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大数据时代下学生网络信息防泄露意识的调查:探索信息泄露风险与敏捷应对策略
——以新疆农业大学学生为例
摘要: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全面化,给人们带来便捷的同时也暴露出了许多安全问题。随着近年来高校师生信息泄露问题频频发生,高校学生的信息安全问题日益成为社会焦点问题。本文将以新疆农业大学学生为例,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探寻信息泄露问题背后存在的主要原因,并从多个角度给出对策建议,助力高校大学生进一步增强个人网络信息防泄露意识和能力。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信息;防泄露意识;应对策略
1 大数据时代下学生网络信息防泄露意识的调查分析
在近一年的调查研究中我们发现,大学生群体具有一定的个人网络信息防泄露意识,但仍然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与欠缺。单纯从大学生群体来看,首先,自我防范意识依然薄弱,缺乏对网络信息安全的重视和认识;其次,大学生群体在网络信息防泄露中面临着网络数据不安全的问题;最后,当个人信息被泄露或滥用时,大学生往往缺乏有效的维权手段。他们可能不清楚应该向哪个部门或机构投诉,也可能不知道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 调查的基本情况
2.1 调查方法与数据来源
本文在设计调查问卷前,选定了新疆农业大学主校区与亚心校区为调查单位。调查对象为新疆农业大学主校区与新疆农业大学亚心校区的在校本科生,设计了调查问卷。本次的调查问卷根据研究的对象,共设计18道问题。问卷调查是本次调查主要采用的方法。随机抽取新疆农业大学2022,2021,2020,2019四个年级在校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微信小程序问卷星+纸质版调查问卷),问卷共涉及17道封闭式问题,包括9道单选,8道多项选择题.1道开放题。每人仅限一张问卷调查表,问卷调查时间为24小时。共发放175份问卷,回收172份,有效问卷169份,有效率为98.3%。
2.2 问卷设计
本文在设计调查问卷前,选定了新疆农业大学老满城校区与亚心校区为调查单位。调查对象为新疆农业大学主校区与新疆农业大学亚心校区的在校本科生,与此同时,作者又查阅了知网上的相关文献,为此次调查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调查问卷包括的内容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被调查者基本情况分析;第二部分:自我防范信息泄露意识;第三部分:个人信息泄露常见问题;第四部分:信息泄露后期补救情况。
3 结果与分析
本文以新疆农业大学为例,通过问卷调查法对新疆农业大学学生网络信息防泄露意识现状进行分析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3.1调查对象基本情况分析
学校现有学生36664人,其中博士生356人,硕士生4476人,本科生29504人,成人教育学生2328人。本次问卷调查169名大学生中,大一有39人,占比23.08%,大二有 51人,占比30.18%,大三有39人,占比23.08%,大四有40人,占比23.67%。
3.2自我防范意识依然薄弱
大学生群体在面对网络信息防泄露问题时,存在自我防范意识薄弱的情况。许多大学生对于个人信息的保护意识不强,缺乏对网络信息安全的重视和认识。他们可能没有意识到个人信息的价值和风险,对于隐私泄露的后果缺乏足够的了解。这导致他们在使用网络时会不经意地泄露个人信息,如在社交媒体上公开个人生活细节、在不安全的网站上注册账号等。因此,加强大学生的自我防范意识教育至关重要。
3.3网络数据的不安全性
大学生群体在网络信息防泄露中面临着网络数据不安全的问题。网络数据的不安全性主要体现在个人信息可能被黑客攻击、数据泄露、网络诈骗等。大学生在使用互联网时,常常需要提供个人信息,如注册账号、购物支付等,这些信息如果不得当地被处理或保护,就有可能被不法分子获取并滥用。此外,大学生在使用公共Wi-Fi网络时,也面临着数据被窃取的风险。因此,加强网络数据安全的技术保护和隐私保护是解决该问题的重要途径。
3.4缺乏个人信息维权途径
大学生群体在网络信息防泄露中还面临着缺乏个人信息维权途径的问题。当个人信息被泄露或滥用时,大学生往往缺乏有效的维权手段。他们可能不清楚应该向哪个部门或机构投诉,也可能不知道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此外,由于网络跨界性的特点,个人信息泄露涉及的法律和法规较为复杂,大学生可能难以理解和应对。因此,建立健全个人信息维权途径和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教育,是解决该问题的关键。
4 结论
4.1 加强网络安全教育,组织网络安全讲座和活动
大学可以开设网络安全教育课程,提高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和技能。除了课堂教学,还可以制作网络安全手册和指南,向学生提供具体的网络安全防范措施和技巧。此外,邀请网络安全专家举办讲座,并组织网络安全竞赛等活动,以增加学生对网络安全的重视程度。
4.2 强化网络安全技术,建立网络安全监测系统
学校可以加强网络安全技术的研发和应用,采用加密技术、防火墙等手段保护网络数据的安全性。此外,建立网络安全监测系统,能够实时监测网络流量和异常活动,及时发现并阻止网络攻击,保障网络数据的安全。
4.3 建立个人信息保护机制,提供个人信息维权渠道
为了保护学生的个人信息安全,学校可以建立个人信息保护机制,明确学生个人信息的收集、使用和保护规定。同时,学校应设立个人信息维权渠道,为学生提供投诉和维权的途径,保障学生个人信息的权益。
4.4 完善信息管理制度,加强信息安全培训
为了提高信息安全水平,学校可以制定和完善信息管理制度,明确信息的收集、使用和保护规定,加强对信息的管理和监督。同时,学校应加强对信息管理人员的培训,增强他们的信息安全意识和技能,确保信息管理制度的有效执行。
4.5 强化第三方监管,建立网络信息安全联动机制
为了加强网络信息安全监管,学校可以与相关部门合作,加强对第三方监管机构的监督和管理,确保其履行网络信息安全监管的职责。此外,学校还可以与其他高校、企事业单位等建立网络信息安全联动机制,共同加强对网络信息安全的监管和防范。这样可以形成多方合作的网络安全防御体系,提高整个网络环境的安全性。
结束语:
笔者想说,提高大学生群体的网络信息防泄露意识和能力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多方合作,包括学校、政府、社会组织和大学生自身的努力。除上述发现的问题和给出的对策之外,今后还可进一步研究大学生群体在不同背景和环境下的网络信息防泄露意识差异,并探究影响大学生网络信息防泄露意识的因素,以便针对性地制定相应的教育和政策措施,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群体的网络信息安全意识和能力,保护他们的个人隐私和权益。笔者相信,随着各方的共同努力,今后不只局限于大学生群体,全社会成员的网络信息防泄露意识和能力都将得到提升,网络安全的愿景终将会实现!
参考文献:
[1]张新刚,田燕,孙晓林,等.大数据环境下高校信息安全全生命周期协同防御体系研究[J].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20(3):78-80.
[2]匡文波,童文杰.个人信息安全与隐私保护的实证研究——基于创新扩散理论的大数据应用视角[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6(6):104-114.
[3]张建刚.大数据时代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及防护方案[J].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2021(19):52-53.
[4]王全蕊,张浩飞,袁梦宇.大数据背景下移动社交网络中大学生用户信息泄露的研究分析[J].现代计算机,2020(26):21-26.
[5]余明辉。 遏止大数据杀熟仅有平台承诺还不够[N]. 经济参考报,2021-04-13(008).
[6]陈晨,李鸣烨,李解.日本富士通信息共享平台数据泄露事件分析[J].工业信息安全,2022(7):61-66.
[7]田岩.大数据时代第三方平台个人信息保护调查报告——以青海民族大学学生为例[J].产业创新研究,2019(1):75-76,87.
[8]秦月.大数据时代学生个人信息保护的对策研究——以贵州省大学生为例[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2):37-39.
[9]万小博.信息系统常见数据泄露原因及应对策略分析[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22(9):13-16.
[10]王桂超,贺志磊.基于大数据背景下的个人信息安全保护策略研究[J].科技与创新,2022(6):116-118.
[11]王帅. 高校学生信息泄露成因分析与对策研究[D].江苏大学,2020.DOI:10.27170/d.cnki.gjsuu.2020.000158.
[12]王京阳.“互联网+”时代高校学生隐私保护研究[J].科技创新与生产力,2020(09):86-88+91.
13S.K.古普塔,维克拉姆·戈亚尔,阿南德·古普塔等。PRINDA:隐私政策框架中保密协议的架构与设计[J]数据与知识工程,2007,63.
[14]法巴斯卡尔·达斯古普塔、纳西姆·莫巴舍里、伊斯梅尔·耶罗分析和评估受到主动攻击的社交网络的隐私措施J自动, 2019, 99.
[15]Nina Gerber, 阿夫沙洛姆·吉诺萨尔,亚龙·阿里尔在线隐私研究的分析框架:缺少什么?[J]计算机与安全,2018,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