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落实“双减”政策,优化小学数学作业设计
【摘要】在教学中,作业既是对教学课堂的延伸,也是对教学课堂的补充。有些学生利用作业巩固课堂知识,有些学生利用作业深化知识理解,由此可见作业在教学中的重要性。随着“双减”政策的颁布,作业设计成了小学数学教师重点研究的项目,在“双减”政策下既要控制作业量,又要发挥作业的作用。因此,教师要合理规划作业内容,优化数学作业结构,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以及教师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双减”政策;小学数学;作业设计
“双减”政策进一步提高了教师对作业设计的要求,教师需要在减少作业量的同时保证作业的育人效果只增不减,这对于教师的专业素养也是一种挑战。小学数学教师要在“双减”政策下转变作业设计观念,让学生可以在作业的引导下个性化发展,从而实现减负提效的教学目标。为此,小学数学教师在优化作业设计时,要注重多元化作业设计、趣味作业设计,把数学核心素养与作业设计结合起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
一、“双减”政策下优化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意义
(一)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在教育体系中,作业一直是不可忽视的环节。通过作业可以检验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还可以利用作业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不管是从知识学习还是能力的发展上来说作业都发挥着重要作用。传统小学数学作业,更重视知识学习忽视了学生的能力发展。在“双减”政策下,教师精心设计数学作业可以把数学核心素养与作业进行结合,删除作业中简单、机械的部分,增加知识综合运用的部分。久而久之,学生可以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提高学习能力。
(二)优化课堂教学
教师通过作业可以了解到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情况。如,在基础作业中,教师可以了解到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是否牢固;通过提升作业,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对知识是否有更加深入的理解,等等。通过作业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并根据作业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如,教师通过基础作业发现有大部分的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还不够清楚,那么,教师可以再用一节课的时间来帮助学生吸收理解基础知识。只有掌握了基础知识,学生才能进行研究性学习。教师的教学课堂跟着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调整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促进学生快乐学习
传统的小学数学作业问题之一就是作业量大,导致学生的学习压力较大。在“双减”政策中,教育部门对小学生的作业时间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小学数学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要把作业时间和作业量严格控制在“双减”政策要求之内,在减少作业量的同时提升作业内容的质量。这样既可以让学生进行高质量的学习,还可以给学生留出更多的休息时间,这对于促进学生快乐数学学习有积极作用。
二、落实“双减”政策优化作业设计的策略
(一)设计层次性作业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在素质教育下,教育部门更加重视学生的能力发展和个性化发展,每个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环境不同,所具备的能力优势和能力劣势也不同,教师要利用根据科学的教育理念设计层次性作业,弥补传统作业中统一化标准的不足。利用层次性作业让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都可以获得相应的知识经验,让基础不牢固的学生打好基础、基础牢固的学生展开探究性学习,这样可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并且,层次性作业还可以有效改善学生抄袭作业的不良现象。在设计层次作业前,教师可以利用大数据分析系统,对学生的学习水平进行分层,不同水平的学生作业目标也有差距。
以部编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长方形和正方形》这一课教学为例,在完成这一课的教学之后,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分层设计作业:第一水平的学生作业目标要以巩固基础知识、掌握基础知识、灵活运用基础知识为主。作业可以设计为:给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图形以及各边长之间的数据,让学生运用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算出图形的周长。同时给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图片,让学生总结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对于中等水平的学生,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长方形、正方形在生活中的运用。为此,教师在作业中要给出具体的生活背景。如,“在放学路上,小明看到了一块长方形的交通标志,此标志指向此条道路可直行不可左转,这块交通标志的长为20厘米,宽为15厘米,那么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对于高水平的学生,教师要让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探究运用。如,教师可以给出一个凹形图和凸形图,并让学生基于长方形的周长对这两个图形的周长大小进行比较。
(二)设计生活作业促进学生挖掘数学价值
数学作业与生活之间有非常紧密的联系,在“双减”政策下培养学生在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是重要教学任务之一。同时,利用生活作业促进学生挖掘数学价值,可以帮助学生发觉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关系,从而强化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因此,教师在设计数学作业时,可以利用生活背景、生活问题丰富作业内容。
以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两位数乘两位数》这一课为例,教师在根据这一课设计作业时要思考“两位数乘两位数”可以运用于生活中的哪些场景,并基于此设计了以下作业内容“小红和妈妈到超市中购物,妈妈准备一次性买够一年所需要的沐浴露,因此一共买了11瓶沐浴露,已知一瓶沐浴露的价格是56元,最后妈妈需要付多少钱?”购物是学生生活中的必备经历,同时也是学生运用“两位数乘两位数”频率最高的场景之一,此作业可以深化学生对运算公式的理解运用。
(三)设计趣味作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双减”政策下,教师设计趣味作业可以调动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和兴趣,从而潜移默化地帮助学生深入掌握运用数学知识。
以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条形统计图》这一课为例,教师在教学完这一课之后可以基于教学内容设计实践性作业。教师可以给出“调查本小区居民每月用水量”的主题让学生进行实地采访调研,去搜集本小区每户居民每月的用水量数据,并根据数据制作条形统计图。这一作业与传统的书面作业不同,需要学生展开实践活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以感受到完成数学作业的乐趣,从而积极地制作条形统计图。又如,在学生学习了《数学广角——优化》这一课后,教师可以布置这样的作业:请学生们记录烧水、拖地、叠衣服分别需要多长时间,并且请同学们在15分钟内完成以上三样任务并记录共花费多少时间。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师要在“双减”政策下优化作业设计,以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蔡燕茹.“双减”政策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优化与实践[J].试题与研究,2022(15):101-103.
[2]殷忞慧.“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J].家长,2022(15):19-21.
[3]赵美英.“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高年级作业设计的策略研究[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2(5):187-188.
责任编辑 罗良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