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与塞尔维亚经贸合作现状分析与展望
摘要:“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在新的国际形势下提出的,使得中国和塞尔维亚经贸合作得以加强。中塞友谊历史悠久,塞尔维亚是“一带一路”沿线重要国家和中国—中东欧合作机制的重要参与国。从2006年至今,中塞两国贸易关系历经 2006 ~2008年的快速发展期、2009 ~2016年的平稳恢复期和 2017至今的突破期三大发展阶段,目前正处于高速发展期。中塞两大合作重点领域分别为基础设施投资以及创新性科技项目建设。其互惠合作深刻体现着我党二十大报告的价值遵循、“一带一路”倡议的贯彻落实。为应对不断攀升的大体量经贸合作,两国更需要共同制定更规范、更具体的配套合作框架,明确双方诉求、规避合作风险。
关键词:二十大报告;塞尔维亚;“一带一路”;中塞经济关系;基础设施;对外开放;
中图分类号:G633.24科学社会主义
一、引言
“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在新的国际形势下提出的,倡导国与国之间形成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其目的主要是推动中国与沿线国家的优势互补和战略对接,加强中国与欧亚国家之间交流合作,共同为人类的繁荣与发展做出贡献。
中国和塞尔维亚的友谊历史悠久。塞尔维亚在地理上隶属于东欧,有着90000平方公里的国土以及720万人口。塞尔维亚也是“一带一路”沿线的重要国家,在“一带一路”战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一带一路”沿线重要国家和中国—中东欧合作机制的重要参与国。从2006年至今,中塞两国贸易关系历经 2006 ~2008年的快速发展期、2009 ~2016年的平稳恢复期和 2017至今的突破期三大发展阶段,目前,中国对塞尔维亚投资呈快速增长态势,但也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在深化合作过程中一点一点破解掉。
二、中国与塞尔维亚合作基础与现状
中共中央强调指出,中国与塞尔维亚双方要密切人文交流互鉴,促进民心相通,加强多边领域国际合作,共同维护多边主义,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两国合作基础与合作现状主要体现为以下几点:
1.地缘战略区位利于合作深化
地缘优势是推进“一带一路”合作的战略基础。在以海权为主的时代,中东欧及中国西部地区被边缘化,成为亚太和欧洲两大经济圈中间的“凹陷地带”,造成国际发展失衡,滋生恐怖主义等“三股势力”,威胁人类和平与安宁。中国与沿途各国双边经济合作快速发展,成为众多国家数一数二的经贸伙伴。
为了让“一带一路”直通欧洲腹地,中国迎难而上。 2015年11月24日至25日,第四次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在中国苏州举行,媒体称之为加强合作的“黄金机遇”。我国接待了东欧16国领导人来访,这些国家在欧盟经济的泥潭中疲于奔命,塞尔维亚也正挣扎在其中,而中国的一带一路深入东欧腹地,惠及塞尔维亚又遍及各国,无疑是一剂强心针。
塞尔维亚原属南斯拉夫联盟的主要部分,位于欧洲和亚洲的十字路口,是连接欧盟国家、东南欧和亚洲及中东国家的重要交通枢纽,战略位置极为重要,自古以来都成为东西方大国推进政治、经济、文化等战略合作的必争之地。
中国国家主席中共中央也表示,塞尔维亚战略地位重要,区位优势明显,可以在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重要支点作用”。中共中央提出建设“一带一路”倡议,也得到了塞尔维亚的积极响应和支持,塞尔维亚成为中东欧地区最为积极支持“一带一路”的国家之一。
2.双边互信利于营商合作
政治互信是推进“一带一路”合作的重要前提。中国与塞尔维亚自1955年建交以来,双边关系持续保持紧密。自苏联时期起,双方便因同属于社会主义国家而保持着友好的相处方式和态度。两国均选择不偏不倚、走独立自主发展道路的外交政策,专注本国发展。因此在意识形态方面天然有着亲近的基础。
3.两国基础设施联通为贸易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1)中国援助塞尔维亚基础设施建设:匈塞铁路开通
中塞经贸往来的重中之重便在于基础设施领域。目前,中国承建的塞浦路斯交通网络正在有序推进,极大地促进了塞浦路斯经济进步和民生环境的改善。2022年3月19日,匈塞铁路举行开通仪式,开通贝尔格莱德至诺维萨德铁路,这是中国“一带一路”在国外取得的重要成果,也是铁路技术的首个启动项目。从塞尔维亚首都贝尔格莱德到布达佩斯,全长350公里,由贝尔格莱德到诺维萨德路段的交通时长将会从90 分钟降低到30 分钟,大大便利了市民出行。
(2)中塞科技创新合作日益密切
创新型科技项目为中塞的第二大重点合作领域。中国与中东欧举行的第四届创新合作交流会于2019年举行,会上,中方与塞方签订了10余项合作协定,包括实验室建设、医疗医药、智慧城市、智能教育、生态环境等多种方面。
2021年7月8日举行了第五届中塞创新基础交流委员会,会上总结了近年来中国与塞尔维亚取得的创新科技成果。塞尔维亚“一带一路”科研中心主任拉杰娃称,中国“一带一路”项目的普惠性质为沿线国家带来了丰富的创新性技术成果和科技人才,生动体现了互惠共赢的合作理念。
在2015-2021年期间,包括政治在内的所有领域,如经济、文化、科技、国防等成绩突出,政治合作有史以来最为深入,经济合作也达到了最高峰。文化合作在2017年对中国游客实行免签制度后有了大幅度发展,塞尔维亚也成为第一个对中国免签的欧洲国家。最后是技术和防务合作,主要体现在新冠疫情时中塞之间的人道主义援助,体现了两国友谊的真挚与坚韧。
四、从二十大报告几点建议谈未来中国在塞尔维亚投资的方向
如前文提到的两国贸易现状所述,自2019年至今,中塞经贸往来已正式驶入快车道。为应对如此大体量的经贸合作,两国更需要共同制定更规范、更具体的配套合作框架,明确双方诉求、规避合作风险。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刚刚闭幕,二十大报告关于对外开放的内容释放出三个重要信号。
首先,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意味着,二十大以后中国开放的大门将会进一步敞开,加强各国在宏观经济政策、涉及世界经济发展全局以及各国共同利益问题上的对话与协调,提高国际社会预防和应对经济危机、维护全球经济稳定和促进发展的能力。
第二,在高水平开放的内涵方面, “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此为首次提出,表明了我们加快开放的态度。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对于有碍于市场经济发展的行为和管理提供纠正和改善的规矩和制度,以克服一些弊病。报告提出要做到制度型开放,这是要将中国的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的体现。
五、结语
中国是塞尔维亚的全球第二大贸易合作伙伴。多年来,两国之间的友谊不断发展,在新冠疫情中,两国更是相互支持、理解和关心,风雨同舟。后新冠疫情时代,在经历了全球性危机,以及各种风险和挑战的考验后,这种友谊必将更加牢不可破,并将在未来不断深化的合作过程中得到巩固和发展。
参考文献:
[1]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塞尔维亚共和国大使馆经济商务处[EB/OL].[2023-03-10].http://rs.mofcom.gov.cn/article/zxhz/.
[2]匈塞铁路贝诺段开通运营,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中俄朋友与我们共同建造,观察者网[EB/OL].[2023-03-15].
第一作者:吴晓萌(1997-8-26)女,辽宁大连,汉族,邮编:110001,中共辽宁省委党校,沈阳市和平区五里河街18号,在读硕士,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专业,
第二作者:位涛,男,辽宁抚顺,汉族,邮编:110001,中共辽宁省委党校硕士生导师,经济学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