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基于西方经济学原理分析农产品价格变化及其市场策略

赵子勋
  
青年文献·理论研究
2021年4期
西南财经大学 四川省成都市

【摘要】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粮食等农产品更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然而农产品的价格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其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如供求关系、生产成本、季节和气候变化等,故必须要针对市场现状,及时分析并预测农产品的价格,以帮助生产者科学决策,控制生产风险。在本文中阐述了西方经济学原理以及基于西方经济学分析影响农产品价格变化的几点因素,提出基于西方经济学原理,农产品市场发展策略。

【关键词】西方经济学原理;农产品价格;影响因素;策略

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农产品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是民生之本,其既可以解决民众在吃方面的问题,又可以提升农民的经济水平。总体而言,农产品属于刚性需求,价格弹性不大。但是在供给方面的脆弱性却较强,比如,其会受到各种各样因素的影响,而导致供给不足或者供给过多。基于农业农村部在2019年公布的农产品批发价格指数,可以看出全国的蔬菜、畜禽类产品、水产品价格均出现了上涨。究其原因和土地资源缺乏、农民减少、自然灾害以及供给增加等因素密不可分。故就需要加强探究影响因素以及应对的策略,营造一个良好的、供需平衡的农产品市场。

一、西方经济学原理的概述

西方经济学主要是在西方经济国家中使用的经济学,也被称之为市场经济学。其经历了200多年的历史,从古典经济学到新古典、再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等,百花齐放,也不断的创新和发展着西方经济学。在西方经济学中,其主要介绍了现代的经济理论以及经济政策。既赞美了价格机制这双无形的手所带来的作用,又深入的剖析了资源配置领域存在的诸多问题。总体而言,西方经济学所包含的内容有很多,比如福利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其中微观和宏观是主要的两大内容。微观经济学研究的是市场、家庭和厂商的经济配置。宏观经济学则是以整体国民经济为中心,利用经济资源,科学深入进行分析和探讨的一种活动[1]。可见,西方经济学内容较多,原理科学,可以进行借鉴对我国农产品价格变化进行分析。

二、基于西方经济学分析影响农产品价格变化的因素

根据西方经济学原理分析得出,农产品属于人民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其价格之所以会出现变动,和生产农产品的季节、气候、生产成本、供求等因素是密不可分的,下文从多个角度阐述影响农产品价格变化的因素。

1.供求关系的影响

影响农产品价格的根本因素就是供求关系,所谓的供求关系就是指供给者和购买者之间的关系。从农产品总供给的角度分析,其是指在某个价格水平下,生产者有意愿以及能力出售的农产品的数量。从这个概念可以看出有两个条件,分别是出售的意愿以及总的供应能力。在此环节,如若成本价格无变化,销售价格增加,那么与之对应的供给量也会增加。从总需求维度分析,是指在固定价格下,消费者有能力且愿意购买的农产品的数量。其中有两大重要的要素,有能力且愿意支付。这个总需求会受到消费者的消费习惯、文化习俗、人口数量等因素的影响。

总之,在此环节,如果供大于求,即所需要售卖的农产品超过了需求量,那么,与之相对应的农产品价格就会降低。这是由于农产品竞争压力巨大,但是购买者却比较少所造成的。反之,如果农产品较少,但是需求量较大,即供不应求。此时,产品就会出现抢售的现象,价格自然也会随着而上升。

2.生产成本的影响

农民在生产农产品的过程中,必然会耗费大量的人力以及物力的费用,这些费用实际上就属于生产的成本,也是农产品在销售时的最低价格限定。通常情况下,农产品的成本以人工和物质这两大费用为主。人工费用就是在人工种植农产品时所花费的时间和人力的成本,物质费用则是肥料费、农药费、管理费等。如若农产品生产成本较高,那么,与之相对应的销售价格也会增加[2]。

3.自然灾害、季节以及气候的影响

农产品和其他产品不同,其存在特殊性。如在种植某类农产品时,应根据当地区的气候种植,气候如若不适合,所种植的农产品也很难存活。在农产品的影响因素中,季节和气候可谓是非常关键的因素。天气变化如若和农作物生长相匹配,则会增加收成,反之则是降低收成。其次,还要应对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比如,洪涝灾害等。一旦天气发生巨大变化,且农户并未做好农产品的保护措施,就会导致生产量迅速减少,即供给减少。在需求不变的情况下,农产品价格必然会出现上升。

4.政府的宏观调控政策影响

农产品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为了能够维护好消费者的权益以及农民的根本利益,政府会通过宏观调控的方式维持市场供需的平衡。比如,如果农产品的价格上涨过高,影响整个市场的秩序,那么,政府就会以较低价格统一收购,以满足人们对于农产品的需求,防止农产品价格上涨过快,内需无法拉动的情况。

5.国际市场变动因素影响

经济一体化的迅速发展,使得国内和国际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比如,当国际的农产品价格出现变化时,对国内农产品的市场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体现在农产品领域,比如当国际农产品价格上涨后,进口农产品的价格也会上升,同时国内其他的农产品也会跟随趋势出现上升的可能性。

三、基于西方经济学分析农产品市场发展策略

农产品市场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导致供需的不平衡,影响整个农产品行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基于此,作为农户以及国家,就需要及时的对产品进行控制,对市场进行调控,以营造一个良好的农产品发展的氛围。

1.保证农产品生产质量,建立农产品品牌

我国属于农业大国,在各个地区都会有种植农产品的农户。就目前而言,有些地区农产品已经纳入统一规划,少部分是散户。整体而言,农产品的数量是比较多的,在竞争较为激烈的农产品销售市场中。农产品的生产者想要提升销售量,就必须要保证农产品的质量,打造农产品的品牌。首先,可以从人们的需求出发,创新农产品。如当下的人们更关注农产品的安全性,开始追求有机农产品。基于此农户就可以在种植的过程中,融入有机肥,减少化肥的使用。其次,合理保存农产品。农产品在潮湿的空气中,极易出现发霉、腐烂等问题,一旦出现这些问题,农产品很难销售。最后,要打造特色农产品品牌,通过品牌提升市场的影响力。

2.制定合理的农产品价格,提升销售量

农产品虽是人类生活的必需品,但是随着国门的打开,农产品竞争也日趋激烈。农产品的生产者应合理定价,才能够提升销售量以及经济效益。价格制定不合理,就会对农产品的需求造成影响,也会降低经营者的收益。在制定价格时,需要农产品的生产者能够分析市场情况、农产品生产情况、供需情况等,合理进行定价。

3.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

就传统社会,农民在销售自己的农产品时,主要就是拿到集市中贩卖。所针对的购买群体是比较有限的,这也导致部分地区的农民所生产的农产品滞销。而有,些地区的农产品供不应求,影响了整个农产品市场的发展。在互联网技术出现之后,农民就要善于利用互联网技术来拓宽农产品的营销渠道,形成线上加线下多元化的销售模式。当然也可以借助网络化的平台开展宣传,与一些网红进行合作,对农产品进行销售,让一些质量好、价格低的农产品能够打开销路,不断的提升农产品生产的技术和能力,营造一个良好的农产品销售的氛围[3]。

4.采用灵活的促销策略

在销售农产品的过程中,生产者必须要采用合理的促销方式,这样才能够增加购买者的购买欲望,提升农产品的销售量。就当下农产品市场而言,竞争仍然比较激烈,且一旦农产品采摘进行销售,就需要在固定的时间内完成销售,否则农产品的质量就会出现问题,也会影响后期的价格。促销则是促进客户当场购买欲望的一种手段,如在一些特定的节日内进行营销,实行买二送一活动,以促进成交率。

5.加强监测自然灾害,做好防护措施

农产品的价格之所以会上涨,和自然灾害以及人工成本提升有很大的关系。自然灾害是在种植农产品过程中常见的一种现象,需要提前的做好监测、分析和预警,才能够降低自然灾害给农产品所带来的影响。比如,作为农户,应及时的关注天气预报,了解是否有大雨、大风的天气,在这些提前来临之前进行防护,或者是在大雨天气之后,采取合理的措施进行维护,以降低自然灾害给农产品带来的损失。

6.合理配置资源,多方力量共同抑制价格上涨

就目前而言,居民的消费压力加大,政府应积极进行引导,对各方资源进行整合,协力调控价格水平。首先各个职能部分应认真监管,针对市场中出现的不合理农产品价格进行抑制,出台平价措施。其次,在各个小区附近设置农民自产蔬菜的销售区,实现本地供应,以保证市场的稳定性。最后,利用舆论的力量,引导各方合理看待价格波动问题。建立进出口战略机制,采用灵活的出口手段,实现国内外供求的平衡。

农产品是人们日常生活和消费的一个重要的内容,其关乎到农民的生活、利润以及整个社会的发展。通过西方经济学原理分析农产品价格,可以看出,影响农产品价格的因素有很多,比如,生产的成本、供求的关系、自然灾害、政府宏观调控等。为了能够促进农产品行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就需要农户能够保证生产的质量,打造农产品的品牌,制定合理的农产品价格,不断的拓宽现有的农产品的销售渠道,合理进行营销。除此之外,还要做好自然灾害的监测,积极进行防护。

参考文献:

[1]张喜才,张慧,陈秀兰.农产品价格波动演变轨迹、基本规律及其对策[J].商业经济研究,2021(03):123-126.

[2]马晓星. 农产品价格对农户生产投资的影响[D].天津商业大学,2020.

[3]田皓森,冯红娟.货币政策变化对农产品价格波动冲击效应研究[J].财经理论与实践,2021,42(01):33-40.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