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大学文化英语课程教学实践的探索
摘要:文化英语课程作为大学英语教学的新课程顺应了中国成为文化强国新形势的要求,将中华民族传统思想美德、文化瑰宝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融入英语教学内容,充分挖掘大学英语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实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有机统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以学生为中心,强调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学习情境设计的重要性,对文化英语课程的教学具有极大的指导作用。本文主要阐述和探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大学文化英语课程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关键词: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文化英语课程;自主学习;协作学习
1.前言
世界全球化的发展给大学英语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和多元知识结构的人才,因此大学英语的教材也出现了相应的变化,如出现了特殊目的英语系列教材等。随着国家经济科技实力的提升,具有家国情怀人才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教育引导学生增进对不同文化的理解,提升对中外文化差异的认知,树立文化自信,培养民族自豪感,用英语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中华文化是大学英语教学的目标之一。顺应新时代的要求,大学英语教学增设了人文类英语课程,以期达到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对此教学应当做出怎样的改变和调整是英语教师面临的课题,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文化英语课程的教学提供了理论指导。
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个体作为主体与外部世界相互作用时,积累了经验,内化了经验,建构了自己的认知体系,再通过内部建构的认知方法和原则去进一步组织经验,了解不断变化发展的外部世界,积攒更多的经验,内化为更多的知识,从而更新升级自己的知识结构。经验越多,知识也越多,识别判断及创新的能力也就越强。同时,个体在了解外部世界的同时,也更全面客观地了解自己,认识自身,通过认识学习,更深入地反省自己,发展自己,创造和建构能适应外部环境发展的自我。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还认为内在动机的效应比外在动机持久而强有力,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强调学习是需要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过程。学习者需要积极主动地接触外部世界,接触新生事物,运用以往经验和知识以及认知手段补充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相应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则是教育者的任务之一。
3.大学文化英语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文化英语课程与传统的大学英语综合课程相比存在着信息量大、人文知识丰富、词汇偏难等特点。语言输入环节,阅读的情况较好,但是交流的重要手段之一同时也是信息输入的主要方式之一的听的环节困难重重,词汇陌生、语音不熟悉、背景知识缺乏是主要原因,如果盲目的输入必然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受挫,不利于学习的延续,影响学习的效果。如何扫清语言知识不足和文化知识结构目标内容欠缺这两个障碍,是教师面临的首要任务。对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具有指导意义。
4. 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大学文化英语教学的设想及实践
大学英语课堂的多媒体化网络化环境,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是一致的,即教学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认知和信息加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还重视学习情境的设计,多媒体网络化环境能为学生提供所需的资源和平台,为学生主动构建自己的认知体系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
4.1. 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性
自主学习。课堂里教师适当地导入文化主题梳理主要信息,提供一个大致的内容框架,起一定的导向作用。课后学生可依靠成熟的网络环境获取具体文化内容,如慕课和翻转课堂等资源,及各种英语学习的媒体平台等。多媒体网络学习方式带来视觉听觉的冲击能有效地激活学生的知识背景,激发探索和深入学习的兴趣,提升学习效果。
合作学习。协作小组学习能更好地鼓励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其形式多样,如角色扮演、情景对话、模拟辩论和英语短剧等,甚至可以是宣传中华文化短视频的制作配音等。小组协作的方式可以促进学生通过取长补短学习更新知识,另一好处是可以借助学生之间的从众心理和竞争心理,唤起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兴趣,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各种学习场景的搭建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情境重要性的观点一致,既培养了学生的协作精神营造了积极活跃的学习氛围,又提供了学生更新知识结构和创新的平台。
实践学习。语言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应用。实践既是对学习成效的检验也是深化学习的机会。课余可鼓励学生参与各种实践活动和竞赛,如演讲竞赛、辩论赛,以及各种实习机会,以本地举办的中非经贸博览会为例,学生可作为志愿者或翻译参加,这样的活动涉及大量的文化元素和文化特色商品,为学生提供了极好的跨文化交流沟通的实践机会,使学生掌握的知识与真实的情境联动起来,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为主动的意义建构者,情境越真实,体验越深刻,认知越敏锐,知识意义构建的渴望越强烈,学习效果自然更佳。
4.2. 教师层面的变化
教师角色的变化。教师从传统的主导角色转换为引导的角色,作为文化主题的导入者帮助学生构建知识框架,然后置学生于学习的中心,鼓励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和实践学习。教师的支持者角色体现在布置任务、答疑解惑、及时反馈、提出积极的建议,不时地参与、干预、引导和激励,促成学生知识结构的更新升级和实际应用能力的提升。
课堂作用的变化。课堂不再仅仅是教师面授学生知识的地方,更是学生展示他们学习过程及成果的舞台。课堂更多地留给学生来展示他们的情境实践活动,在语言应用中理解内化新学的知识,完善知识储备。
学习评价方式的变化。学习评价应由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组成。既注重考试结果,也应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成长。形成性评价能促使学生重视学习过程中的各项学习和实践活动,观察自己的进步,重视老师的反馈,从而更有动力参与到学习中。形成性评价也能体现老师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关注,积极的反馈和评价是对学生努力的肯定和鼓励。
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文化英语课程教学变革给英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不断充电更新提升自己的知识结构、学习和掌握有效的教学策略才能充当好教学组织者、引导者和鼓励者的角色。
5.结语
本文仅是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大学文化英语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的一些设想和探讨,教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的修正过程同样符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也需要依据已有的经验结合不断变化的外部情况来重组优化改良教学设计、方法和策略,实现把学生培养成国家急需的具有多元视角、多元知识结构人才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梁爱民,周志民.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大学英语教学设计和教学模式范式研究[J]. 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 (4): 143-145
[2]张文霞.试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外语教学的影响[J]. 外语教学, 2005, (3): 69-71
[3]王毅敏.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看英语情境教学[J]. 外语教学,2003, (2): 85-86
[4]刘寅齐, 赵应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多媒体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自主学习的启示[J]. 中国大学教学, 2007, (8): 84-86
[5]刘晓宁.对意义建构的再认识——反思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外语教学[D]. 内蒙古师范 大学, 2007.
[6]蔡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商务英语口语教学[J]. 外语界, 2006, (2): 30-34
[7]丰玉芳.建构主义学习设计六要素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6, (6): 33-36
[8]王希宝. 建构主义外语教学模式转变的理论依据[J]. 英语教学与研究,2004, (7): 212-214
[9]秦玲玲.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英语教学的启示[J]. 校园英语,2020, (33): 47-48
[10]张雨晴. 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高校外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英语广场,2021, (35): 125-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