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浅谈幼儿园环境创设在传承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实践和影响
【摘要】通过幼儿园教学环境创设,让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渗透于学习活动中,引导学龄前儿童初步认知中国的传统节日、传统文化,让幼儿接受中华文化的熏陶,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让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得以传承。
【关键词】幼儿教育;环境创设;优秀传统文化;文化传承与发扬
环境作为幼儿园的潜在课程,不仅能激发幼儿思考,而且能引导规范幼儿的行为与活动,提高幼儿对生活的认识与理解能力。让幼儿真正在与环境的互动中成长,让环境与幼儿对话,发挥环境“第三位教师”的作用。幼儿的成长离不开适宜的环境,把握环境中的互动关系,激发幼儿的探索和想象。
一、重要意义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历史发展、社会进步及外来文化冲击中逐渐呈现出边缘化、模糊化现象,如何正确引导大班幼儿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成了笔者重点思考的一项教学内容。
基于大班幼儿个性开始逐步形成,能较好地建立起社会认知与自己行为的关系,笔者坚持以“环境即课程”思想为指导,在大一班日常教学中,充分利用幼儿园教学环境创设让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教学活动中渗透。这能引导学龄前儿童在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中深化爱国主义情怀,培养爱国情感,使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二、教学实践
(一)从艺术领域创设班级主题环境
为了让幼儿对中国传统艺术、历史文化有更深一步的了解,大一班以“民间文化”为主线,以“符号会说话”活动为主题,共同创设班级主题环境。
1.以“青花瓷”活动为例
秋游活动中,笔者带领幼儿一起走进充满浓浓古香古色的宝墨园。在参观园区艺术馆时,笔者听到两个幼儿之间的对话:“你看,这就是我们画过的青花瓷,这是真的,里面的图案花纹好细致呀”“我的青花瓷也有这个图案,原来这青花瓷还可以有这种图案,我回去要画一幅”。
出于对两幼儿之间的对话观察,充分结合此次宝墨园秋游参观,大一班开展了一节以“青花瓷”为主题的美术活动,幼儿在了解青花瓷的特点、制作工序,学习设计有关青花瓷元素的作品后,在创设区域卡中,幼儿通过自己的想法大胆创作,根据自己的学号采用青花瓷的画法装饰自己的进区卡。这让幼儿在区域中,对自己的区域卡一目了然。
2.以美术活动“脸谱”为例
我们将脸谱融入幼儿园环境创设,点燃了幼儿心中传承的火苗,让本土优秀的传统文化精神根植于幼儿心中。在美术活动“脸谱”创作中,幼儿通过脸谱的特征,亲身感受脸谱中优美流畅的线条,制作出来的美术作品布置、张贴在美术区的墙面上,极大地美化了班级环境,使环境“会说话”成为了班级环境的一大特色。
(二)从语言领域创设班级主题环境
幼儿的语言能力需要在交流和运用中进一步熟练,幼儿的语言学习需要社会经验支持与铺垫。以“百家姓”为例,为幼儿提供充分自主的学习。结合幼儿的年龄、兴趣特点,以及根据幼儿的学习、生活实际,笔者从以下方面进行班级环境的创设,让幼儿知道中国人名字中的姓氏,感受传统姓氏文化的特点,还使幼儿了解中国姓氏的传承特点和丰富性、多样性。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上,通过百家姓的环境创设,幼儿能进一步关注自己姓氏的起源,用自己特有的视角探索家、姓氏、名字中蕴含的故事。
在活动“百家姓大揭秘”中,大一班以出示宝盒寻宝的形式激发幼儿,幼儿会在活动中认识自己的姓名,了解每一个人的名字都不一样。通过“找姓氏”小游戏,让幼儿发现姓氏和人数有什么不同?了解同姓氏的特征以及通过谈话、抛出问题“家里为什么有相同的姓氏?”引导幼儿了解姓氏具有传承特点,从而引出《百家姓》。在播放《百家姓》的儿歌视频中,让幼儿尝试从中找出自己的姓氏,为下面的情感提升作好铺垫。
在了解百家姓后,幼儿争先恐后地说:“陈老师,我的姓氏是黄,那你的姓氏是陈。我们的姓氏不一样,但我们都是中国人。”“陈老师,我的姓氏和爸爸的一样,和妈妈的不一样,但我们是一家人。”“哇,陈老师,我们中国的姓氏真多,都集成了一本百家姓的书。”幼儿又充当起“小记者”,去寻找自己的好朋友。其中,幼儿A有模有样地问到:“你好,请问你贵姓呀?”幼儿B回答道:“我姓叶,叶子的叶。”从幼儿的这些阐述中,能深刻感受到幼儿对百家姓浓浓的兴趣。放学时,几名幼儿看到爸爸妈妈来接后,纷纷告诉爸爸妈妈自己的姓氏。其中,幼儿小关跟爸爸的对话,笔者特别有印象,小关:“爸爸,让我来考考你,你知道百家姓吗?”小关的爸爸朝笔者笑了笑回答着:“百家姓是什么?你能告诉爸爸吗?”小关非常自豪地回答:“中国人名字中的姓氏,是一代人又一代人传下来的,我的姓氏是关,你的姓氏也是关,所以我们的姓氏是一样的,是你传给我的,爸爸的姓氏就是爷爷传给爸爸的。”小关的爸爸非常自豪地点点头并给予小关很大的肯定。
在日常生活阅读中,我们以引导幼儿自然产生对文字的兴趣为抓手,在跟幼儿协商后,秉着以幼儿为本的环境促进幼儿学习发展,将班级的区域标识全部更换为百家姓,让幼儿不仅能一一对应找到物品的位置,也能更加了解百家姓的各种姓。贴完百家姓的标识后,笔者时不时看到幼儿们成群结队在区域柜旁边认识姓氏。见此,笔者与他们一起进行问答式的对话:“这一个区域柜中,我们班有哪些小朋友的姓氏在里面,分别是什么?”幼儿们争先恐后地说着。还会有幼儿问:“有哪些姓氏在我们班是没有小朋友的姓氏的?”幼儿们会认真寻找,并通过同伴之间的交流,或者对自己不认识的字询问教师,找到答案后喜悦地回答着:“米、包、花、毛、邓、庞、郑、何,等等。”同时,幼儿结伴通过肢体摆拼出各种姓氏,进行猜字游戏,这让幼儿拥有自主选择、自由学习的环境,更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在美术区域中,投放多种的材料、工具,把姓氏打印成空心字,让幼儿对姓氏进行自我装饰,幼儿能用多种工具、材料或不同的手法表达自己的姓氏。幼儿呈现出各种独一无二的姓氏作品,从而可以对班级环境进行创设。每一个角落,都有着幼儿的足迹。幼儿在课室里看到自己创作出来的作品,会很自豪地说:“这是我画的,你看我用了红黄蓝三个颜色去装饰这个姓氏。”或者是看到有幼儿会跟同伴讨论其他幼儿在装饰姓氏所包含的意义。比如,姓氏“谢”,装饰的那个幼儿会把螃蟹画在字里面,不认识这个姓氏的幼儿,一看到里面画着好几个蟹,会抢着说:“这是谢字,因为里面画着好多蟹,一看图片就知道了。”
在语言区域中,提供充满丰富画面感的百家姓书籍、百家姓讲解,让幼儿在区域中去了解每一个姓氏的由来,去感受身为中国人的自豪,从而爱上传统文化,使传统文化的教育真正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
(三)从环境饰物创设班级主题环境
环境渗透着生活之美的熏陶,给予幼儿秩序感和美的感受。在主题活动“小小人”中,幼儿能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达对歌曲的强弱、快慢,能通过歌曲大胆创编动作,用身体乐器敲打节拍和节奏。学完这首歌曲后,在上洗手间时,幼儿会分辨男孩、女孩,还提醒男生女生不能走错门。有一次,在上厕所时,一名幼儿走过来说:“老师,我们的洗手间没有符号标志,别人进到我们课室都不知道这是男厕还是女厕。”于是,笔者回复道:“对哦,弟弟妹妹要是在我们班上厕所,他们会很难分辨,我们该怎么办呢?”几名幼儿在原地思考起来,过了一会儿,一个小男孩大声说道:“老师,我们可以给我们的厕所做标志呀,女生就画一个小女孩的头像,男生就画一个小男孩的头像,这样不就很容易分辨了吗?”以这样的方式,引导幼儿通过自己的想法创设环境,使幼儿与环境有着密切的互动。
三、结语
环境无声,教育有声,民族文化生生不息,幼儿时期是个体接受文化熏陶的启蒙时期,在这个时期获得的文化经验对终身具有印刻性、根基性的影响。因此,教师要将优秀传统文化濡染于心,让幼儿在弘扬文化、传承文化中快乐成长,让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滋养幼儿精神和心灵的“土壤”。
参考文献:
[1]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OL].http://www.360doc.com/content/22/0419/20/2347061_1027308677.shtml.
[2]朱莉亚·布拉德.0—8岁儿童学习环境创设[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3]周兢,张杏如.幼儿园活动整合课程[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4]教育部.幼儿教育指导纲要[OL].https://wenku.baidu.com/view/a537358ab3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a4.html.
[5]顾剑英.爱上民间艺术[M].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2.
责任编辑 陈 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