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呼吸之城心理疗愈空间建筑
摘要: 本文遵循绿色经济政策为导向,推动环保投入增加。随着我国的绿色经济发展,政府将继续加大对环保投入的支持,促进环保行业发展,为绿色经济发展提供支撑。通过对心理疗愈实施的举措,将建筑与自然相结合,通过一些实践案例,得出心理疗愈实践的突破点和创新点。
关键词:绿色经济;心理疗愈;建筑与自然
前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对于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心理疗愈空间作为治疗和缓解心理压力的重要场所,其建筑设计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备受关注。日前,就业潮下,新一代年轻人面临着更严重的情绪问题,焦虑症、抑郁症等心理疾病数据逐步攀升,心理疗愈便显得至关重要。积极心理学认为人的态度、行为、情绪是可以相互影响的。积极的环境可以提供正面反馈,让人的情绪态度朝积极方向迈进。[1]本文旨在探讨心理疗愈空间建筑的设计原则、空间布局与氛围营造等相关问题,为构建具有心理疗愈功能的舒适空间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一、心理疗愈空间建筑的设计原则
(一)人性化设计
1954 年,在希腊建筑师 C·A·Doxiadis 的倡导下,建立了人类居住学与人类环境生态学的交叉学科---人类聚居学。强调对人类居住环境的综合性研究,提出了人、城市、自然协调发展实现良性循环。[2]心理疗愈空间建筑的设计应充分考虑使用者的需求和感受,以实现空间与人的和谐共存。人性化设计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空间尺度和比例:空间的大小和形状需符合人的生理和心理需求,营造舒适、安心的氛围。楼层高度决定居民的舒适度,过高会造成压力感,过低则会感觉空间闭塞,适宜的高度差是缓解心理情绪的重要条件。
2. 采光与通风:良好的采光和通风是保证心理疗愈空间品质的重要因素。阳光、风是治愈坏心情的良药,自然的馈赠融入建筑,人与自然充分融合。
3. 家具与色彩:家具的设计和色彩的搭配需符合人的审美习惯,以增强心理疗愈效果。
二、安全性与可靠性
心理疗愈空间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是首要考虑的因素。建筑材料应环保、无毒,且结构稳固;电器设备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同时,还需设置有效的消防设施,确保使用者的生命财产安全。
隐私保护
心理疗愈空间强调个体之间的隐私保护。建筑设计应通过合理的布局和遮蔽措施,保证使用者的隐私不受侵犯。心理学中,坏情绪发生时人会产生自我保护意识,这样的意识触发会导致人排斥社交、排斥活动,适宜的独处空间、安全的疗愈空间对人的心理起决定作用。
三、心理疗愈空间建筑的空间布局与氛围营造
(一)空间布局
心理疗愈空间建筑的空间布局应清晰、合理,体现功能分区的逻辑性。一般而言,心理疗愈空间可划分为接待区、治疗区、休息区等。各区域之间应设置适当的过渡空间,以便于使用者逐渐适应环境,减轻心理压力。
氛围营造
氛围营造是心理疗愈空间建筑设计中至关重要的一环。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手法:
1. 自然元素的引入:中国传统园林以天人合一、起承转合使人与自然发生互动。[3]在室内设计中加入自然元素,如绿植、水景等,可以舒缓紧张情绪,增强心理疗愈效果。自然对五感产生着巨大的影响。五感,即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五种感知系统,是人们感应外界并与环境发生互动的主要方式。将人体的感知与景观设计相结合,在满足审美与实用功能的基础上能够加深人与环境的融合,更有利于在环境的暗示下调节、释放情绪,从而达到减轻压力、疗愈心理的作用。景观设计大师约翰·O . 西蒙兹曾于《景观设计学——场地规划与设计手册》一书中表达过自己的观点:“人们规划的不是场所、不是空间,也不是内容,人们规划的是体验。”无论场所、空间还是内容,都应该遵循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将人的感受与体验放在首位。 [4]
(1)视觉上:大范围的绿化、大面积的绿植将视觉感受最大化的同时增加建筑与城市、自然的融合度及韧性。建筑中增加冲击力颜色的设计,制造视觉亮点,增加视觉色彩层次。将自然与建筑最大化融合,建筑视觉层次随植物生长而变化,花卉、绿植、树木随自然生长而高度攀升,四季更迭,人们的视觉差随自然的生长规律变换,最大程度达到人与自然共生。
(2)听觉上:利用风向与装置,形成白噪音,将白噪音传播于每一个休闲放松的疗愈功能区,风与建筑、装置、景观融为一体。
(3)触觉上,人们喜爱水的加入,水、风等温柔的触感会从皮肤传导至神经,缓解情绪的同时达到降温与调节空气湿度的目的,带给人们适宜的生活场所以及舒适的生活温度,增加建筑与人的适配度。
(4)嗅觉上,花香味在嗅觉上舒缓居民情绪,香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每个人的心情,这样的影响同样可以变成治愈心灵的良药。
2. 光照与阴影:通过控制光照的方向和强度,可以创造出不同的氛围。柔和的灯光有助于放松身心,而充足的阳光则能提高使用者的活力。多利用玻璃、反光材质等制造光与材质的碰撞美感,自然的美感始终在建筑中至关重要。
3. 声音与静谧:运用背景音乐或隔音材料,可以调节空间的氛围。例如,轻柔的音乐有助于缓解焦虑情绪,而静谧的环境则有助于冥想和放松。活动空间开阔的区域可以制造白噪音,通过听觉侧面缓解情绪,独处区域运用隔音材料隔绝声音,提供给居民安全、舒适、静谧的自我疗愈空间。
4. 室内装饰:通过选用适当的装饰材料、家具和配色方案,可以创造出温馨、舒适的室内环境。
四、结论
总结了心理疗愈空间建筑设计的基本原则和空间布局与氛围营造的常用手法。这些理论知识和实践指导对于构建具有心理疗愈功能的舒适空间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心理疗愈空间建筑的设计还应考虑地域文化、使用者个体差异等多个方面因素的综合作用。因此,在具体实践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设计,以实现最佳的心理疗愈效果。人性化设计是心理疗愈空间建筑的重要原则之一,要求设计充分考虑使用者的需求和感受。以下是几个方面的人性化设计建议,可以为构建具有心理疗愈功能的舒适空间提供实践指导:
1. 空间尺度和比例
空间大小和形状应该符合人的生理和心理需求。空间过大或过小都可能让人感到不安或压抑。一般来说,治疗室的空间大小应该能够容纳一个舒适的沙发、一张治疗台、一些简单的家具和足够的个人空间。此外,空间的比例也应该协调,例如高度应该适中,避免过高或过低。
2. 采光与通风
美国景观设计师奥姆斯特德在 19 世纪中期时提出自然环境有利于人类的心理健康,并讲出“复愈”这一专业名词,后来“复愈”多在环境心理学领域使用。[5]良好的采光和通风是心理疗愈空间建筑的重要因素。自然光可以增加空间的明亮度和温暖度,让人感到舒适和安心。因此,设计时可以考虑使用大窗户或玻璃墙来增加自然采光。同时,通风系统也是必不可少的,可以保持空间的清新和舒适。
3. 家具与色彩
家具的设计应该符合人的审美习惯,并且要符合治疗需要。例如,治疗沙发应该舒适宽敞,可以容纳治疗师和来访者舒适地坐着。另外,家具的颜色也应该符合整体空间的色调和氛围,让人感到舒适和安心。
在实践指导中,还可以考虑以下因素:
1.安全性与可靠性:建筑材料应该是环保的,没有有害化学物质。结构应该是稳固的,不会发生塌陷等问题。电器设备也应该符合国家相关标准,避免发生意外。同时,还需要设置有效的消防设施,确保使用者的生命财产安全。
2.隐私保护:心理疗愈空间应该注重隐私保护。建筑设计应该通过合理的布局和遮蔽措施来保证使用者的隐私不受侵犯。例如,治疗室应该设置在安静的角落,避免被外界干扰。同时,窗户应该足够高,避免被外面的人看到里面。
3.室内装饰:室内装饰应该符合整体空间的氛围和设计风格。例如,可以使用柔和的灯光、舒适的沙发、一些温馨的装饰品等来营造舒适的室内环境。同时,也可以通过选用适当的装饰材料、家具和配色方案来增强心理疗愈效果。本文主要介绍了心理疗愈空间建筑的设计方法和注意事项,包括空间布局、氛围营造、人性化设计等方面。通过本文的介绍,可以了解到心理疗愈空间建筑的设计需要考虑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并且需要针对使用者的需求和感受进行个性化设计。同时,本文也提供了一些实践指导,可以为构建具有心理疗愈功能的舒适空间提供参考。心理疗愈空间建筑的设计主要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空间布局、氛围营造、人性化设计等多个方面,同时还需要针对使用者的需求和感受进行个性化设计。在具体实践中,以下是一些建议:
1. 空间布局:心理疗愈空间建筑的空间布局应该根据治疗需要和使用者的需求进行个性化设计。一般来说,治疗空间可以分为治疗室、接待室和办公空间等几个部分。治疗室应该注重舒适性和私密性,能够容纳治疗师和来访者舒适地坐着,同时还需要设置适当的隔音和遮光设施,以保障隐私和避免干扰。接待室应该注重温馨和热情,可以设置舒适的沙发、茶几、简单的办公设施等,以便于接待来访者和进行初步的咨询。办公空间应该注重实用性和便捷性,可以设置一些必要的办公设备和文件柜等,以便于治疗师进行日常工作和管理。
2. 氛围营造:心理疗愈空间建筑的氛围应该注重舒适、安静、温暖和清新。在色彩方面,应该选择柔和的色调,如米色、灰色、淡蓝色等,以营造舒适的氛围。在照明方面,应该使用柔和的灯光,避免直射的强光和阴影,以减少对来访者的干扰。在装饰方面,应该注重简洁、实用和美观,可以使用一些温馨的装饰品,如花卉、画作、装饰灯等,以增强空间的氛围。
3. 人性化设计
心理疗愈空间建筑的人性化设计应该充分考虑使用者的需求和感受。在空间尺度和比例方面,应该根据治疗需要和使用者的身体尺寸进行设计,避免过小或过大的空间。在采光和通风方面,应该使用大窗户或玻璃墙来增加自然采光,同时设置通风系统,保持空间的清新和舒适。在家具和色彩方面,应该符合人的审美习惯和使用习惯,同时要符合治疗需要。
在实践指导中,还需要注意安全性与可靠性、隐私保护和室内装饰等方面。心理疗愈空间建筑的设计需要考虑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并且需要针对使用者的需求和感受进行个性化设计。同时,本文也提供了一些实践指导,可以为构建具有心理疗愈功能的舒适空间提供参考。心理疗愈空间建筑的设计主要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空间布局、氛围营造、人性化设计等多个方面,同时还需要针对使用者的需求和感受进行个性化设计。在具体实践中,以下是一些建议:
1.空间布局:心理疗愈空间建筑的空间布局应该根据治疗需要和使用者的需求进行个性化设计。一般来说,治疗室应该注重舒适性和私密性,能够容纳治疗师和来访者舒适地坐着,同时还需要设置适当的隔音和遮光设施,以保障隐私和避免干扰。
2.氛围营造:心理疗愈空间建筑的氛围应该注重舒适、安静、温暖和清新。柔和的色调、柔和的灯光和温馨的装饰品都可以营造出舒适的氛围。
3.人性化设计:心理疗愈空间建筑的人性化设计应该充分考虑使用者的需求和感受。在空间尺度和比例方面,应该根据治疗需要和使用者的身体尺寸进行设计,避免过小或过大的空间。在采光和通风方面,应该使用大窗户或玻璃墙来增加自然采光,同时设置通风系统,保持空间的清新和舒适。在家具和色彩方面,应该符合人的审美习惯和使用习惯,同时要符合治疗需要。
在实践指导中,还需要注意安全性与可靠性、隐私保护和室内装饰等方面。心理疗愈空间建筑的设计需要考虑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并且需要针对使用者的需求和感受进行个性化设计。同时,本文也提供了一些实践指导,可以为构建具有心理疗愈功能的舒适空间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 贺香,吴疆. 基于心理学的校园疗愈景观设计策略研究[J]. 安徽建筑,2021,28(3):8-10. DOI:10.16330/j.cnki.1007-7359.2021.03.003.
[2] 董顺媛. 基于宜居城市理论的天津历史风貌建筑保护与利用研究[D]. 河北:河北工业大学,2014. DOI:10.7666/d.D758782.
[3] 张玉双. 负建筑理念下居住空间的疗愈性设计研究——以腾冲“石头纪”空间为例[D]. 吉林:长春工业大学,2022.
[4] 陈朝霞,杨蕴聪,刘卓. 五感体验式设计在心理疗愈空间中的应用研究[J]. 艺术科技,2022,35(7):188-190. DOI:10.3969/j.issn.1004-9436.2022.07.062.
[5]董琪. 大学校园心理疗愈景观设计研究[D]. 陕西: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21.
作者简介:
林曼怡,(2003--),公共艺术专业学生 广州工商学院美术学院 主要研究方向为公共艺术。
陈怀忆,(2003--),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学生 广州工商学院美术学院 主要研究方向为视觉设计。联系地址:广州市花都狮岭海布光明路5号 邮编:510850
郝孝华,(1969--),副教授 广东省美协会员 广州工商学院美术学院 副院长,主要研究方向为视觉设计。联系地址:广州市花都狮岭海布光明路5号 邮编:510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