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民间美术融入幼儿园美术教育策略探究
摘要:民间美术对于儿童审美观念的发展和对世界的认知有着巨大影响,充分挖掘民间美术蕴含的文化内涵与价值,将其融入幼儿园美术教育中,不仅可以让幼儿在感知和欣赏中丰富审美体验,提高审美情趣,也能让幼儿在表现和创作中提升动手能力、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良好的个性品质,激发幼儿对民间美术的认同感和对家乡文化的热爱。
关键词:民间美术;幼儿园;美术教育
引言
幼儿美术课程就是培育中国学生人文底蕴这一核心素养的重要抓手之一。由于幼儿的身心稚嫩、生活和艺术知识与经验尚浅,幼儿美术具有强烈的自发性,通常以巨大的愉悦感和强烈参与态度进行美术创作,固执地按照自己方式表达思想情感的特点。因此,幼教工作者必须明确幼儿美术的核心素养内涵,在教学策略上做出相应调整和改变,落实好“如何培养人”这一教育问题。
1、民间美术融入幼儿美术教育的价值
1.1培养幼儿广泛的美术兴趣
幼儿美术教育一般以绘画、手工和美术欣赏为主,在这三类美术课程中,民间美术都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有助于丰富美术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培养幼儿广泛的美术兴趣。具体来说,每个幼儿都拥有独特的潜能,教师要尽可能地组织幼儿开展丰富多彩的美术活动,才可能帮助幼儿找到自身的艺术天赋和方向,同时培养幼儿广泛的美术兴趣,这对于幼儿的身心发展意义重大,也是幼儿美术教育的目标所在。民间美术的内容多姿多彩,为幼儿美术教育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库。例如,教师将本土化的泥塑、面雕、剪纸、编织、印染、刺绣、纸织画等民间美术引入幼儿美术课堂,必然能够丰富幼儿对美的体验感,满足更多幼儿的审美需求,逐渐培养幼儿的美术兴趣。
1.2增强幼儿的美术审美力与创造力
美术教育是培养幼儿审美素养与创造力的重要途径,这需要教师尊重幼儿的身心状态与兴趣爱好,为幼儿提供丰富多彩的美术教育活动。民间美术集中反映了人们对于自然和生活的感悟,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思考,将其融入幼儿美术教育可以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有趣、活泼自然,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幼儿的审美力与创造力。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幼儿欣赏传统年画、窗花、服饰、雕塑、皮影戏等,也可以带领幼儿制作简单的民间剪纸、编织、彩灯、泥塑等,或者鼓励幼儿创作传统水墨画、纸织画等,这些活动都能够为幼儿带来美的熏陶,同时激发幼儿无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总之,相较于现代美术教育素材,民间美术历经岁月的洗涤而更具生命力,表现了人们的共同文化记忆和审美倾向,将其融入幼儿美术教育,可以充分激发幼儿最自然本真的审美力与创造力。
1.3传承和弘扬经典民间美术文化
民间美术属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在幼儿美术教育中融入民间美术元素,可以帮助幼儿树立坚定的文化自信,增强幼儿的人格力量,也为民间美术的传承和弘扬埋下希望的种子。例如,教师将具有浓厚乡土气息的皮影戏引入美术课堂,一方面使幼儿观赏生动活泼的皮影表演,感受艺术之美的熏陶;另一方面也可以鼓励幼儿以绘画形式表现皮影形象和故事,帮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体验传统民间美术的魅力,培养幼儿热爱家乡和祖国的思想情感,强化幼儿的文化认同感。
2、民间美术融入幼儿美术教育的实践策略
2.1创新形式,丰富内容
将主题活动、美术集体活动、区域活动、社会实践、家园共育等多种活动形式结合起来,持续调动幼儿学习民间美术的积极性,为幼儿创设更多直观感知、亲身体验、动手操作的机会。教师可以将民间美术活动集合起来形成一个系列,融入主题活动中。例如,在系列活动“青花”中,教师让幼儿和家长一起收集各种青花瓷,并带到幼儿园里来布置成青花瓷展;引导幼儿欣赏并了解青花瓷的不同器型、不同图案以及不同器型上图案的装饰位置和排列规律,并尝试用刮画、写生以及装饰等方法表现青花瓷;在了解青花瓷图案与色彩特点的基础上,引导幼儿将青花运用于生活用品的设计,如设计青花笔筒、青花T恤、青花拎包等。
2.2完善社会资源融合协同育人机制
一是发挥专家学者和民间专业艺人的引领指导作用,从民间美术知识与技能、课程开发实施与评价、民间美术教育策略方式等方面对教师进行有效指导。二是发挥家长和社区的协作支持作用。例如,邀请家长参与调查,搜集民间美术教育素材,指导家长进行家庭环境创设,开展亲子合作活动,拓展民间美术教育的空间。三是加强馆园合作共建。组织幼儿参观当地民俗博物馆中有关民间美术的展厅,让幼儿在更直观的了解和更直接的体验基础上潜移默化渗透民间美术教育。民俗馆、美术馆等可以不定期在幼儿园举办陈列展览、艺术体验等活动。
2.3提高教师对民间美术价值的理解和认识
教师应更新美育理念,重新审视和理解开展美术教育的内涵与形式。幼儿美术教育要基于幼儿的生活实际,在生活中去感受、表现和创造美。民间美术来源于日常生活,容易被幼儿接受,主要表现在:一是其表征与幼儿的年龄特点有高度契合。民间美术如剪纸、年画会对日常事物表征进行艺术化、夸张化处理,在色彩运用上整体趋向明亮鲜艳。而幼儿对印象深刻的东西会夸大感知,偏爱色彩鲜艳的事物。二是其材料的易得性和可操作性强的特点更易于幼儿美术活动的开展。民间美术中所运用的材料与工具,如泥巴、木棍、染料、毛线等,便于获取。三是其形式的娱乐性更易于幼儿接受和参与。民间美术是劳动人民自娱自乐活动的载体之一,与游戏有着天然的内在联系。在幼儿眼中,用泥巴、纸张、毛线等易得的材料制作动物、人物等形象是有趣的,用手帕、染料等进行扎染是好玩的。因此,当幼儿真正参与到民间美术活动中后,更容易接纳并产生兴趣。
结束语
幼儿园美术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包括美术兴趣、审美感知、美术表现、创意实践四个维度,是美育课程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基于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需要,也是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有效衔接的重要内容之一。只有遵循核心素养及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关注幼儿生活中的美育价值、树立整合的课程观、追求游戏化的美术表现、着眼幼儿艺术思维的引导等幼儿美术教育指导策略,才能进一步落实美术课程核心素养,促进幼儿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慧萍.有效开展幼儿园民间美术活动的途径[J].科学咨询,2021.
[2]郭彦峰.民间美术在幼儿园环境创设中的融入研究[J].基础教育论坛,2021(25):02.
[3]江雨晨.本土民间美术资源在幼儿园艺术教育中的开发运用[J].爱情婚姻家庭:上旬,2021(09):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