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地域文化视角下非遗课程在幼儿园的实践研究

张进进
  
腾跃媒体号
2023年46期
周口市实验幼儿园 河南周口 466000

摘要: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的教育逐渐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传统文化的传承应该从幼儿抓起,让他们从小接受优秀的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洗礼。因此,将非遗课程与幼儿园教育相结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不仅有助于地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同时也有助于幼儿园教育内容和教育形式上的创新和拓展,促进了幼儿的全面发展,充分展现了幼儿园教育的特色。

关键词:幼儿园教育;非遗课程;地域文化;研究

众所周知,幼儿园教育阶段是幼儿接受教育的启蒙阶段,对幼儿的健康成长具有深刻性和根基性的重要影响。非遗是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各族人民辛勤劳作而创造的珍贵文化财富,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将非遗课程与幼儿园教育相结合,不仅能够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同时也有助于幼儿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的启蒙教育,建立起对非遗的正确认知,提升他们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信心。从地域文化视角来看,也能够引导幼儿加深对本地区的历史文化的认知,培养他们良好的家国情怀。

一、非遗课程在幼儿园教育实践应用的重要意义

(一)社会发展对幼儿园教育提出的新要求

我国的教育不仅要引导学生学习具有实践应用价值的科学文化知识,同时也需要引导他们学习和继承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传统文化,吸收人类文明发展的一切优秀成果。各层级的学校都要重视文化教育,特别是非文化物质文化遗产的教育,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努力推动我国传统文化教育的快速发展。不管是非遗传承,还是传统文化的传承都要立足全学段、全方位、全过程,从幼儿园阶段开始直至大学教育,甚至是延伸到再教育阶段,设计和安排适用各教育阶段的非遗课程,构建起立体的非遗课程体系和教材体系。可见,在幼儿园教育阶段设置非遗课程,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对幼儿园教育提出的更高要求。

(二)非遗课程是幼儿教育发展中的重要资源

依据国家对幼儿园教育的发展指导,幼儿园教育要注重运用优质的社会资源,引导幼儿感受祖国丰富、优秀的文化,感受当地的发展变化,激发和培养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将非遗课程融入幼儿园教育当中,同时注重挖掘和运用本地的非遗文化内容,不仅有助于本地区的非遗和艺术的传承和弘扬,同时也有助于幼儿加深对本地区历史文化发展的了解和认知。

(三)文化培养对幼儿的健康成长发挥着深刻性和根基性的影响

我们都知道,不管是优秀的传统文化,还是非遗都是历史长河中形成的重要文明成果,应该牢牢地印刻在每一位华夏儿女的脑海当中,特别是年轻一代,让它们成为重要的文化基因。文化传承和弘扬是一个民族前进和发展的重要助推力量。幼儿园教育中融入非遗课程,让幼儿们早早地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和启蒙,有助于幼儿们的健康成长,努力地吸收优秀文化中的营养,进一步培养和提升文化创新能力和发展能力。在幼儿园的非遗教学中,教师注重挖掘和应用本地的非遗文化资源,不仅有助于幼儿的文化素养的培养,同时也有助于他们增强对国家、民族、家乡的了解和热爱,努力成长为具有文化自信和民族自信的中华好儿女[1]。

二、地域文化视角下幼儿园非遗课程的高效实践应用

将非遗与幼儿园教育相结合,一方面能够促进非遗的有效传承和弘扬,进一步发挥非遗的积极作用,另一方面能够更好地体现出幼儿园教育课程的本土化和特色化的特点,实现教育教学方式方法和教学内容上的改革与创新,有助于推动幼儿园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一)注重非遗课程的有效转化,突出课程教学的游戏性和体验性特点

在幼儿园的课程教学中,一些教师因为不能正确地理解生活化课程理念,因此在思想上不重视非遗教学,或者不注重对非遗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当前提倡的幼儿园生活化教学,并非与非遗课程教学是互相矛盾的,或者互相不容的,而是要结合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兴趣爱好以及发展所需等,避免出现传统的机械式的非遗课程教学模式。其一,从教学内容方面来说,教师要针对幼儿的发展特点和学习需求,适当地选择非遗的教学内容,在找到非遗教育价值和普通教育价值的平衡点后,对非遗课程中的内容进行理性、合理的、科学的取舍[2]。其二,从教学设计与教学方法方面来说,一定要注重提升非遗课程的体验性和游戏性,比如邀请本地区知名的非遗传人或者民间艺人到幼儿园为幼儿进行非遗项目的表演,或者讲解。同时也引导幼儿亲自动手进行实践,调动和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在实践教学中,教师也可以适当地对非遗技术进行适当的转化,比如运用到的材料价格不菲,且对幼儿的身体健康有消极影响,对此教师就可以尝试着运用生活中常见的材料进行替代,既能保证非遗课程教学的质量,同时也实现了教学成本的转化。

(二)注重提升教师非遗课程教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要想真正的非遗课程教学的实效,重要的一点是,要让相关的教师接触非遗、了解非遗,调动起教师对非遗传承和弘扬的积极性和使命感,并在实践教学中主动地参与到非遗课程资源的开发和挖掘当中,加强自主学习,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不断地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能够不断提升非遗课程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三)注重地域非遗资源的搜集和运用

其一,各地域的幼儿园之间要注重加强彼此间的非遗教学交流,特别是在非遗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方面,共享优质的非遗课程资源。其二,幼儿园教师要注重搜集当地的非遗项目,并深入地进行了解和研究,有针对性地运用到非遗课程教学当中,带领幼儿更好地了解自己家乡的历史文化,为当地的非遗传承做出积极的贡献[3]。

三、结束语

作为社会发展中的一种重要文化产物,非遗文化资源需要我们后人进行深入地了解和传承。将非遗课程融入幼儿园教育当中,既可以拓展教育的内容,同时也有助于幼儿对非遗文化的学习和了解,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李会燕,廖海琳.文化润德:幼儿园“童趣非遗”德育课程的构建与实施[J].今日教育(幼教金刊),2023,(05):6-9.

[2]聂莲,李光坤.非遗教育背景下民间手工艺融入幼儿园课程的实践——以佛山市机关幼儿园为例[J].今日教育(幼教金刊),2023,(11):42-45.

[3]王卓君.非遗调腔传承——新昌幼儿园传承“非遗”调腔课程的实践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21):28-30.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