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基于大单元教学评一体化的小学道德与法治作业设计与实施策略
摘要:随着《新课程标准》(2022)的实行,小学道德与法治作业需探索更能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实施策略。作业设计有四个原则:作业设计的意图要有多样综合性,作业设计的形式有丰富实践性,作业设计的内容有梯度任务性,作业设计的评价有针对引导性。根据学情,设计课前研学作业,课中探究作业,课后实践作业,分层的自主作业设计更能促进学生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 大单元教学评一体化 作业设计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指出:“作业是学习评价的重要手段,”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采取开放性、情境性、体验式等形式多样、难度适宜、适量适当的作业。”[1]面对新时代课改背景和挑战,深入探究新结构教学评范式,从教、学、评、一致性四方面入手推进小学道德与法治作业设计,落实核心素养发展。
作业设计应以课堂上的研学问题贯穿始终,通过研学问题驱动,结合教材和课内外实践活动,结合校情、自然、传统文化等内容,根据学情,设计课前研学作业,课中探究作业,课后实践作业,设置真实情境实践探究,梳理大单元的问题结构,引导学生在思维梳理过程中形成对知识的结构化认知和个人思维品质、思维能力的培养,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下面笔者以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我们的国土,我们的家园》作业设计为例,谈谈基于大单元教学评一体化的小学道德与法治作业设计与实施策略。
围绕“我们的国土,我们的家园”这一单元主题设计系列作业,通过搜集、调查、交流、展示、视频拍摄、展演、情感体验等作业方式,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感知祖国幅员辽阔,山河壮观,初步感知中华民族一家亲,从而产生初步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责任感,强化国家认同和文化自信。在作业设计时,教师结合教材和课堂学生学情,引导学生初步建立人地观,在作业探究过程中初步感知人与自然和谐、可持续发展等思想。在作业设计中,力求让学生感知文化独特性和多样性,开展法治教育——环境保护、文化遗产保护、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引导学生知行合一。
一、作业设计的意图要有多元综合性
教师在进行课堂作业设计时,要紧紧围绕学生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实践性和体验性学习,结合学生生活创设真实情境,使作业设计的意图具备研学后教的问题驱动性。如在《我们的神圣国土》第三课时课前研学作业设计中,教师聚焦小组合作研学,通过创设我是小小美食家——广州美食大侦察和我是小小主持人——岭南建筑推荐会的情境,小组合作进行展示,学生在课前填写评价表,课堂小组合作后进行小组评价,发挥评价的价值引领作用。
此课前研学作业的设计意图,意在让学生能在课堂上更好地了解自己家乡的饮食和民居特点,课堂教学更容易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课前研学作业设计激发了孩子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氛围。不仅能丰富教材课程资源,还能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新知、主动探究知识的好习惯,坚定政治认同,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
课前研学作业不仅注重学生的习得性学习,还注重学习的探究性学习。如在《中华民族一家亲》第一课时作业设计中,设计我是小小调查员、我是查找小能手两项课前研学作业,学生通过课前搜集图片、事例,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民族之间交往、交流、交融,共同创造中华文化,培养热爱各民族人民的情感。
课前研学作业设计多元化,分层次分梯度,用真实的生活情境、时政热点吸引学生的兴趣,增强学习主动性,激发学生真情实感,思学结合,促进学生知行合一,做新时代行美少年。
二、作业设计的形式有丰富实践性
作业设计活动在真实的、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中,利用素材或实践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地解决现实问题,提升思维品质和社会适应能力。如在《我们的神圣国土》第三课时课后拓展作业设计中,教师设置了三个分层作业,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三选一完成。
1.在我有一双巧手——广式早茶点心粘土手作。一盅两件,广式早茶点心是广州一张亮丽的美食名片。饮早茶,承载的不仅是吃货对点心的喜爱,更是一种独属于广东人的文化,每笼点心精致又讲究。举办一次班级“早茶分享会”,小组合作用轻粘土DIY专属广式美味,参加班级展示会吧。
2.我有一份心意:
我校是番禺区北片中草药文化传承基地之一,请根据致信中药馆的医师推荐的秋季养生方,给家人泡一壶养生花茶或煲一次老火靓汤吧!
(1)人间最美是秋天,泡一壶花茶,把秋天的甘甜香气都喝进去。秋季喝花茶不仅可口,而且不同的花茶还具有不同的作用,一起来看看吧!
(2)秋老虎来了,我们要防秋燥,平常除了多喝水,还可以多煲一些靓汤。今天为大家分享3道适合秋天煲的汤,清热下暑,鲜香味美,润透肺腑,煲给自己喝,煲给家人喝都可以。
3.我有一个榜样: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让榜样的力量,引领我们成长。请阅读“时代楷模”宣讲会部分内容,了解时代楷模反哺家乡的事迹,说一说,我能为养育我们的广州做些什么事?
此作业设计属课后创新实践活动,开放性强,呈现方式新颖,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本作业项目鼓励学生积极选择多种宣传方式和宣传内容,积极探究“一方水土,一方生活”“一座城池,一屋温情”背后的故事。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在探究中感悟,在感悟中凝练精神,进一步增强学生对家乡的认同与热爱。通过动手动脑,了解自然环境对当地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对家乡的自豪感和热爱的情怀;同时,通过煮花茶和煲老火靓汤,引导学生建立家庭意识,建立道德教育与学生的生活实践的桥梁,请家长参与交流评价。提升学生道德情操和法治意识。通过阅读宣讲会上的寄语,树立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长大后也要反哺家乡,为家乡的发展添砖加瓦的责任意识。
三、作业设计的内容有梯度任务性
生活即教育,教育即实践。在课堂上设置课中探究作业任务,让小组成员在彼此最近发展区相互配合,让学生在课中探究作业中实现知识生成的建构、情感态度的体验和日常行为的发展。
如在《中华民族一家亲》第二课时课中探究作业——我是小导演,通过小组合作策划主题活动:少数民族传统节日展示会。课前搜集资料,结合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口语交际学习的讲故事的方法,通过学科融合,制定清晰规范合作流程,提高作业内容的可操作性,小组合作获得愉悦的学习体验。学生更直观深入地了解各民族文化上的相互融合,兼收并蓄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民族自信。
又如本单元的单元检测《时代长征路,少年与国行》是社会问题的情景探究,教师以“当代的长征精神是什么?”为研学问题,设置情境探究,小组展开任务大闯关,表述对当长征精神的意义和价值思考。
第一关:沿路线,标战役
请同学们结合《长征》诗歌内容,查找相关资料,填写完整红军长征的路线,并把红军经过的省份涂上你喜欢的颜色,了解我国领土的辽阔壮大。
第二关:观地图,赏风土
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一共经过了11个省份,翻过了18座大山,跨过了24条大河。今天我们能在六盘山红军长征景区里看到一条2.5公里长的小道,象征着二万五千里长征路,长征过程中发生的感人历史故事,我们今天能在十八个微缩景观中一探究竟。请你跟着小文一起走一走红色线路,了解长征线路上的景点,感受我国的风土人情。请你选择一个景点小组设计一张明信片,然后跟大家一起分享一下吧!
第三关:听事迹,颂先烈
在红军长征途中,进行了600多次战斗,穿山过河,用过人的意志创造了人间奇迹。在红军长征过程中,发生了很多可歌可泣的故事。请你变身故事小达人,跟着小文一起去寻找长征路线的革命烈士小故事,感受红军长征途中的不易和艰辛。若你和故事中的主人公再相遇,你会对他(她)说些什么?
第四关:继传统,传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说:长征,这一惊天动地的革命壮举,是中国共产党和红军谱写的壮丽史诗,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的巍峨丰碑。长征这一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留给我们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将士用生命和热血铸就的伟大长征精神。
作为新时代社会化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我们,应该传承红军长征的精神,在新时代我们如何弘扬“长征精神”?
时代长征路,少年与国行。学生跟着小文探索长征路线,立足中国地图上的红军长征路线,锁定六大重要战役的地点,以探寻风土人情,感受国土景色的壮丽美好;以追忆长征精神,体会中国人为捍卫神圣国土的决心与毅力。激发青少年与新时代,同向同行、共同前进,生逢盛世,肩负重任的坚定信念,为社会主义建设再续华章。
四、作业设计的评价有针对引导性
在进行作业评价时,要积极发挥教师在评价时的引导作用,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作业设计意图,确定作业设计的评价要点,设计对应的评价量表。通过多元评价方式,观察融入作业活动中的学生表现和活动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自我和小组学习积极性,更高质量地进入学习场景,获得真实的社会实践经验。
小学道德与法治作业设计,通过研学问题驱动,引导学生深度探究并力图解决设置在真实情境下的研学问题,根据现实学情,梳理大单元问题情境,设计课前研学作业、课中探究作业、课后实践作业的分层的自主作业。通过多学科的融合,着眼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引领他们习得未来走上社会所需的终身学习的能力。在未来的教与学过程中,将继续探究如何将课前研学作业、课中探究作业、课后实践作业设计转换成学生生活中真实问题的解决,关注学生个性化、多样化的需求,着力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