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百年党史融入初中思政课教学的实践研究
摘要:当前,学界对百年党史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的论述多关注大学生群体,而对党史教育融入中小学思政课教学关注较少,初中学段的党史学习融入道德与法治课堂同样不容忽视,这一做法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将百年党史融入初中思政课堂的实践路径包括:提升初中生对党史的认知水平;开展党史系列课程,激发爱党爱国情怀;开设丰富的校本课程,激活学生学习党史的热情;举办党史教育的专题讲座,分享党史融入思政课经验;挖掘党史素材,丰富教学内容;挖掘当地红色文化,提升中学生价值认同。总之,通过将百年党史融入初中思政课教学能够使初中生坚定信仰、信念、信心,努力成长为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关键词:党史教育 思政课教学 实践研究
一、百年党史融入初中思政课教学的研究现状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教育部办公厅发布文件《关于在思政课中加强以党史教育为重点的“四史”教育的通知》,明确要求在大中小学思政课中开展以党史教育为重点的“四史”教育,持续深化所有思政课必修课中“四史”学习教育相关内容的有机融入。文中明确要求设计思政课以党史教育为重点的“四史”教育内容应体现不同学段特点,强调“初中阶段重在打牢思想基础,引导学生把党、祖国、人民装在心中,强化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思想意识”。
目前,学界对思政课的“主渠道”作用已经形成共识,高校思政课的党史教育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取得了一些成效,学术界对百年党史教育融入思政课堂的论述多停留在高校这一视角,而现阶段针对党史融入中小学思政课的研究较少。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大学生群体关于党史学习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原则与路径上,不同程度地缺乏对中学生这一群体党史学习教育融入思政课一体化的探索与分析。究其原因,一是因为中学学段特别是初中学段的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面临着较多的学业压力,基于知识层面的教学和对教学进度的追求的现象较为常见,有时会忽视党史教育的重要性,党史学习教育意识欠缺,忽视了党史教育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同样发挥的价值引领作用;二是从党史教育的教学实践来看,对在道德与法治课本中党史内容的挖掘与利用不足,偏向以知识和理论的讲授为主,采用传统的课堂讲授法,缺乏将党史学习教育与课堂教学内容紧密结合的教育意识,未能真正发挥党史教育的实效性。
二、百年党史融入初中思政课教学的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这门功课不仅必修,而且必须修好。”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积累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初中《道德与法治》是义务教育阶段的思政课,发挥着独特的育人功能。2022年4月,教育部颁布了新修订的初中学段《道德与法治》学科的课程标准,凝练了初中学段思政学科核心素养,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初中思政课要充分发挥党史教育的价值引领和导向作用。
(一)理论意义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建党史是中国近代以来最生动的篇章,百年党史融入思政课程育人体系,转化为培根铸魂、启智润心的“营养剂”,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初中思政课改革创新的必然要求。因此,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既是时代潮流,又是大势所趋。在中学阶段开展党史教育,是落实中央指示的需要。着力抓好青少年这个群体,开展形式多样的党的历史知识、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英雄模范事迹的教育,积推动党史教育进学校、进课堂、进学生头脑,从小培养青少年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的感情,是落实中央关于对中学生进行党史教育指示的迫切需要。
初中思政课《道德与法治》课本中蕴含着丰富党史教育的内容,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应成为初中思政课教学的常态化工作,是初中思政课教师肩负的职责使命。深化党史学习教育,有助于强化课程本身的政治性、思想性品质,丰富创新思政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充分实现学科育人功能,落实和彰显思政学科的核心素养,真正发挥思政课培根铸魂、启增智慧的作用。
(二)现实意义
青少年正值人生的“拔节孕穗期”,要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更需要精心的引导与培育。将党史学习融入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在青少年心中播撒爱党、爱国的红色火种,有利于影响塑造青少年的健康人格,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助推青少年构建科学的党史观,坚定“四个自信”;有利于青少年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自觉将个人理想与国家命运相结合,主动担负起时代、国家和民族的未来的使命;有利于时代新人成长,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党和国家所需要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百年党史融入初中思政课教学有助于在初中学生的内心注入党的情怀,传承伟大品格。初中学生正处在身体、精神迅速生长的拔节期,心理和精神上经历着巨大的变化和发展。这时不仅要给学生充足的生活营养,更要给他们充分的精神营养,要向孩子的心灵世界源源不断地传输红色基因和精神力量。将党史教育融入道德与法治教学,就是要引导学生更好地领悟党史中蕴含的初心使命和革命情怀,进一步坚定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的自觉性,把党的光荣传统、优良作风、实践创造、勇于斗手、历史经验和伟大成就,作为鼓舞斗志、启迪智慧、砥砺品格、明确方向的强大动力,努力成为赓续完的精神血脉,胸怀党的血性风骨的可靠传承人。
百年党史融入初中思政课教学有助于初中生领悟党的智慧,培养辩证思维。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具说服力的教科书。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的历史”。把党史教育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就是让学生在认识党的发展历程中,领悟觉成长和发展壮大的智慧,在中国的历史转折中党正确领导的伟大力量,用党史中蕴含的方法论帮助学生解决思想认识问题,使其学会用唯物辩证的方法看问题、看社会、看未来。在思想形成的关键发展期,领会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明晰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使其从小树立唯物史观,为末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打下坚实基础。
百年党史融入初中思政课教学有助于初中生汲取党的精神,筑牢理想信念。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改革时期生成了革命精神、建设精神和改革精神的精神谱系,这些都成为了党史教育的重要内容。教学中让学生从伟大建党精神和中国革命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延安精神、抗战精神、西柏坡精神、红岩精神,到中国建设时期的抗美援朝精神、雷锋精神、大庆精神、焦裕禄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直至中国改革发展的特区精神、抗洪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震救灾精神、抗疫精神、脱贫攻坚精神中,领悟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从几十人发展到如今的九千五百多万人的大党。从党的面貌、国家面貌、人民面貌、军队面貌、中华民族面貌发生的前所未有的变化中,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发展奇迹中,尤其是在一次次危难中能绝处逢生,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的强大信仰力量中,汲取红色基因中丰富的精神营养,学习面对困难无所畏惧的坚韧品质,从而增强理性、信念、爱国情感和民族自信。
三、百年党史融入初中思政课堂教学的策略
在先进的教学理念指导之下,基于初中生的教学实际以及学生特点,对各阶段的党史教育与思政课的融合进行研究,探索行之有效的党史学习教育融入初中思政课的实践路径,真正发挥党史学习教育在初中思政课堂的实效性。
(一)初中生对党史的认知水平调查及提升
党史是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领导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国梦而不断形成的奋斗史、探索史、创业史与发展史。党史学习教育,是青年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生动、有说服力的教科书。为了解初中学生对党史的掌握了解情况,编制关于“党史知识进校园”的调查问卷,并选择500个样本进行调查,了解学生当前对党史知识的认知程度。根据调查结果分析对党史知识了解较少的主要因素,为开展后续调查奠定数据基础。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党的奋斗历程、党的重要历史事件和重要人物的贡献等。调查发现,初中生对党的历史了解程度仍需提高。针对学生不熟悉、不了解的党的重大事件,应通过改进教育教学方式,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讲授与分组讨论相结合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增强教学的亲和力和吸引力,真正达到让学生爱听、让党史学习教育入脑入心、终身受益的教学效果。
(二)开展讲党史系列课程,激发爱国爱党情怀
开设《百年党史融入思政课堂》系列之《党史人物》、《红船精神》等党史课程,通过讲党史故事,观看党史视频,对孩子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爱国情感的同时,期望对学生心灵起到震撼的作用。用党的精神感染和教育他们,使孩子们成为拥有家国情怀,有理想、有道德,有担当、肯奉献的社会主义的接班人。让孩子们明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责任,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青少年应将爱国之情化为爱国之行,从“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开始,勤于学习,勇于创新,肩负起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为早日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不懈奋斗。学校开展的系列党史课程不仅可以极大丰富学校的教学内容与资源,还可以提升思政课的教学感染力与吸引力,在对党史系统学习的过程中,对党的历史人物事件、先进的英雄事迹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和体会,有利于提升初中生对马克思主义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等理论知识的学习兴趣,未来更好地养成自觉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的学习习惯。
(三)开设“观天下成大器”校本课程,激活学生学习党史的热情
通过开设党史教育校本课程助力党史学习热情,引导学生学党史、知党恩、跟党走,将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相传。我校开展“观天下成大器”校本课程,该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致敬戍边英雄、爱国天下、国家记忆—太空“长征”之路、国家记忆—“不负韶华 火红年代”、国家记忆—“不负韶华 振兴中华”、中国脊梁—五年归国路,十年两弹成、纪念国家第九个“烈士纪念日”等主题内容。利用校本课程与党史知识的融合,把厚重的党史书籍化整为零,将其故事化、通俗化、人物化。利用视频、故事等贴合学生年龄、兴趣的形式,让孩子们耳濡目染、日积月累、由表入里逐渐感悟,从而实现培根铸魂、厚植红色基因的最终目标。
(四)举办党史教育的专题讲座,分享党史融入思政课经验
推选优秀教师开展大中小学思政课建设工作经验交流会,开展系列报告,进行如《厚植家国情,上好有温度的思政课》、《党史教育进课堂,红色精神润心田》等专题讲座,就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学生思想和道德品质培养、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特别是党史教育如何更好地融入思政课教学等问题进行经验借鉴,始终坚信思政课堂是“铸魂育人”的阵地,全力打造有温度有力量的思政课堂。优秀教师同时结合自己多年教学经验和具体教学设计,针对如何上好思政课,如何把当前国家时事与课堂相结合,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进行交流。通过多种方式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充分挖掘百年党史中的育人元素,用思想理论和理想信念、价值观念和精神品格以及历史使命的教育引导学生学习党的光辉历史、总结党的宝贵经验、传承党的优秀精神,引导初中生坚定信仰信念信心,努力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五)挖掘党史素材,丰富教学内容
回顾百年奋斗路,党史中孕育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将党史学习融入教学,是响应党中央号召的表现,也是每一位思政老师的职责所在。教材是学生进行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载体,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党史学习资源,将教材内容转化为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教学内容,要求教师要善于寻找、选择、运用教学案例中的素材,突出强调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九年级上册“踏上强国之路”这节课着重强调对学生进行党史与改革开放史的教学,其中涉及的党史素材比较多。因此,在这节课的教学设计中,可以依据《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的教学提示,基于课时内容,突破框题限制,将复杂交错的党史素材整合为一个问题链。教师以问题链作为教学思路的纵向逻辑线建构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将教材内容的内在逻辑结构与党史素材的处理有机整合起来,从而引导学生通过探究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认识、体验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过程,明确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六)挖掘当地红色文化,提升中学生价值认同
党史学习教育融入思政课,要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结合,社会大课堂与学校小课堂的相统一,将党史的理论学习延伸到课外的实践体验,真正让思政课落地生根。挖掘当地的红色资源使得课内的知识向课外的有效延伸,秉承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精神血脉、凝聚奋进力量是时代对我们提出的要求。
通过开展探寻家乡的红色资源活动、寻先辈足迹,走进革命圣地——西柏坡,这片土地见证了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历程,承载了中国革命的重要历史事件,党中央在这里指挥了震惊中外的三大战役,毛主席向全党发出“两个务必”号召,提出“进京赶考”重大命题,孕育形成了历久弥新的西柏坡精神。总之,对于中学生而言,西柏坡革命圣地,是进行爱国教育的好地方,通过实地参观学习,引领学生从灵动鲜活的红色资源中感悟革命文化、民族精神,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文化自信,厚植家国情怀,坚定理想信念,从而激发学生对党、国家的热爱之情。
结语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党史蕴含着丰富的资源,将党史资源融入初中思政教学,发挥思政课的“主渠道”的作用至关重要。教师作为党史知识的传递者,需要厘清党史教育和课程标准的价值取向,把“顶层设计”作为党史融入思政教学的“指挥棒”。在此基础上,教师要发挥好主导作用,优化思政教学,进行党史的“微实践”活动,真正找到党史教育的“落脚点”,使学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以此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价值观,落实思政课核心素养的培育。通过学习党史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党史教育不仅仅是为了了解历史,更是为了引导初中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和追求。通过学习党史,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J].求是,2020(17):4-16.
[2] 张聪. 党史教育:思想政治课的重要使命[J].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21,22(02):1-5.
[3] 陈理. 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深入学习《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关于中国共产党历史论述摘编》[J]. 党的文献,2021,(03):9-22.
[4] 高矗辉. 党史教育融入初中思政课教学的实践进路[J]. 思想政治课教学,2022,(03):21-24.
[5] 赵忠效. 以党史国史浸润师生心灵[J]. 教育家,2016,(39):81.
[6] 夏候明,周为平.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如何培育学生爱党情怀[J].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2,(02):12-14.
[7] 张平. 中小学党史教育进课堂的区域实践[J]. 现代教学,2022,(06):36-39.
[8]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在思政课中加强以党史教育为重点的“四史”教育的通知[EB/OL].(2021-04-16)[2023-8-30]. http://www.moe.gov.cn/srcsite/A13/moe_772/202105/t20210511_530840. html.
【基金项目】河北省石家庄市新华区教育科学研究“ 十四五”规划资助课题,课题名称:百年党史融入初中思政课教学的实践研究,项目号:XH2022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