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乡村振兴战略下城乡融合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摘要:十八大之后提出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当前我国城乡发展正在发生新的变化,城乡融合发展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解决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促进城乡深度融合,有利于更好的实现乡村振兴。
关键词:城乡融合;乡村振兴;问题;对策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一战略为我国乡村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要想实现乡村的振兴,必须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多年来,我国社会有着明显的城乡二元结构,城乡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导致资源分配失衡。推动城乡融合对于我国培育发展新动能、提升要素分配、破解二元结构,实现乡村振兴有着重大意义。
一、相关概述
(一)城乡融合发展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中国经济社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城市化进程也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城市化进程中城乡发展愈发不平衡,城乡问题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城乡关系始终是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关系之一,目前城乡关系正向城乡融合发展的新阶段演变。十八大后正式提出建立健全有利于城乡要素合理配置和合理流动的城乡一体化和城乡融合发展。城乡融合发展,简单地说就是把城市和乡村当做一个整体,让城市和乡村协同发展,通过城市的发展的带动乡村发展,让乡村更好发展的同时也能促进城市发展。
(二)乡村振兴战略
十九大报告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1]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要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举全党全社会之力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让广大农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2]乡村振兴包括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五个方面。
二、城乡融合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过度关注城镇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进程发展迅速。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截止到2021年末我国城镇化率已经接近发达国家水平。以往的城乡融合是以城市为主导,简单地将农业用地转变为城市用地、农村居民转变为城镇居民,力求更高的城镇化率,但由于我国庞大的人口基数,尤其是农村人口规模大,区域差异显著,决定了我国乡村发展的复杂性和艰巨性,这是国家现代化进程中无法忽视的力量与群体。
(二)城乡公共资源配置不均衡
由于城乡之间的生产力不同,导致资源不断流向城市,随着城镇化不断提升,城乡之间的公共资源配置失衡问题越来越突出,城镇医疗卫生建设、社会保障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基础教育建设明显优于农村,长此以往,城市与农村之间的鸿沟将越来越大。不止城市和乡村之间的公共资源配置不均衡,不同城市,不同乡村之间的资源配置也是很不均衡。
(三)乡村发展“样板化”问题突出
当前农村的发展在乡村振兴中出现“样板化”的现象,人为“样板化”建设新农村,没有产业进行支撑,容易脱离实际发展,彻底从城乡融合道路上跑偏。“样板化”这种行为最终利益损伤最大的还是农民。大多农村发展“畸形化”,导致大量青壮年劳动力都往城市去,但由于城市的消费水平高,大多数农民面对城市的高房价和高户籍门槛,无法顺利融入。而留在农村发展的农民,却由于“畸形化“的发展限制住脚步,无法实现稳定就业,造成了城乡一体化的发展难以进行。
三、对策及建议
(一)建立城乡长效合作机制
当前,乡村基础设施较为薄弱,人才、资金、技术短缺,仅依靠自身的力量难以解决这些问题,实现乡村振兴。城镇化是现代化进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农村要振兴要发展,就需要推陈出新,将城乡一体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时提升。新形势下,促进城乡融合发展要坚持共同富裕的价值引领,使发展成果由城乡居民共享,城乡融合发展的最终归宿就是共同富裕,推动乡村振兴的实现。由于城乡之间事实上的差距,城乡融合政策实质上应当是以城带乡政策,以城镇化成果带动乡村发展,最终达到城乡事实上融为一体。[3]因此,乡村振兴不能就乡村谈乡村,就农业谈农业,要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加强城乡间的互动,建立城乡长效合作机制,为乡村注入活力,通过长期的合作为乡村带来更多的机会,推动乡村振兴的实现。
(二)均衡城乡公共资源配置
城乡公共资源配置不均衡是乡村难以实现振兴的重要原因。政府应当制定明确的城乡公共资源配置标准,确保公共资源的投入与使用达到均衡和高效。首先是均衡城乡教育资源,要大力加强农村教育财政支持和师资力量,真正提高农村义务教育质量和水平。其次要完善农村医疗和社会保障体系,改善乡镇医疗条件,加大对乡村医疗的资金投入,促进城乡医疗基础设施分布均衡。最后要完善住房和就业保障体系。改善乡村居民的居住条件,保证农村居民的居住环境,增加乡村的就业机会,保证居民的收入,提升农村居民生活质量。
(三)优化乡村产业结构
乡村发展样板化问题突出,没有产业进行支撑,容易脱离实际发展,彻底从城乡融合道路上跑偏。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的第一项是产业兴旺,它是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只有实现产业兴旺,切实提高农民群众的经济收入,才有望缩小城乡差距。[4]因此,必须要优化产业结构,加强城市和乡村的产业互动,积极发现适合农村发展的新型产业结构,吸引大量的消费者的兴趣,从而促进农村产业的发展。乡村还可以发展自己的特色产业,通过多种途径宣传自己的产品,结合当地的其他产业一起发展,积极推动产业融合。
建立城乡长效合作机制,推动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高效配置,优化乡村产业结构是实现城乡共同发展的重要举措。只有通过政府主导和社会参与的方式,全面提高农村地区公共资源的配置水平,才能有效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实现城乡共同富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产业振兴:绿色安全、优质高效的乡村产业体系建设[M].中原农民出版社、红旗出版社,2019
[2]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多村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中国政府网,2021年2月21日, http://www.gov.cn/zhengce/2021-02/2 1/content 5588098.htm.
[3] 王吉平.城乡融合发展:乡村振兴的实践路径[J].陕西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39(05):39-46.
[4] 黄花.乡村振兴背景下城乡融合发展的逻辑与路径构建[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38(06):97-104.DOI:10.13216/j.cnki.upcjess.2022.06.0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