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初中数学“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教学研究

徐凝
  
腾跃媒体号
2023年29期
汉江师范学院 442000

摘要:初中阶段数学教学过程中,受数学学科枯燥、乏味等特征的影响,多数初中生在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时往往存在兴趣缺失的情况,致使初中阶段数学教学效果不是很理想,从而影响整体学习质量。基于此,本文针对初中数学“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教学策略提供几点建议,以求可进一步促进初中阶段学生数学学习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初中数学;二元一次方程组;数学教学

引言:我国教育行业不断发展的当下,课堂教学已逐渐成为智慧教育策略施行的主阵地。初中数学教师进行授课时,除及时转变自身以往“灌输式”教学理念授课外,还应纠正学生“死记硬背公式”的学习思维,充分将教学有效性方案应用于具体数学课堂授课过程中,以提升授课成效和质量,为学生后续高难度知识的学习奠定扎实基础。

一、借助思维导图开展教学

初中数学教学中,想要全面提升教学质量,教师就必须帮助学生形成自我反思意识。只有当确保学生对既有教材内容进行深入掌握后,才能在此基础上实现知识的构建和反思。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借助思维导图开展授课,引导学生主动回顾和学习本节课中的重点知识,并利用思维导图实现对所学内容的有效评价,自行阐述出本节课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优缺点,令学生查缺补漏,不断补充和完善个人知识体系及结构。此基础上,学生还可与身边学生互动学习,借此不断优化自身对于知识学习的评价方式,从而对自身学习内容及学习情况进行重新审视,总结更多学习经验,养成良好的知识构建反思学习习惯,优化自身在初中阶段数学学习的质量[1]。

首先,具体教学开始前,教师就应结合本章教学需求,设计相应的知识点思维导图,并结合思维导图的框架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以令学生可于课后反思阶段各自梳理、制作的思维导图。其次,待班级学生绘制思维导图结束后,教师可利用多媒体等信息技术对学生绘制成果进行投屏,由其他学生对此思维导图进行内容解读和分析。此过程中,教师还应与学生共同分析、讨论常见的思维导图制作问题:如“思维导图排布不够简洁、合理性不足,并未针对教材中标注的内容进行深入解读,因此无法深入对二元一次方程相关解题方法进行归纳和整理;思维导图设计中,所选择的例题仅局限在某一部分的重点理解方面,导致实际所选择的例题缺乏典型性特征和推广价值”等。最后,教师应针对上述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调整,帮助学生对不完善的思维导图进行调整,使其结合教材内容进行个人学习想法及思路的反思,如教师可对学生提问“思维导图中还可以丰富哪些关键点?”等,令学生回答“可以在每章节后,添加自身所总结和整理出的教学方法及解题经验”等。此种教学方式的应用,不仅可令学生于思维导图构建的过程中梳理二元一次方程相关知识重难点,还可有效锻炼学生创新思维及数学逻辑能力,可为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二、积极创新课堂情境开展教学

知名教育家佛赖登塔尔曾提到“有效教学的实施,需要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基于此,初中数学教师进行数学教学时,应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互结合开展教学,帮助学生营造良好的数学学习环境,从而加深学生知识点印象,借此激发学生内心深处的数学学习兴趣,使初中数学课堂的开展更具活跃性。由此可见,进行二元一次方程组教学时,创设优良的数学情境十分有必要。教师可选择部分具有一定探究性的二元一次方程组问题,最大限度地为学生营造更加真实且更贴合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诱导学生从心理上产生对于二元一次方程组学习和探索的欲望[2]。

例如,教师开展二元一次方程组解题教学期间,可设置如下问题引起学生思考:“数学教师购买2千克香蕉及5千克苹果,一共花费了16元;语文教师以同样价格购买2千克香蕉和4千克苹果,共花费了14元。则香蕉和苹果每千克的价格分别是多少?”此时,班级学生解题方式的选择将各不相同。部分学生将按照题意设定,列出二元一次方程组进行解题,通过代入法有效计算方程组中两个未知的参数量;另有部分学生,将先行计算苹果的价格,随后对香蕉价格进行计算。针对上述两种解题方法计算结果不同的情况,教师可引导学生思考“观察两位教师所购买水果的差异,如果将相同购买量的水果直接进行抵消会产生何种结果?”此时学生将快速知晓苹果的价格为每千克2元,代入后可知香蕉的价格为(16-2×5)÷2=3(元)。此类真实情境的建立,有助于学生于思考过程中掌握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消元”解题思想,进而可加深学生对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学习印象,提升学习效果。

三、增强师生之间的教学互动

初中数学教学课堂推进过程中,教师应该在课堂上充分关注学生所提出的每一种解题想法和意见,促使其转型成为数学课堂中的教学资源。尤其是当学生在课堂学习期间出现疑问时,教师皆应给予学生足够的阐述和辩论时间,使学生能够形成主动利用“个体意识”观察和了解数学世界的习惯,促使学生的个体智慧进一步凸显出来。与此同时,教师授课阶段也要针对问题材料进行适当处理,确保学生可在课堂互动交流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并自主分析、探究,以解决问题,从而通过师生有效互动提升初中数学教学效率。当教师出示二元一次方程组后,即可先放任学生自由进行问题的解决,针对班级学生所应用的不同解题方法,教师均应可以对其加以肯定,随后引导学生之间进行解题方案的优劣性对比,讨论不同解题方法的复杂程度,令学生能够更加全面地掌握多种解题方法,从而更加自然、顺利地学会使用不同方法解决二元一次方程组类数学问题。此过程中,教师务必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及时帮助学生解答困惑,令班级整体学习效率获得提升。

四、根据差异实施分层教学

初中学习过程中,每名学生或多或少存在一定差异性。作为初中数学教师,应充分尊重班级学生为主体,根据学生差异性实施分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成效。教师可通过基础层练习及巩固层练习两方面,提高初中学数学二元一次方程组学习的成效和质量。一方面是基础层练习:教师可通过引导学生直接计算解题、指出题中方程组解题过程中出现的错误步骤等方式,挖掘学生在二元一次方程组学习方面的潜力,帮助学生完成自我挑战的同时,获得更多的数学学习成就感。且此过程中,教师还需围绕初中生实际数学学习情况,对其实行更具针对性且带有个性化的教学指导,促使不同学生分别向其擅长的方向发展。另一方面是巩固层练习:此种练习方式难度相较基础层应有一定提升。教师可先将课堂交由学生,为其创造问题相互交流的空间,使不同数学学习能力的学生可利用不用解题方式收获答案,逐渐掌握更为简便的计算方式,帮助学生获得思维能力的强化,为后续高难度三元一次方程组的学习等奠定基础[3]。

结论:总而言之,二元一次方程组作为初中教学的重点内容,教师应全面考虑班级学生数学基础、学习兴趣及学习能力等设计教学内容,及时通过思维导图、创设情境、师生互动及分层教学策略开展授课,以令学生主动性被激发,提升课堂教学成效。

参考文献:

[1]张鑫.研究改善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方法——以“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教学为例[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2,(18):120-122.

[2]关军.初中数学“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教学实践与思考[J].数学之友,2022,36(11):40-42.

[3]王建荣.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法的实施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21,(10):123-124.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