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融媒时代下青岛胶州剪纸的活态传承

解琪云
  
腾跃媒体号
2023年36期
青岛黄海学院 山东省青岛市 266000

摘要:在融媒时代背景下,青岛胶州剪纸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其活态传承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探讨青岛胶州剪纸融媒时代活态传承的内涵与特点,分析青岛胶州剪纸的发展现状及创新思路,并结合数字化技术在非遗保护中的应用,旨在推动青岛胶州剪纸在融媒时代下的活态传承与发展,打造属于青岛胶州剪纸文化的数字化活态传承。

关键词:青岛胶州剪纸;活态传承;融媒时代

引言:青岛胶州剪纸,作为一种历史悠久、独具特色的传统艺术形式,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然而,在融媒时代的冲击下,这一传统艺术面临着传承与创新的双重挑战。青岛胶州剪纸作为一种以手工制作为主、口传心授为传承方式的传统艺术,如何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保持其独特性和生命力,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旨在通过深入探讨融媒时代活态传承的内涵与特点,为青岛胶州剪纸的传承与发展提供新的思路与路径,打造属于青岛胶州剪纸的文化,推广本区域的传统文化。

一、融媒时代下活态传承的内涵与特点

活态传承指的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生成和发展的环境中进行保护和传承,它不仅仅关注文化遗产的物质形态,更强调其在日常生活中的意义和文化价值的体现。活态传承,强调文化的动态性与生命力,这意味着传统文化不是僵化的、固定的,而是不断发展、演变的。在融媒时代,这种传承方式的特点更为突出,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表现为传播渠道的多元化、传承方式的创新性以及受众的广泛性。融媒时代为传统文化传承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如数字化技术的运用、社交媒体的传播等,这种传承方式不仅要求原汁原味地保留文化的精髓,更强调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活跃度和与时俱进的能力。它鼓励传统文化在保持本真的基础上,积极与现代社会对话,寻找新的生长点,从而确保其在快速变化的时代环境中不被边缘化或遗忘。

二、青岛胶州剪纸发展思考

(一)融媒时代下胶州剪纸的活态传承可行性

融媒时代为胶州剪纸的活态传承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在政府扶持下,通过互联网、社交媒体等现代传播手段,打破地域限制,极大地削弱了地域对文化传播的限制,让青岛胶州剪纸走出山东,走向全国乃至世界。同时,现代科技手段如三维扫描、数字摄像、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可以为剪纸艺术的保存、展示与传播提供新的途径,为青岛胶州剪纸的的长期保存和多元化展示提供了创新途径,综上所述,融媒时代确实为胶州剪纸的活态传承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借助现代传播手段和科技工具,我们有理由相信青岛胶州剪纸这一传统艺术将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彩。

(二)胶州剪纸的创新思路

艺术不是一种孤立的文化现象,它是生活文化、 社会文化有机体的一部分。

青岛胶州剪纸作为本区域非物质文化遗产历来备受珍视和保护。然而,时光荏苒,其单一的演绎和传播方式逐渐显得与时代脱节,如何让青岛胶州剪纸持续熠熠生辉,成为了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在融媒时代下,为青岛胶州剪纸的传承与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其创新思路主要由以下几点:第一,题材多元化表达,在保持传统剪纸技艺的基础上,结合现代流行文化、社会热点等元素,注重题材的多元化表达,结合现代审美需求,创作出更多具有传统韵味又不失现代感的色的剪纸作品,让大众了解、认知和传承本民族的精神文化和价值追求;第二,载体智能化展现,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AR/VR技术、移动直播、AI合成、H5应用、智能机器人导等,为剪纸艺术提供智能化的展现方式,增强观众的互动体验,增加对交互技术提供的手势识别、沉浸式体验、互动预习等交互技术有着本能的兴趣度,增加受众全方位的非遗体验;第三,媒介融合传播,整合线上线下资源,通过多元化的传播渠道,如网络直播、短视频等,实现剪纸艺术的广泛传播。通过以上创新思路的实施,可以推动胶州剪纸在保持传统技艺的基础上实现创新发展,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审美需求和市场变化。

三、活态传承将赋能胶州剪纸的应用

在融媒时代背景下,胶州剪纸的传承人们积极利用数字技术进行剪纸艺术的传承与推广。胶州剪纸作为山东省级非遗项目可与其他非遗项目一起,协同发展,在多地、多机构、多项目的共同努力下,实现各方资源的高效利用,营造一个具有良好氛围的大环境,形成健康、可持续的非遗发展状态。

(一)剪纸题材多元化的表达

剪纸是民间一种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与民众的 生产生活息息相关,贯穿于民众生活的方方面面青岛胶州剪纸的题材非常广泛,既有对历史文化的深入挖掘,也有对现实生活的真实反映,还有对自然风光的生动描绘以及对吉祥寓意的巧妙运用,同时可以采用AICG辅助青岛胶州剪纸的创作。这些多元化的题材使得胶州剪纸在表现形式上更加丰富多彩,也更具艺术魅力。

董丽霞是胶州剪纸的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她十几年来用一把剪刀剪出生动传神的大千世界,展示着胶州剪纸和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她的作品不仅包含了风土人情、民间故事,还记录了各地的民俗文化。为了剪出一副完美的作品,她常常废寝忘食地阅读剪纸书籍,反复操作,甚至自学工笔画,自己加工、创作图案。她的这种对剪纸艺术的执着和热爱,正是胶州剪纸活态传承的生动体现。一些剪纸艺人将剪纸元素融入到文创产品中,如剪纸书签、剪纸贺卡、剪纸T恤等。这些产品不仅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还成为了传播剪纸文化的重要载体。

青岛胶州剪纸与AICG(人工智能与计算机图形学)的实际结合案例并不多见,因为传统剪纸艺术与前沿科技的结合尚处于探索阶段。同济大学特赞设计人工智能实验室通过机器深度学习金山农民画的关键风格特点,观众只需在屏幕上手绘一幅具有树、房屋、人物的画,一秒后就能生成专属金山农民画。这种应用不仅提高了观众的参与度和兴趣,还有助于非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然而,可以设想一些潜在的案例,这些案例能够展示如何将AICG技术应用于胶州剪纸的传承、保护和创新中。开发一个基于人工智能的剪纸图案生成系统。该系统能够学习大量胶州剪纸作品的艺术风格和设计元素,然后根据用户输入的关键词或草图,自动生成符合胶州剪纸艺术特征的图案。用户可以在这个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创作和修改,最终得到独一无二的剪纸作品。

(二)载体智能化展现

随着时代的发展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三维扫描和数字摄像等智能技术得到了飞速的发展,通过这些技术,观众可以获得沉浸式的观赏体验。剪纸VR互动可以实现更加沉浸式的艺术体验,让观者仿佛身临其境地置身于剪纸作品的世界中。这种创新的互动方式不仅提升了观者的参与感和体验感,也为剪纸艺术的传承和推广开辟了新的途径。

其中,山东科技职业学院的一个项目,学院的师生们将中国传统剪纸艺术和VR技术相结合,创作出了一个名为“剪·爱”的数字创意作品。这个作品利用三维全景的方式展现出剪纸世界,只要戴上VR眼镜,转动身体,就能沉浸式欣赏江南风光、田园景色、亭台楼阁等剪纸作品。这种将传统剪纸艺术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的方式,不仅让人们以全新的方式体验到了剪纸艺术的魅力,也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另一个剪纸互动体验视频《趣味剪纸》,这部视频通过现代科技手段,为观众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剪纸互动体验。观众可以通过视频中的提示和操作,亲手“剪出”自己的剪纸作品,并观看其在视频中的动态效果。这种互动体验不仅增强了观众的参与感,也让剪纸艺术更加贴近现代生活。

疫情间,青岛胶东非物质文化博物馆VR全景展示上线,人们足不出户,点点手指,就可以在任何地方,用手机全方位地观看非遗知识,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实现了非遗保护、展示和传播的现代化,填补了青岛市一项空白。为了更有效地传承和推广胶州剪纸艺术,一群胶州剪纸的传承人发起了“胶州剪纸数字博物馆”项目。这个项目利用数字技术,尤其是高精度扫描仪和数据库技术,对传统的胶州剪纸作品进行了系统的数字化转化和保存。项目团队首先收集了大量的胶州剪纸历史作品,这些作品代表了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剪纸艺术。然后,他们使用高精度扫描仪将这些剪纸作品转化为数字图像,每一幅图像都保留了原作的细节和色彩。这些数字图像被保存在一个专门建立的数字资源库中,形成了“胶州剪纸数字博物馆”的核心内容。

综上所述,青岛胶州剪纸借助现代传播手段和科技工具,我们有理由相信胶州剪纸这一传统艺术将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彩。

(三)多样化媒介传播

融媒时代为活态传承提供了多样化的传播渠道。除了传统的展览、书籍等传播方式外,还可以利用互联网、社交媒体、短视频平台等新兴媒介进行传播。这些新兴媒介具有传播速度快、覆盖范围广、互动性强等特点,有助于扩大传统文化的受众群体和影响力。

青岛胶州剪纸的活态传承需要注重传统技艺的保护与传承,同时结合现代科技与文化需求,实现剪纸艺术的创新发展。通过媒介融合传播等方式,推动青岛胶州剪纸在融媒时代下的活态传承与发展。

一方面,众多青岛胶州剪纸传承人和非遗爱好者,利用新媒体平台推广,通过开设微博、微信公众号、抖音等新媒体账号,在平台上发布剪纸教学视频、作品展示或艺术家创作日常,与粉丝互动,可以吸引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关注和学习。这种跨地域的传播不仅提升了胶州剪纸的知名度,也促进了文化多样性和艺术交流。这种方式不仅拓宽了剪纸艺术的受众范围。还增强了剪纸艺人与观众之间的互动和联系。另一方面举办线上剪纸教学活动,在疫情期间,青岛胶州许多剪纸艺人通过网络平台举办线上剪纸教学活动,向广大群众传授剪纸技艺。这种方式不仅突破了地域限制,还降低了学习门槛,让更多人能够亲身参与到剪纸艺术的传承中来。

四、融媒时代下活态传承的的应用价值

对于胶州剪纸的文化传承不论是政府、 社会还是个人都应该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守护我们共同的文化遗产。在时代的演进中,并未被边缘化或遗忘,反而以更为生机勃勃的方式持续发展着。这背后的推动力主要来源于胶州地区一代又一代剪纸艺人的坚定执着和不懈努力。

五、结语

融媒时代为青岛胶州剪纸的活态传承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通过深入探讨融媒时代活态传承的内涵与特点,结合胶州剪纸的发展现状和创新思路,以及数字化技术在非遗保护中的应用,我们可以为青岛胶州剪纸的传承与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展望未来,我们期待青岛胶州剪纸在融媒时代下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参考文献

[1]刘佳雯.剪纸艺术的活态传承“云剪纸”的教学实践与探索[J].上海教育,2022,(S1):45-47

[2]傅士凡,王承.乡村振兴视域下皖北剪纸活态传承研究[J].工业设计,2023,(02):140-142.

[3]杨李贝贝.胶州剪纸艺术的传承与发展[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33(05):110-112.

[4]陈艾力.让非遗更接地气,看胶州如何突围[J].文化月刊,2019,(10):57.

[5]顾石秋,臧慧子,董珍茹.“天机云锦”非遗活态传承数字设计[J].上海轻工业,2024,(01):71-73.

[6]王美莹,张勇,胡晓军等.活态传承让非遗“见人见物见生活”[N].光明日报,2023-11-22(007).DOI:10.28273/n.cnki.ngmrb.2023.005543.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