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产教融合下基于“教学酒店”模式的国际邮轮乘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摘要:近年来,邮轮业快速发展,国家对于邮轮专业人才需求更加迫切,尤其是在国际化发展背景下,对于国际邮轮乘务管理专业人才需求量更大。但是,我国职业院校国际邮轮乘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工作仍旧处于摸索阶段,需要不断探索符合市场发展需求的、专业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当前,“教学酒店”模式受到各大职业院校关注,为国际邮轮乘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了更多可能。基于此,本文对产教融合下基于“教学酒店”模式的国际邮轮乘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展开进一步探究。
关键词:产教融合;“教学酒店”模式;国际邮轮乘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引言:
近些年来,我国高校国际邮轮乘务管理专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结合自身教学情况以及科研水平,学习借鉴先进高职院校办学经验,摸索出一些适合时代发展需求的专业人才。其中,“教学酒店”模式作为一种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为国际邮轮乘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取得了一定效果。为此,研究产教融合下基于“教学酒店”模式的国际邮轮乘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具有深远意义。
一、国际邮轮乘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一)缺乏有效市场调研,课程设置有失合理性
国际邮轮乘务管理专业技能人才培养的终极目标是为了满足不断发展的社会需求,然而,实际情况是大部分职业院校并未将社会对人才的最新需求置于首要位置,在开展国际邮轮乘务管理专业时并未对市场需求进行调研,在忽略市场实际需求的情况下盲目招生,如果招生太多会使社会和企业无法消化大量人才,而如果招生数量太少,又会使得培养的专业人才难以满足社会和企业发展需求[1]。因此,院校必须充分了解市场对国际邮轮乘务管理专业人才的消化能力,以此针对性开展人才培养计划。
(二)教师队伍缺乏专业实践经验,不具备培养专业人才能力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日益重视,我国职业院校数量相对增多,作为职业院校,无不都想将自己的学校打造成高端教育场所,但是在这一过程中,许多院校却忽略了培养专业教师理论知识技能和实践技能的重要性[2]。在国际邮轮乘务管理专业教学过程中,不但需要专业教师具备较强的理论知识做支撑,还需要其具备足够的专业应用实践经验,但是,实际情况是,大部分国际邮轮乘务管理专业教师在实践经验方面明显不足,其自身知识储备和实践经验并不足支撑其培养专业人才。加之院校过于注重专业学术研究,往往忽略对教师团队的专业技能培养,使得国际邮轮乘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与实际教学目标相脱节。
二、产教融合下基于“教学酒店”模式的国际邮轮乘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策略
(一)学校与教学酒店共建专业课程体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实践学习态度
产教融合下基于“教学酒店”模式的国际邮轮乘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应科学合理运用教学酒店这一教学平台,带领学生进行工学结合,建立健全工学结合发展机制。首先,在不严重影响酒店正常运营的重要基础上,将实践教学内容与酒店工作内容进行有效融合,与教学酒店共同构建专业课程教学体系,实现学校对国际邮轮乘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策略与酒店岗位技能具体要求的深度融合。其次,学校在这一过程中应科学合理运用教学酒店设施设备作为开展实践教学的重要资源,切实为国际邮轮乘务管理专业教学创设实践场地和实践机会。最后,需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实践态度。学生在教学酒店开展实习实践过程中,如果能够明确实践学习目标,不但能够锻炼自身综合能力,提升自身专业技能,还能为自己毕业后顺利走上工作岗位奠定坚实基础。因此,为了帮助专业学生做好心理调节,树立良好心态。学校应加强与学生互动沟通,与教学酒店携手解决学生在实践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难题。作为教学酒店,可以结合学生具体实践学习情况组织各种形式的酒店文化活动,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健康向上的实践学习环境,一定程度上减轻学生在实践工作中的压力。或者,通过物质奖励、精神奖励等各种奖励方案,调动学生参与教学酒店各项工作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二)构建“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为提升专业教学效率提供重要支撑
国际邮轮乘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促进学生就业是至关重要的内容。院校开展专业教育主要是为社会和相关企业培养更多高技能的人才[3]。因此,职业院校必须充分重视培养能够支撑国际邮轮乘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专业教师队伍。通过专业教师队伍教学,能够培养学生对专业知识的运用能力,提升学生专业素养。所以,为了提升专业教师团队综合能力,应要求教师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让教师意识到在教学活动中二者都是不可或缺的。在“教学酒店”模式下的国际邮轮乘务管理专业教师团队培养,学校应聘用一些高学历的、理论基础知识扎实的人才,同时其还应具备在酒店以及邮轮乘务管理工作经验,这样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更好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相结合,强化专业教学效果。与此同时,国际邮轮乘务管理专业应用范围较广,学校在打造专业教师队伍时,应最大化拓展教学领域,让学生能够积累更多实践经验,同时可以鼓励国际邮轮管理专业教师到教学酒店的工作岗位上进行实践工作,在实践过程中丰富自身工作经验,并能够将其应用于教学工作中,提升专业教学效率。
(三)教学酒店寻求经营与实训平衡点,为学校专业人才培养提供服务
产教融合下基于“教学酒店”模式的国际邮轮乘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不可忽略教学酒店在其中的重要作用。作为教学酒店,必须明确自身职能和经营管理理念,找出酒店自身经营与实践培训两者之间的平衡之处,在经营管理过程中不但能够满足学校实践要求,还应能够提升自身在酒店业的核心竞争力。在良性市场竞争中发挥自身经营价值,通过不断完善自身运营机制,为学校实践教学服务。另外,酒店应加强与学校专业教学的互动与协作,以此提升自身经营管理意识。在实习实践过程中,合理挖掘学生群体的人力资源优势,逐步提升自身管理和服务质量。
结语
综上所述,产教融合是我国职业教学改革过程中的核心话题,始终无法脱离育人这一根本教学目标。在“教学酒店”模式下,学校与教学酒店应紧跟时代发展步伐,了解最新发展形式,积极寻求国际邮轮乘务管理专业融合育人策略,培养学生良好专业素养,为国际邮轮服务行业输出更多高质量技能型应用人才。
参考文献:
[1]鲁嗣红.国际邮轮乘务专业人才职业能力提升策略[J].职业,2023(01):53-55.
[2]戴星媚,王晞.中职邮轮乘务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广西教育,2022(17):68-71+87.
[3]杨军红.职业本科院校国际邮轮乘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基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背景[J].智库时代,2019(43):297-298.
课程名称:延安职业技术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 产教融合下基于“教学酒店”模式的国际邮轮乘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项目编号:2021YZJG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