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潮州“时年八节”乡土特色与幼儿园自然教育课程融合的研究

刘少霞
  
腾跃媒体号
2023年46期
潮州市潮安区江东镇中心幼儿园新源实验分园 521000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要:幼儿园自然教育是现阶段幼儿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幼儿园教师要积极开发和利用优秀的乡土资源素材,优化幼儿自然教育路径,提炼在幼儿园自然教育中的乡土文化认知及延承的方法,积累活动方案。本文结合作者的工作经验和工作成果,对潮州“时年八节”的乡土特色文化融入自然教育课程做出了探索性的研究。

关键词: 时年八节;乡土文化;幼儿教育;自然教育

幼儿园自然教育是指以孩子的自然情感来激发。自然探究能力的发展以及基本的自然认知达成为基本目标,围绕幼儿身边的、常见的、真实的自然环境和事物,通过五感感知体验展开的活动。自然教育的有效开展,需要教师联系生活实际,因地制宜地对教学资源做针对性的开发,并通过多种教学形式进行课堂设计,以取得优质的教学效果。幼儿园所处地域的乡土文化是自然教育课程文化资源的重要来源之一。

潮州乡土文化是潮州地域内人和自然、人和社会、人和人的关系中衍生的文化存在。优化幼儿园自然教育路径之一就是因地制宜地开发利用潮州乡土文化资源,并将之通过多种教学形式的设计融入自然教育课程。让孩子们在接触自然、感受的自然的过程中,了解潮州人在与自然相处中所创造的独特民俗风情、生活习惯以及民族品格。通过这样的教育,能够加深幼儿对乡土文化内涵、对自然和文化关系的理解,同时有利于传承和保护本土文化。

一、潮州“时年八节”蕴含的乡土文化内涵

潮州民俗文化的“时年八节”是指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乞巧节、中秋节、重阳节、冬节、春节这八个重要传统节日。“时年八节”民俗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

“顺应自然,依时而动”,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是推崇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时年八节”是先辈根据自然的变化,在多年的生活经验中总结出来的,它们是一年之中有着特殊意义和历史内涵的重要时间节点。先辈在对自然界客观规律的认识和利用的基础上,根据自然界春夏秋冬的变化,将重要的时点赋予特色的活动,来作为人们春耕、夏耘、秋收、冬藏的指导。

2、对先辈的敬仰与缅怀

“江山代有才人出”,中华民族的历史悠长久远,乡土传统文化是先辈在经历了多次的实践后给后人留下的智慧财产。现在的社会文明,是建立在前人的奋斗基础之上构筑的,我们怀着对先辈的敬意继续砥砺前行,在先辈的光辉事迹的鼓励下才能不断创新发展。潮州“时年八节”的乡土民俗中包含有各种形式的祭祖活动,这些都充分反映了儒家文化的孝道精神。没有先辈顽强求存的精神,血脉就不可能延续下来,因此,对先辈表达敬仰和缅怀之情是潮州乡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3、寄托美好寓意,表达对未来生活的信心

“时年八节”在中国的文化传统源远流长。潮州地区的传统民俗又带着浓厚的地方色彩而闻名。每当节日来临,各家各户都会依照潮州当地特有的习俗,或或或祈求,举行各种民俗活动,形成独特的潮州民俗文化。无论是春节的“一年之计在于春”寓意吉祥如意,元宵节的“兴灯”寓意人丁兴旺,这些都是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二、潮州“时年八节乡”土文化资源挖掘对幼儿教育的作用

融合“时年八节”乡土文化特色对幼儿园自然教育进行教学的优化和创新,是幼儿园素质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举措。幼儿园自然教育要求教师具备“从生活的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能力,而丰富乡土文化资源就是最好的素材资源库。

1、课程融合“时年八节”的乡土文化,有利于幼儿的智育

“时年八节”是潮州地区传承了多年的传统文化,教师在为学生解读这些传统的形成原因、文化内涵以及蕴含的自然规律,能够有效激发幼儿的求知欲。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去思考“时年八节”的文化传统中所包含的诸多问题。例如,“时年八节”经历了大自然的春、夏、秋、冬,每一个节日的日期确定背后是否有其自然规律?节日的设定是否与气候变化有关联?元宵的灯谜要从哪个方面进行思考?等等。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通过对乡土文化民俗的亲身体验,对这些问题展开思考,从而锻炼自身的认识和辨别能力,以及感知能力。幼儿的知识面得到有效拓展,进而促进幼儿的智育培养。

2、课程融合“时年八节”的乡土文化,有利于幼儿的德育

“时年八节”的文化传统传承了许多中华民族的美德。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乞巧节、中秋节、重阳节、冬节、春节,每个节日都包含对家庭团圆的向往,对长辈的尊重,对先贤的缅怀以及对晚辈的关爱。在幼儿园自然教育的开发中,教师通过设计相应的互动游戏,鼓励幼儿主动体验节日氛围下包含的:团结、协作以及互助友爱的精神。孩子们不仅能使他们获得更多的重要的是能让孩子们产生情感体验,为他们传递正能量的情感触动,这样可以促使他们养成爱家、爱国的高尚品德。

3、课程融合“时年八节”的乡土文化,有利于幼儿的美育。

“时年八节”的民俗文化不仅体现了民族的生活智慧,同时也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节日中形成了许许多多代表性的传统,这些传统中包含了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等诸多的要素。春节送祝福红包,端午送粽子,冬至送汤圆等,不管是色、香、味,都能够对幼儿形成美好的体验,使幼儿真切地感受到美是什么,从而促进幼儿的美育开展。

三、潮州“时年八节”乡土文化融入幼儿自然教育的策略

1、教师根据“时年八节”的乡土文化特色规划相应的主题课程

幼儿园本着亲近自然、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原则,探索开展乡土文化自然教育活动。在课程设计的过程中,要结合乡土文化的特色来选定教学主题,让学生能够在教学活动的开展中得到一手的体验。以作者所工作的幼儿园自然教育设计为例,本园教师以春、夏、秋、冬四季为线索,根据每个季节所包含的“时年八节”中的乡土文化民俗进行相应的主题课程设计,将教育目标、教育内容与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巧妙结合,促进幼儿在传承传统自然生态文化的基础上得到全面发展。这些节日包括:春季有清明节、元宵节;夏季有端午节、乞巧节;秋季有中秋节、重阳节;冬季有春节、冬节。下表是以春季的清明节和元宵节为例,我园针对性构建的系列主题课程。

2、营造传统节日教育氛围,创设教学情境

利用“时年八节”的节日氛围,结合低龄阶段幼儿的认知主要以生活体验为媒介的特点,教师通过创设贴近生活的节日情境,更有利于幼儿理解传统节日的内涵。比如,幼儿园可以在春节,组织教师、幼儿以及家长共同参与的“我来写春联”活动,通过对新春佳节的资料采集共同创作春联,并将创作成果用于布置教室,营造红红火火的节日气氛;元宵节可以组织“正月十五猜灯谜”的活动,老师指导幼儿开展手工灯笼的制作,同时鼓励在灯笼上写下灯谜,让幼儿们互相猜灯谜并设定相应的小奖品;冬至,则可以让幼儿们自己动手制作汤圆,在享受美味的过程中与教师一起了解冬至的节日习俗。这些过程可以让孩子们感受到浓浓的节日气息。在美好的节日体验中收获知识。

3、解读节日内涵,提升民族认同

“时年八节”乡土文化的形成有其深刻的历史渊源,每一个节日都包含了先辈生活的智慧,同时在其文化解读的过程中也有许多著名的人物故事和历史典故可以进行发掘。在幼儿园自然教育课程的教学开展中,将潮州本土文化融入幼儿教育中,既可以使孩子们更为自然地接受丰富多彩的潮州民俗文化,又可以使潮汕文化注重的兼容性精神和开拓性思维得到传承,有效推动民族文化的传承和教育事业的发展。教师在对节日内涵进行解读的同时,可以让幼儿形成民族认同感,促进学生建立文化自信。

四、潮州“时年八节”乡土文化融入幼儿园自然教育的教案案例

1、清明节幼儿园中班语言活动古诗《村居》教案设计

2、元宵节活动主题教案设计案例

五、结语

“时年八节”是潮州地区历史悠久的乡土文化传统,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多彩的节日形式以及热烈节日氛围都可以运用于幼儿园开展自然教育的教学设计之中。潮州本土的幼儿园教师要通过行之有效的方式,将乡土文化元素有效融入自然教育课程设计之中,有计划地推动潮州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践行素质教育的理念,促进幼儿全方位的身心健康成长。另一方面,幼儿园的自然教育老师应该独立地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提升教学能力,做好幼儿的素质教育工作,促进幼儿形成爱家爱乡爱国的高尚品德。

参考文献

[1]严格,李珂.自然教育的概念探讨[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8(05):194.

[2]陈南,吴婉滢,汤红梅.中国自然教育发展历程之追索[J].世界环境,2018(05):72-73

[3]黄蕾,温笑然,刘心语,杨艺红.基于自然诉求的幼儿园户外游戏场地设计探析[J].园林,2019(4):56-57.

[4]王文礼.“道法自然”与“以天性为师”—中西方自然教育观之比较[D].郑州:河南大学,2006:26-27.

[5]佟琛.基于儿童独立活动特征的社区街道空间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18:2-3.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