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基于“数字赋能、思政引领、虚实结合、赛证融通”高职大数据与会计课堂革命实践

——以《智能财税共享服务》课程改革为例

薛丹
  
腾跃媒体号
2023年37期
辽宁轻工职业学院 辽宁大连 116100

摘要:“课堂革命”是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的重要建设项目,是深化“三教”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高等职业院校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为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的“大数据+会计”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必须对课程、对课堂做出系统性、全面性的变革。本文以《智能财税共享服务》课堂革命为例,探讨基于“数字赋能、思政引领、虚实结合、赛证融通”的课程改革实践路径。

关键词:大数据与会计、智能财税、课堂革命

一、高职大数据与会计专业开展课堂革命的背景

随着数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工智能技术对财会行业的深度渗透,大数据、智能化、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等现代技术赋能财税领域,社会对财会人才的需求已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高等职业院校大数据与会计专业将在哪些方面为用人单位提供价值、教师课堂教学如何进行改革来适应数智经济带来的机遇和挑战都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2020 年 9 月,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印发《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 年)》的通知中提到“推动职业学校‘课堂革命’,适应生源多样化特点,将课程教学改革推向纵深。”由此,推进职业学校“课堂革命”,成为提升职业教育专业和课程教学质量的重点工作。

高职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主动对接产业变革、落实教育文件精神,开展课堂革命,本文以《智能财税共享服务》课程为例,探讨基于“数字赋能、思政引领、虚实结合、赛证融通”的课程改革实践路径。

二、高职大数据与会计专业课堂革命实施路径——以《智能财税共享服务》课程为例

1、融通岗课赛证、重构教学内容

课程结合数智化时代社会共享服务机构票据共享、财务共享、税务共享、企业管家等岗位要求、融通1+X智能财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中级)标准、对接全国职业院校技能竞赛《智能财税》赛项要求,融通岗-证-赛,将课程内容重构为社会共享代理服务、社会共享外包服务、社会共享企业管家三大项目,基于岗位工作流程与典型任务设计学习单元、确定工作任务。

2、对接教学标准,明确教学目标

根据国家教学标准、专业培养目标、结合学情、融通“岗-证-赛”要求,确定本门课教学目标为:通过课程学习与实操,让学生了解智能财税共享服务的基本业务流程,能够运用会计、税务等专业知识,借助智能财税、RPA机器人等系统和设备,完成中小微企业各项财税代理业务、中型企业商旅与费用报销、薪税业务、购销业务、成本核算等外包业务,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与财税业务的综合处理能力。

3、强化职业素养、深挖思政元素

教学过程中,以课程理论知识为基础,结合课程内容知识点,引入思政元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在教学目标中增加了“素养目标”,强调现代会计应具备的职业精神、职业素养、职业判断能力和职业道德,培育学生经世济民、家国情怀和正确创造国家经济价值的职业素养。

4、深化产教融合、构建虚仿环境

课程对接产业变革与数字化财务人才需求,深化校企合作、利用虚拟仿真实训平台、虚仿教学场景、VR+AR技术把企业搬进校园,构建虚拟仿真实训中心;同时引进智能财税共享服务平台与企业真实案例;校企共同开发课程教学平台、书证融通课程标准、书证融通考核方案,共建网络教学平台资源,共同完成课程设计与考核、助力学生达成课程目标。

5、以学生为中心,优化教学策略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进行课堂教学改革,依托校企共建虚拟仿真实训基地、智能财税共享服务教学平台、企业真实案例,学生直接参与生产一线业务核算,改变 传统的“理论导向,实践为辅”的仿真实践教学模式,通过信息化技术和财务大数据技术融合,在校内基地实施“上课即上班”的教学模式。

6、利用信息技术、改革教学方法

以学生职业发展为根本,充分对接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现代信息技术背景下,财税职业岗位新变化,注重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

积极创设工作情境,充分利用专业虚拟仿真实训环境和智能财税共享服务平台,以及多媒体、微课、动画等教学资源,调动学生学习兴趣、融入职业道德培养。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充分利用网络教学资源、在线课程、实训教学平台等,实施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因材施教,采用任务驱动、角色扮演、案例分析、小组合作、讲练结合等多种教学方法,做学做一体,充分企业学生科学思维能力,极大提高学生操作技能。

7、坚持以评促学,改革考核方式

本课程考核采用“多维立体化”的考核模式:多维度——评价内容包括知识、技能与能力、态度与价值观;多方位——评价主体包括平台评价、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立体化——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结合、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结合、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结合。课程考核内容与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对接,考核方案通过辽宁省学分银行认证,综合成绩大于75分的学生有机会通过学分置换取得智能财税职业技能等级(中级)证书。

三、课堂革命实施成效

1、学生学习兴趣显著提高、教学目标有效达成

通过“上课即上班”“岗课赛证一体化”的教学策略,有效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动力。学生进一步适应目前的教学方法,极大提高了学习效率,学生调查问卷评价较高,教学效果显著提升。

整个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课前资源的学习到教与学课堂活动的组织等,各环节层层递进、前后呼应,测试成绩较高,教学效果达到预期目标,学生在技能竞赛和证书考试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2、构建了“虚拟仿真+真实案例”的教学场景

课程通过虚拟仿真系统架构为学生打造了包含社会共享财税第三方服务机构票据共享、财务共享、税务共享、企业管家等实操训练的全业务共享场景,包含移动报账和商旅平台、资金管理和银企直连、税务云与发票验真等数字化的共享流程,包含高拍仪、扫码枪、扫描仪、打印机以及智能助教机器人智能财务共享场景;与此同时课程引入多家真实企业案例、财务共享服务黑科技、多形式教学资源。“虚拟仿真+真实案例”让学生感知真实社会共享财务中心运作模式、实现从校园到企业的无缝衔接。

3.形成了“教学多场景+仿真全实战”的课程特色

课程采用智能化虚拟仿真教学平台,支撑资源学习、随堂测试、角色分配、选择投票、操作训练、团队展示、课堂讨论、小组互评等多种教学互动场景,技术+场景+实践+角色融合,打造交互式、个性化、沉浸式的学习体验;同时课程通过真实案例的全业务流程虚拟仿真系统实战训练,让学生深度理解“智能财税”的方法与价值,培养学生信息技术与财税核算融合的实操能力、创新能力、职业能力与社会能力。

参考文献:

[1]王丹.高职财务会计类专业“课堂革命”探索与实践[J].财会学习.2023(35):163-165;

[2]张征.基于信息化教学改革的“课堂革命”探索与实践——以《税收实务》课程为例[J].山西青年,2023(13):26–28。

作者简介:薛丹(1987.04)女,汉族,辽宁省大连市人,东北财经大学硕士,辽宁轻工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财务会计类专业教学.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