故合称为鼓板)、大锣、铙钹、小锣四件等。
笙的音色优美动听、富有表现力与感染力,适合于不同地方戏曲的舞台乐队伴奏,且具有融合音色的作用,在戏曲乐队伴奏中能够把其他乐器的音色交织融合在一起的同时,一方面使得乐队伴奏整体效果和谐统一,另一方面还可以发挥自身旋律调节的功能引领乐队伴奏,使得乐队伴奏与主奏乐器或唱腔更为契合,提升戏曲演员对唱腔诠释的美感。此外,笙具有歌唱性的特点,与乐队其它打击类乐器及管弦类乐器相结合,能体现出戏曲声腔与器乐旋律的顺畅自然,提升乐队伴奏的听觉效果。
笙作为一种独特的中国民乐器,在民族管乐器与弦乐器中起到桥梁作用。如高胡、三弦、大阮、唢呐、竹笛等等虽然拥有鲜明的音调特色。但是如果缺少了笙的声音融入,高音声部就会很突出,整体的音效将会过于强调高音部分。融入笙独有的传统和声,音质会产生显著的变化,从而创造出丰富多样的听觉体验。
作为中国独一无二能够同时展现旋律、和声与和弦功能的吹管乐器,笙在戏剧音乐领域通常担任主要旋律部分的演绎任务,尽管其声音层次与主角胡琴及歌唱者同属一个声道,但它们会共同构建出优美的音色。此外,在歌曲音乐和民族管弦乐音乐中,笙除了承担起主旋律的部分外,还负责补充内部和声元素,从而实现对整体结构的支持。
在中国传统音乐里,笛子、唢呐等乐器通常会以笙作为辅助,而笙与唢呐、笛子、管、萧的组合堪称绝配,尤其是它们的协作,更是完美。当笙与其他乐器如口琴、手风琴、脚踏风琴、葫芦丝或巴乌相互搭配时,它们可以互补彼此的不足,产生出独特的丰富且深厚的声音效果;如果把笙与二胡、扬琴、琵琶、古筝或者中阮一起演出,那会使音乐听起来更加饱满动人。因此,笙在戏剧音乐及民族管弦乐团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它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核心部分。若无笙参与,则戏剧音乐的效果和民族管弦音乐的表现力将会大打折扣,
二、笙在戏曲乐队伴奏中的地位
在笙的演奏过程中还要做到恰当的身体放松,让身体各部分机能保持灵活性和能动性。在乐队中,笙的和弦表现力十分丰富,随着乐曲的需要,及时轮换不同的和弦,就需要手指的灵活。只有做到适度的放松,松而不瘫软,才能将身体的灵动性及气息的稳定性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淮剧是中国传统地方戏曲之一,其声腔拥有宽广博大的包容性,融合了全国多个地方戏曲的特色,采百家之长,最终与江淮大地的民俗风情特点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形成别具一格的声腔艺术。
在戏曲乐队中,绝大部分的乐器为单音旋律乐器。而笙作为少数既能演奏单音旋律,也可以演奏和声的乐器,其重要的艺术地位是显而易见的。尤其在淮剧这个声腔艺术极为多样复杂的剧种之中,笙的作用更为不可代替,而笙丰富的演奏方式和特点也在戏曲博大精深的声腔艺术体系中,得以淋漓尽致地展现。
淮剧内容以展现劳动人民普通生活中的琐碎小事为主,听众极易产生共鸣。旋律节奏明快,让人听后心情愉悦轻松,时而演奏传统和声,为主奏乐器进行烘托和渲染,使音乐更好地融合。
这与淮剧声腔中笙的作用有相似之处,都是体现了笙与其他乐器之间相得益彰的融合性。笙和其他的乐器一样,以伴奏方式出现。笙的演奏形式,会突出其平稳的长音的使用,用柔和的音色与曲笛搭配,表现出细腻婉转的特点。笙的作用则集中表现在精准的节奏控制和强弱的明显对比上。干净强劲的重音,过度极为均匀的渐弱渐强,配合着戏曲舞台背景,既能将音乐推向高潮,又能将万般情绪归于平静。笙的浑厚的和声重音,不仅能加强乐曲的表现力,更给演员情绪上的烘托,使高亢的声腔更加饱满,让音乐更加立体起来。
三、笙在戏曲乐队伴奏中的表现形式
笙具有极强的和谐性与歌唱性,不仅能够与乐队内其他乐器协同配合,还能够随着戏曲唱腔伴奏,凸显唱腔的优美动听。综合来看,笙在戏曲乐队伴奏中的运用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笙在戏曲乐队伴奏中的鲜明个性
在部分地方戏曲的曲牌中,有的曲牌是结合笙的音色特点专门为笙创作曲谱,用以配合或补充唱腔旋律,使整部乐曲的音响效果更富有层次感与旋律性,如柔婉秀丽的“昆山腔”,高亢激昂的“梆子腔”,韵味隽永的“皮黄腔”,还有乡土气息的“柳子腔”等,笙以其粘性的音色和和声的丰富性以及多彩的演奏技法,在戏曲乐队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传统的戏曲曲目中,笙通常会采用和音和单音来演奏主旋律方式,从音响效果来看,笙在戏曲乐队中与其他乐器的音色相比十分具有个性,使得乐队整体演奏具有和谐美感。不仅是气若游丝的低吟,还是高亢明亮的嘶吼,笙都能将旋律的色彩展现得淋漓尽致,再加上与乐队内其他乐器的配合,可以使乐队整体演奏的音响效果更为饱满、层次更加丰富。
2、笙在乐队伴奏中的灵活性特点。
笙作为吹奏乐器在乐队伴奏中发挥着掌控旋律进行和推进音乐发展的作用,其音色清越饱满、婉转优美,且柔和高雅,极有辨识度,乐队其他乐器的演奏可以笙的音色为导向,可以形成更为统一且整体性更强的伴奏效果。不仅如此,乐队伴奏皆为了服务主旋律的表现,因此需要随着主旋律调整音色、调节音量与演奏力度。在戏曲乐队中打击类及管弦类乐器在伴奏中极富特点,虽然可以烘托舞台氛围、助推演员情感表达与情绪的宣泄,但均不如笙的柔和与巧妙。
笙在副旋律演奏中可以根据主旋律,以剧情的情感为基调,从而增加音符、删减节拍,从而与主旋律交织在一起,或是辅助主旋律将整个气氛推向高潮,因此说,无论是运用何种伴奏方式都体现出笙在乐队伴奏中独具一格的作用及独特的舞台艺术魅力。
3、笙在乐队伴奏中常见的应用形式
在一些传统舞台剧目中,笙主要演奏旋律,起到“融合音乐旋律”、“丰富音乐色彩”和“托腔保调”的作用。笙具有较强的爆发力,具有强烈的音头效果,在乐队伴奏中演奏者如果把握不好气息及吐气的方式便会使笙的音色十分突兀与呆板。在演奏节奏较快、旋律轻快的曲牌时,演奏者需保持气息充足且下沉,跟随唱腔及旋律合理选择吐音技法,掌握复杂节奏型的处理方式,以此体现笙的音色特点,为乐队伴奏增色。
在中原一带的唢呐独奏中,笙给唢呐伴奏是必须的,两盘笙一支唢呐和一付梆子就组成了一个民间小乐队,很多的唢呐独奏曲都是用这样的配置而演奏的,如百鸟朝凤、一枝花、抬花轿等。笙在给唢呐伴奏时,主要是用四度或五度饱满的和声音配合手指有节奏的开合而演奏出和声节拍为唢呐吹出的主旋律做和声伴奏并烘托气氛。笙伴奏时的(和声)和弦的变化要根据主旋律的和声配置而变化;唢呐演奏时会有前奏间或奏出现,有时会与笙对奏,这时笙就担任演奏间奏(或叫做过门)的任务;笙与唢呐合奏,也就时同时与唢呐演奏一样的旋律而获得抒情表达音乐效果。笙为唢呐伴奏时,要很熟悉唢呐演奏的曲目旋律,这样就会达到非常默契的效果。
总之,笙是我国传统民族乐器的瑰宝,也是戏曲乐队伴奏中的主奏乐器,在乐队伴奏中肩负着主旋律演奏、副旋律演奏及节奏演奏的责任。笙以其高雅温婉、柔美动听的音色与乐队其他演奏乐器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丰富了乐队伴奏的音响效果,增强乐队伴奏的美感,在戏曲乐队伴奏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余洁. 浅析笙在《百鸟朝凤》中与唢呐的伴奏作用[J]. 黄河之声,2019(21):7-8.
[2]韩诚. 当代吹打乐中笙的融合与应用[J]. 戏剧之家,2020(22):8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