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小学道德与法治跨学科融合教学策略探究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跨学科融合教学已经成为义务教育阶段各学科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在此背景下,如何立足课程教学特点,积极打造“跨学科”式的教学新常态,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综合素养的培养,也成了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亟待思考的问题。基于此,本文就小学道德与法治跨学科融合教学的价值所在和有效策略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跨学科;价值所在;有效策略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明确指出,要强化学科内知识整合,统筹设计综合课程和跨学科主题学习,培养学生在真实情境中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开展跨学科主题教学,强化课程协同育人的功能。对于道德与法治教学来说,其作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重要依托,对于学生道德品质和综合素养的培养有着重要的引导作用。而立足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实践过程,积极推进跨学科融合教学是新时期全面发挥道德与法治育人价值,促进“五育并举”理念落实的重要之举。
一、跨学科融合,打造精彩课堂
(一)巧用信息技术,促进学科融合
当前,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教育技术也走上了发展快车道,各种新技术、新方法不断涌现,极大程度地丰富了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提升了本课程的教学质量。新课标当中明确指出要运用好信息技术来创新道德与法治教学,全面提升教育教学效果,这也为开展跨学科融合教学提供了良好的依托。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巧用信息化手段来开展学科融合,让学生们能够在自己喜闻乐见的信息化课堂上寓学于乐和高效学习。
例如,在讲《父母多爱我》时,可以依托信息技术手段来促进道德与法治和美术、音乐等艺术学科的融合,激发学生们对于美的认知,培养他们的审美素养和道德品质。具体来说,首先,可以展示一幅幅以“母爱”、“父爱”为主题的小学生绘画作品,引领学生们一同说一说这些作品的优秀之处,尝试讲一讲其中的故事,或者分享一下自己类似的经历,从而借助美术知识的融入来促进学生们的思考,加深他们的认知。其次,可以播放《世上只有妈妈好》、《父亲》等歌曲的音频、视频,让学生们在聆听音乐中获得心灵和情感的共鸣,强化他们对于本章节知识点的认知,让教学效果得到充分提升。
(二)利用问题引导,促进学科融合
俗话说,学问学问,一学二问。任何一门学科教学都可以被看作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的问题的动态化过程,道德与法治教学同样如此。在推进跨学科教学中,应当注重问题的科学运用,引导学生们在思考跨学科问题中,感受道德与法治的无处不在,获得更好地学习效果。例如,在讲《信息万花筒》时,可以让学生们结合信息技术课堂所学的知识,想一想、说一说“为什么说互联网是信息万花筒?”、“互联网‘信息万花筒’的利与弊?”、“如何科学利用互联网?”等问题,通过此举来促进信息技术学科知识在教学中的融入,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信息技术知识储备的机会,拉近本堂课和学生的距离,同时为后续相关知识点的引入做好铺垫,让学生们的信息素养、道德品质均得到有效培养。
二、跨学科融合,创新生活实践
(一)立足课程内容,创设融合活动
在推进跨学科融合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坚持以课程内容为中心来展开相关环节和活动的设计,这也是跨学科教学最基本的原则。因此,应当立足具体的教学内容来创设一些跨学科融合教学的生活实践活动,让学生们能够在这些跨学科活动中尽情地实践和学习,全面推动他们综合素养的培养。例如,在讲《为父母分担》一课时,可以围绕本章节中的“这些事我来做”这一课程主题来设计“今天家务我来做”的活动。然后,让学生们在回到家中以后,选择一件家务事自己承担,在此过程中,可以让他们记下自己的感触与收获,然后以此为材料写一篇语文小作文。最后,让学生们在课堂上阅读一下自己写的作文,分享一下自己做家务的感受以及对于自己父母之爱的理解,从而在推动语文学科和道德与法治教学融合的过程中,让学生们获得更深刻体会。
(二)注重家校合作,实现深度引导
众所周知,家长是孩子们的第一人任教师。在小学教育当中,家庭作为重要一环,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也应当注重和家长之间的有效联合,通过双方的合力来有效推动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开展与延伸,让道德与法治教育无处不在,让学生获得更深度的引导和全面的熏陶。而在推进跨学科教学过程中,也应牵线家庭来共同促进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具体来说,可以借助QQ以及微信等现代化技术来创造“家校沟通群”,与家长开展实施互动,定期分享一些道德与法治跨学科额徐诶西方面的知识,与他们一同商讨相关的对策和活动,以此来强化家长们的教育认知,激发他们的教育参与积极性。
三、跨学科融合,完善教学评价
在推进跨学科融合教学的过程中,应当注重多元主体的引入,重点结合具体的教学设计与活动来将其他学科而教师、家长以及社会人员等引入到教学评价中来,结合学生们的跨学科学习表现来进行综合性评价,让学生能够收获更多评价与指导。在引入多元评价主体的基础上,有必要对评价模式加以创新,引入多样的评价模式,促进学生全面成长和发展。例如,在推进跨学科教学过程中,可以设立“成长记录袋”对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各个方面的素养成长情况展开记录,定期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打分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引导。又如,可以将自评、互评以及组评等多种模式引入到跨学科教学中来,促进学生相互之间、组与组之间的评价,让他们能够从中了解更多他人想法,获得更多思路启发,全面促进他们的学习和成长。
四、结语
总之,在新时期,积极推进小学道德与法治的跨学科融合教学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推进“五育并举”目标的重要途径。应当立足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特点和实践过程中,通过教学设计与思路的创新来打造基于跨学科的精彩课堂,引导基于跨学科的社会实践,完善基于跨学科的教学评价,以此来为学生道德品质以及综合素养的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陈龙彪.跨学科知识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中学教学参考,2022(4):40-42.
[2]肖利娟.基于学科核心素养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跨学科统整研究[J].好家长,2021(34):5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