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学科教学改革背景下初高中政治一体化教学的必要性探究
摘要:政治学科在当前初中和高中政治学科教学体系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因此在当前全力推进学科教学改革的特定时代语境下,积极探索初高中政治一体化教学模式是一个具有一定挑战性的课题。本文紧密围绕初高中政治一体化教学的必要性这一宏观性命题,重点从初高中政治一体化教学课程性质、课程理念以及教学内容、教学难度等多元化视角上阐释和探究当前新课程教学改革背景下积极推进初高中政治一体化教学的价值和意义,具有深化认知、统一思想的作用。
关键词:初高中;政治;一体化教学;必要性
在当前“立德树人”语境下,政治学科在初中、高中学科教学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优化学科教学、探索学科育人新模式是时代的需要、扎实推进学科教学改革的需要。
1、课程性质一脉相承,课程理念一以贯之
初中《道德与法治》强调以正确的政治思想、道德规范和法治观念对学生进行循序渐进的系统化教育,在道德教育中发挥法治对道德的促进作用,在法治教育中发挥道德对法治的滋养作用,使道德教育与法治教育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培养学生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高中思想政治旨在引导学生逐步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基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初高中政治在课程性质上一脉相承,属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课程设计上遵循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以螺旋式上升的方式组织和呈现教育主题。
2、教学内容衔接紧密,教学难度循序渐进。
虽然初高中的知识点分布在不同的“册”和“单元”,但通过教学主题能看出其关联,初高中政治教学内容不是割裂开来的。二者是以螺旋式上升的方式组织和强化教育主题,课程设计具有整体性。初高中政治教师均已经达成共识,初高中知识的衔接绝不是知识的简单重复。笔者认为在内容确定的情况下,重点在于如何把控教学难度。以新发展理念为例,进行分析。
针对每一个理念的解释内容,初中九上和九下教材均涉及过,只是分散在各课不同的主题下,如“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协调强调“重点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强调了绿色发展的内容,开放发展注重“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遵循工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明确了共享发展的内涵,这些都是初中教材中教师着重讲解过的内容。高中教学在初中所学的基础上进行了整合和扩充,增加了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原因,要求能够阐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能够解释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评析经济发展中践行社会责任的实例。
3、考查方式符合逻辑,考查难度螺旋上升
九尺之台,起于垒土,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从中考到高考查难度是螺旋上升的。学生能力的培养也绝非一朝一夕可以达成的。目前初高中政治教学的考查载体都是依托于教学情境。情景考查就意味着单纯依靠死记硬背难以取得满意成绩。关键在于提升核心素养。对此,初中教师进行了大量材料分析题练习,帮助学生初步掌握知识点和材料的联系方法。高考是国家级的选拔性考试,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较高,考试内容向广泛﹑综合方向发展,要求学生能够系统理解知识点,灵活运用知识分析社会生活中的现象,从而指导实践。初高中教师需要通力合作,依托课堂教学,提升材料解读能力。然而,世间最难之事,非知,乃行也。
初中阶段也非常注重国情教育,旨在增强学生的政治自信﹑道路自信﹑坚定政治认同。学生也可以初步理解影响国际关系的因素。在此基础上,高中政治则注重培养学生立足国情,放眼世界的国际视野。高中阶段在讲授《国际关系》的内容时,我们将基础知识部分安排为自主学习内容,教师精讲的重点放到影响国际关系的因素上。政治教学讲求时效性,教师往往结合当时最为热门的材料去分析。我们采用了当时最为热门的中美中亚关系作为探究材料。结合中美关系分析,中美关系复杂多变的原因,分析影响中美关系的决定因素。结合中亚关系分析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讲解国家实力影响国际因素时,一般会设计辨析题“国家实力是影响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弱国无外交,弱国不具备对外交往的权利”将国家实力讲深讲透,弱国也有权利,只是没有强大的国家实力难以真正维护国家权利。据此还要总结辨析题答题方法。尽管授课方式多有不同,但是初高中政治最后的立意指向是一致的,高中教师也同样要进行思想引领,十年磨砺锋初露,三载雕琢玉始成。
在当前学科教学改革语境下要进行初高中思政课教学衔接,在思政课教师和学生两方面都存在着困境。初高中思政教师彼此间缺少交流和合作的渠道和平台,导致初高中思政课教师之间常常处于一种互不相干、相互分离的状态,不能“ 瞻前顾后”,做到了解前一段,理清当前段,知道后一段。初中思政课教师只管眼前的“一亩三分地”,学段领域意识多于学科领地意识,只注重研究初中学段教学,缺少宏观的教学视野;高中思政课教师则缺乏知识的系统化意识,学科阵地意识不够,只专注于高中学段教学,常常认为初中阶段的教学内容简单且基础,从而难以把握思政教学的整体思路。对初中思政课教学内容不了解,并且按初高中衔接的方式来备课存在一定难度;学生可能存在着对初中知识点模糊不清的问题,影响衔接的效果。
参考资料:
1、张文标、刘艳林.初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衔接探析[J],科技视界.2018(25):95-97.
2、高欣、赖小静.知己知彼循规律 同心戮力谋共赢——对初高中政治教学衔接的思考[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6(22):22-23.
3、李艳.初高中思政课理想信念教育一体化研究——基于陕西省汉中市的调查分析[D],大理大学,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