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初中音乐鉴赏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培养的思考

侯英南
  
大地媒体号
2023年3期
内蒙古通辽市奈曼旗八仙筒镇中学 028321

摘 要:文章探究了审美教育融入初中音乐教学的实施路径,提出初中音乐教师可采取关注情感投入、完善歌唱教学、创新音乐鉴赏、优化语言引导、加强技术运用等多种有效路径,将审美教育融入教学中,把课堂变成审美教育基地,带领学生对音乐作品中的情感美、道德美、旋律美等进行深入的剖析和挖掘,切实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音乐教学效率和质量,将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人才。

关键词:审美教育;初中音乐教学;实施路径

音乐鉴赏课是音乐教学的主要构成部分,具有强大的美育功能,对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审美能力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且能够满足学生的精神需求,使学生产生愉悦、轻松的心理感受。新课标要求教师落实音乐教学中的素质教育,创新音乐欣赏课教学,不断改进教学方法,突破传统音乐教学的困境,培养学生鉴赏音乐的兴趣,从而有效地提高音乐鉴赏课的教学质量,为学生的音乐学习之路打好基础。

一、初中音乐教育学生审美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培养强化学生的感悟能力

教师在进行音乐教学时,一定要懂得相关的美学理论,知道什么是美,如何传达美。所谓美学其实是我们用心理感受的方法来判断事情的美。学生处在初中阶段时也就是开展初中学生审美观思维训练必不可少的时期,在这一时期对初中学生的审美观思维进行训练可以切实有效地帮助培养初中学生的感悟能力。这主要原因在于,一篇乐曲所包含的内在意境与作曲家所处的时代背景有着紧密关系以外,而且也与作曲家在音乐创作活动中赋予乐曲的个人情感之间密切关联。

(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修养

音乐自古以来,就能给人以美的享受。好的音乐能够陶冶人的情操,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该更加注重让学生欣赏美的音乐作品,教师通过这种方式,提升学生的审美水平。在推动学生全面发展同时也需要学生具有较高的道德品质涵养,而通过声乐课程对学生的审美能力进行训练,则可以带动学生道德品质涵养的发展提高,其主要在于,通过音乐的教育可以让学习者的身心和情感提升,使他们在平时的日常练习中能够全面感知身边物品所产生的美感,从而树立要保护这些美好事物的情感意识。

二、审美教育融入初中音乐教学的实施路径

(一)关注情感投入

教师为了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必须与学生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只有学生喜欢自己的老师,才能更愿意接受教师的教导,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因此,教师应积极与学生交流互动,并将教学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上。教师在教学中应带着情感做好教学工作,带领学生快乐地学习。当教师投入真情实感时,学生会有所回应,这样就实现了音乐教育和审美教育的深度融合。

例如,在开展《我的中国心》这节课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先给学生播放两个关于歌颂祖国的短视频,组织学生观看短视频,然后让学生谈一谈感受,和其他同学相互交流心得体会。在学生交流完后,教师可以激情澎湃地为学生演唱《我的中国心》这首歌曲,学生细心聆听,反复吟唱,快速学习。然后,教师可以选出学生中唱得好的同学担任指挥,让其他同学站好队形合唱。在课程快结束时,教师可以找一些与《我的中国心》相似的歌曲,如《七子之歌·澳门》《我的祖国》等,要求学生反复听、用心品,在听完歌曲后写一下听后感。学生会歌曲中热爱祖国的赤子之心,也感悟到了对祖国母亲深深的眷恋,无限的爱意。教师在对学生的听后感进行总结后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积极与学生进行交流互动,能厚植学生的爱国情怀,提高学生鉴赏音乐的能力。

(二)完善歌唱教学

教师应合理设计歌唱教学环节,引导学生通过歌唱来领悟美,提高他们感悟美的能力,实现审美教育的目标。教师要重点培养学生良好的歌唱习惯,使学生一直保持主动学习的状态。

例如,在开展《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教学时,为使学生更好地体验歌曲中的情感美和音乐美,提高学生歌唱的兴趣,教师可对教学过程进行整体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可安排学生先畅谈草原,谈一下对草原的思考和认识,为学生感悟歌曲内涵奠定基础。“草原,绿油油的一片,”“草原上,小鸟在天空中自由飞翔,尽情地歌唱。”“草原上,天上飞满了各式各样的风筝。”“我们都爱草原,爱她的朝气蓬勃,爱她的柔美如画,草原上到处弥漫着美的气息。”然后,教师可为学生播放歌曲,让学生仔细倾听,在听的过程中体味歌曲塑造的艺术形象和营造的意境。在反复聆听几次后,学生能伴随着音乐歌唱了,并能将自己对歌曲的思考和感悟融入歌唱中去,情绪和情感更饱满,课堂氛围也更加浓厚。

(三)创新音乐鉴赏

在初中音乐教学中,音乐鉴赏是一项重要内容,主要是指教师带领学生欣赏和鉴定音乐作品,也包括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主观情感评价音乐作品。通过开展音乐鉴赏教学能增强学生感悟美和欣赏美的能力,给学生创造美奠定基础。

例如,同样以《美丽的草原我的家》为例,教师在开展教学前提前收集一些与草原有关的音乐教学资料。一方面,教师可通过视频和图片等方式为学生展示草原的场景,体会草原神奇而美丽的景象,感受草原人民对这片神奇土地的深切的感情,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通过对这些优美画面的欣赏,学生也会产生创作美的冲动,也想用手中的笔,用心中的歌,画一幅草原优美的画卷,唱一曲草原的赞歌。另一方面,教师可启发和带领学生对与草原有关的诗句和散文进行深入探讨,探究草原的内涵。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一些诗人描绘的草原的美丽画卷,体会其中的情境之美,感悟诗人对草原美的眷恋和意境。

三、总结

综上所述,音乐鉴赏具有启发灵感、陶冶情操、丰富情感、开发智力的重要作用。因此,初中音乐教师应当重视音乐鉴赏课教学,并在课上创设鉴赏情境,优化课堂导入,采用聆听法、提问法、律动法、游戏法等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音乐鉴赏兴趣,提高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以实现提高学生音乐鉴赏力的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吴宇笛.《音乐课程标准》下初中音乐鉴赏课堂教学模式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师范大学,2022.

[2]孙彤.新课标下初中音乐鉴赏课教材与教学方法研究[J].戏剧之家,2020(17):177.

[3]王洁静.新课标下初中音乐鉴赏教学方法新探[J].音乐大观,2012(8):121-122.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