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基于情景危机沟通理论的高校网络舆情回应策略研究
摘要: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高校事件演化成为网络舆情危机,严重损害高校形象。本文基于情景危机沟通理论,梳理了2021年-2022年的高校舆情事件,选取其中8个案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高校面临的舆情危机情景、采取的回应策略以及情景与策略的匹配程度。结果发现,当回应策略与危机情景匹配度高时,回应效果较好,舆情平息;回应策略与危机情景不匹配时,回应效果差,舆情持续。
关键词:高校舆情;情景危机沟通理论;舆情回应
一、问题的提出
高校面临舆情危机事件时,与政府面临舆情危机事件具有较强的一致性。已有研究对高校网络舆情的特点、传播、应对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但极少聚焦高校回应这一基本点。在知网以“高校、舆情、回应”作为关键词搜索,仅出现少量文献,大多研究针对应对策略研究,较为宏观。李坦楼等人的实证研究探究了高校网络舆情事件的回应规律(李坦楼等,2017)。李茹歌利用定向比较研究法,发现回应时间节点的选取对高校负面舆情的应对效果具有重要影响(李茹歌等,2022)。黄璀基于扎根理论对高校舆情回应文本进行分析,发现文本内容具体实在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但是,这些研究的案例,或缺乏时效性,或集合了各种类型的高校舆情事件,缺少针对性和代表性。
情景危机沟通理论是蒂莫西·库姆斯等人提出的一套危机应对理论,该理论强调责任主体应该采取与危机情景相匹配的危机反应策略,建立有效沟通。
本文将高校舆情界定为高校及其范围内的学生、教师、工作人员等以及与之有联系的主体相关的事件,在网络上引起广泛关注,形成了某种或多种倾向性的、负面的态度、意见和情绪的总和。面向舆情,高校通过官方网站、微博等平台向公众说明舆情事件界定为舆情回应。
本文基于情景危机沟通理论,梳理2021-2022年高校典型舆情事件、高校在事件中的回应文本以及网民对高校回应的态度,分析舆情事件中高校面临的危机情景、采取的回应策略以及存在的问题,试图探讨:在“舆论审判”的互联网背景下,高校网络舆情显示出什么特征?高校网络舆情回应采用了哪些SCCT回应策略,效果如何?
二、2021年-2022年高校舆情事件分析
(一)高校具体舆情事件危机情景分析
本文选取的8个舆情事件影响较大,在各平台超过亿次阅读量,是当前高校相关最敏感的几类舆情,发酵时间短,通过多平台迅速传播,传播过程难以把控。本文参照SCCT中对危机情景分类的标准,将8个舆情事件划分为意外危机和可预防危机,前者高校在事件中责任较小,后者责任较大(见表1)。
结合理论基础与舆情事件分析发现,意外危机的证据真实性模糊,可预防危机证据真实,受害者危机证据虚假,高校一般不对此类舆情危机做出回应。
(二)高校具体舆情事回应策略分析
危机应对策略是情景危机沟通理论的重点。运用恰当的回应策略回应大众关切问题,避免虚假、片面的信息在蝴蝶效应、沉默的螺旋、群体极化效应下异化演变。在情景危机沟通理论中,关键是根据危机情景选择适合的回应策略。一般来说,主要回应策略包括道歉、否认、解释、问责、感谢、合理化、淡化,以及新增的信息公开与表明态度。根据理论模型与舆情分析,总结出8件高校舆情事件的回应策略(见表2)。
1、回应时间分析
一般舆情应对存在黄金回应时间,分别是事件发生的1小时,5小时和24小时。流量时代,以微博、知乎为代表的平台提供了支持信息快速传播的平台,图片、视频、声音等多媒体的非线性阅读方式可以让信息受体快速阅读。
本文的8个案例中,4个高校均在24小时内回应,说明情况,摆正态度,避免了舆情态势持续走高。另外4个高校回应时间为2-10天不等,舆情周期明显加长,网民情绪愤怒。
2、回应内容分析
8个案例中,6个高校为主体进行回应。回应内容基本涉及“高度重视”、“成立调查组”、“启动调查程序”,在此基础上简单陈述解决方法。此外,部分高校在说明情况的前提下会诉诸情感表达,此类表达真情流露,容易收获网民认同。
3、回应平台分析
自媒体时代,基本上所有高校都有“两微一抖”账号,作为与大众交流的重要渠道。面对舆情事件,高校一般通过微博平台回应,部分高校通过官方网站回应。部分高校采用加盖公章的“情况通报”回应,更加正式,向大众展示学校对事件的高度重视和端正态度,更容易收获网民信任。
4、回应策略与危机情景匹配度分析
8个舆情案例中,高校都进行了回应,效果却相差甚大,因为回应策略与危机情景不匹配。A学校的舆情属于意外危机,学校采用“合理化+表明态度”的回应策略,危机、策略匹配较好,表明态度,舆情平息。D学校的舆情也属意外危机,学校却采用“淡化+信息公开”的回应策略,回应中淡化了网民高度关注的监控缺失问题,策略与危机不匹配,即便新增了“信息公开”,还是引起网民批评。
针对可预防性舆情危机,高校在事件中责任较大,道歉是很好的回应策略。合理的使用道歉手段可以取得较好的回应效果,过度使用则可能在过程中失去情景策略沟通的有效性(Coombs,2016)。
参考文献:
[1]赖胜强,唐雪梅.政府网络舆情回应策略的内容分析[J].现代情报,2018,38(10):108-114.
[2]唐雪梅,赖胜强.基于情景危机沟通理论的网络舆情回应研究——以患癌教师被开除事件为例[J].情报杂志,2017,36(07):96-100+127.
[3]沃尔特·李普曼(1922):《公共舆论》[M],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6: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