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红医精神”在引领地方高校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分析

戚燕
  
仓储管理与技术
2021年29期
井冈山大学

摘要:“红医”群体诞生于革命战争时期,指的是由中国共产党培育出来的医生。“红医精神”也就是红色医生精神,是一种信念和特殊的内涵,同时也是在培养新时代医学生医德素养必不可少的要素。挖掘红医精神内涵的元素,有利于培养医学生的责任意识,为医学生的学习提供理论指导,在构建新时代高质量医学人才队伍工作中发挥引导作用。本文针对红医精神进行阐述和分析,结合医学院校教学的基本特点,探究如何在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渗透红医精神,提高我国新时代医学生的医德素养。

关键词:红医精神;高校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分析

红医精神与中华民族一同成长,是中国共产党红色基因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衍生于艰苦的斗争环境,是中华民族勇敢面对困难,战胜困难的决心和勇气。在新时期,青年医学生需要积极发扬红医精神,传承光荣传统,做到不忘初心,砥砺前行,让红医精神发挥思想指导作用,为高校医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方向和路径,提高现代医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与职业道德素养,为我国医学研究事业的发展储备力量。

1.红医精神的核心内涵

红医精神衍生于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被迫走上了武装斗争的道路,为了更好地适应作战需求,1928年中国共产党正式建立起红军医院,1929年革命根据地的范围逐渐扩大,战争数量增多,1931年中国共产党在第三次反围剿战争中取得胜利后,损失了大量的医务人员,训练一批能够快速上任的医务人员成为紧急任务[1]。1931年红军军医学校正式建立,为医务人员的培养提供了阵地和场所,毛泽东同志指出“不要培养成白色医生,要加强政治教育,培养成政治坚定,技术优良的红色医生”,红色医生一词正式诞生。红色医生仅仅跟随着中国共产党每一次的艰难斗争,与共产党联起手来,攻克难关,取得一次又一次胜利,在革命斗争的过程中,红医队伍不断扩大,红医队伍内部逐渐形成了系统完善,纪律严明,立场坚定的管理体系,并不断地发扬着红医队伍无私奉献、救死扶伤、艰苦奋斗、勇于开拓的伟大精神。

2.红医精神在提高新时代医学生思想品德素养的引导作用

2.1能够加强医学生的责任意识

“无私奉献和救死扶伤”是红医队伍非常重要的责任和使命,同时也是红医精神始终坚持的宗旨。在革命战争时期,许多红医奔走在战争的前线,不顾个人安危,抢救伤员。红医不怕危险,不畏牺牲的精神,正是受红医精神的影响,而如今的和平年代下,还存在着许多没有硝烟的战争,比如2020年爆发的新冠疫情,我国各个地区的医务人员自发组成队伍,奔向战疫的前线,与病魔和死神进行顽强的抗争,为保证人民群众的健康和安全不辞辛劳地奉献自身,这是伟大红医精神的重要体现,为医务人员的战疫行动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更为无数从事医疗卫生事业的人员树立起崇高的榜样,作为一名合格的医务人员必须勇敢地走在人民群众的身前,承担起救死扶伤的责任[2]。医学院校作为培养医务人才的主要阵地,需要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渗透红医精神,让医学生们深刻地了解“无私奉献,救死扶伤”的精神内涵,从而不断地提高自身的责任意识,学习更多的专业技能,以保证国家和人民的健康和安全作为第一准则,将分秒必争,永不放弃作为医务工作者的工作标准。

2.2能够为医学生的学习提供理论指导

“艰苦奋斗和勇于开创”作为红医队伍的工作作风,在开展医护工作的过程中发挥着良好的指挥作用。中国共产党在长征的过程中,红医队伍需要在克服艰苦环境的基础上躲避敌人的追击,在如此艰难困苦的环境中,红医队伍的医务人员从未呻一句苦,道一声难,始终坚持不断地学习和实践,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而目前医学院校的环境设施非常齐全,教学设备完善,前人呕心沥血的医学研究为新时代医疗卫生的教学和发展提供了更加科学全面地参考,但是如今的医学生却没有坚韧的意志,无法克服医学知识的枯燥与繁琐,在学习的过程中始终报以应付了事的态度,与红医“艰苦奋斗,勇于开创”的精神内涵格格不入。基于此,医学院校需要在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融入红医精神,为学生们介绍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美德,给学生们的理论学习提供指导,激励和鼓舞医学生勤奋努力,拼搏进取。另外,医学院校要多为学生们普及红医革命的光荣事迹,让学生们深刻地理解和感悟红医精神,以情融情,帮助医学生以更加勇敢和坚强的态度面对困难与挫折。同时红医精神中“勇于开创”的思想内涵引导着学生们慢慢意识探索求知的重要性,医学院校要常常以屈原《离骚》中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激励和鼓舞医学生们要勇敢地开拓进取,追求探索,为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良好发展贡献力量,传承红医精神中“艰苦奋斗,勇于开创”的思想内涵。

2.3促进专业化医学人才队伍的建设

“政治坚定,技术优良”是红医精神发扬的重要基础。在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力量比较弱小,但是中国共产党以其坚定的政治信念与民族信仰取得了战争的胜利,以这样的光辉事迹鼓舞和激励着无数的中华儿女。坚定的革命信念铸就了中国共产党钢铁般的顽强意志。新时代的高校医学生作为专业化医疗团队的储备力量,医学院校在为他们传授医学知识,培养专业技能的同时还要提高对于医学生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视[3]。医学院校可以利用一些真实发生过的案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红医军校中中有一位女学员叫做韦荣,在平时的学习和工作中十分认真负责,在一次反围剿斗争中不幸被俘,将年轻宝贵的生命献给了保卫党和国家的安全斗争事业当中;唐义贞誓死守卫国家机密文件,受尽酷刑顽强不屈,在敌人的威逼利诱下她选择了英勇牺牲……这些英雄事迹能够激发学生们的情感共鸣和爱国情怀,从而坚定学生们的政治立场,鼓励学生们向先辈们学习,树立起崇高的理想信仰,拥有顽强不屈,守卫党和国家的决心和勇气,不断地学习和提高医疗技术水平,为专业化,高质量的医疗卫生队伍的构建贡献力量。

3.红医精神在优化高校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方面的实践

3.1利用多媒体技术将红医精神再现,加强学生们真情实感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提升,高校多媒体设备不断地完善,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利用多媒体技术能够更好地辅助教师的教学,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高校教师在为学生们开展思想教育课程时要积极融入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为学生们展现具有形象化和具体化特点的红医精神,加强红医精神的时代感与吸引力,利用画面,视频以及语言引导学生们回顾那段艰难的革命岁月,感受红医队伍救死扶伤、不畏牺牲、勇于奉献的伟大精神。利用多媒体为以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能够充分地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视觉与听觉的感官刺激,远胜于单一的理论化教学方式,能够取得更加良好且深入人心的教学效果,且多媒体辅助教学作为新时代重要的教学方式,能够充分体现出素质教育的内涵,体现出新时代“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有利于培养学生们的自主性。同时多媒体技术能够生动形象地还原出有关于红医精神的光荣事迹,能够加深学生们对于红医精神的理解和认知,让学生们在学习和实践的过程中逐渐树立起良好的红医精神,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素养,积极承担医务工资者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3.2结合高校医学专业的教学特点,开展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

高校医学专业需要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地丰富教学内容,一为打造具有新时代特色的医学课堂,二为渗透和发扬红医精神[4]。具体工作分为三部分:首先,医学专业教师需要不断地推动医学专业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其次,医学专业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需要利用好红医精神对学生们的思想观念进行正确积极地引导,培养出具有崇高职业素养和责任意识的医务工作者;第三,在为医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时需要将提高医学生心理认同感作为核心重点。三项工作需要协同开展和进行,全方位地发扬红医精神,提高医学生的医德修养。现阶段,高校在推进医学专业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工作过程中需要始终坚持新颖与原则的统一,要求专业教师不仅要在教学的过程中多多渗透良好的思想道德观念,还要以身作则,为学生们树立良好的榜样,可以利用情境教学法,为学生们模拟与红医精神相关的情境,激发学生们的情感共鸣,引导学生们更加深刻地感悟红医精神的力量。在医学人文课程方面的教学中融入红医精神可以与医学人文教学相得益彰,拓展和延伸教学内容,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感悟医学中的人文情怀。在医学伦理课程中融入红医精神,能够加强学生们对于生命的敬畏之心,培养学生们义无反顾拯救生命的责任意识。在医学史的教学中可以融入儒家思想,儒家思想中尊重生命,提升道德的观念与红医精神的内涵不谋而合,有利于提高学生们的人文情怀。

3.3将红色资源融合红医精神,组织开展丰富新颖的教学实践活动

理论与实践的融合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关键,因此高校需要组织开展丰富新颖,具有深刻思想内涵的医疗实践活动,让学生们在实践和活动的过程中感受红医精神,比如,高校医学专业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们参观医德医风的教育基地或是校史馆,到社区医院、康复中心、敬老院和福利院等场所进行慰问活动,开展医疗卫生知识的宣传工作,加强患者与医患家属的健康安全意识。搜集关于医疗卫生事业先进个人的光荣事迹,扩大宣传教育力度,深化榜样力量,引导学生们向先进个人学习,不断地提高自身的医德修养,教师还要鼓励学生们利用好假期和空闲的时间,积极参加志愿者服务活动,多给学生们创造实践机会,让学生们通过实践提高自身的责任意识和医德素养,让学生们更加深刻地理解医务工作者需要承担的光荣使命,推动新时代优质医务工作者的培养和塑造[5]。医学专业是一门非常注重实践经验和专业技能水平的专业,医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理论学习后需要尽快安排他们开展临床见习、实习和实训。医学专业教材中的理论知识可以使用清晰明确的语言进行转述,但是在实际的问诊过程中存在着一些无法用语言表述出来的情况,所以高校要积极给医学生创造临床实习的机会,让他们在不断地实践和探索过程中寻找恰当的表述方式,提高专业技能。学生们在进行临床实习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们多多关注医务工作者与患者之间的相处方式,感受医务工作者体贴入微,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深刻地了解红医精神中的“救死扶伤,无私奉献”的思想内涵,给予学生们潜移默化的影响,培养学生们崇高的理想信念,指导他们在日后的工作岗位中全心全意为患者,为人民的生命安全保驾护航。

4.结束语

综上所述,红医精神是中国各个民族非常宝贵的精神财富,在革命斗争、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良好的指导作用。在高校医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合红医精神,能够帮助医学生们更好地了解中国那段艰难的革命历史,同时也能够在这个过程中提高学生们对于医生这个职业的理解和认知,植入良好的责任意识,不断地提高他们的医德素养,引导学生们学习和掌握红医精神中“政治坚定、技术优良、无私奉献、救死扶伤、艰苦奋斗、勇于开创”的思想内涵。高校要明确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够直接提高学生们的医德素养和责任意识,让学生们在医疗卫生工作中全心全意为救死扶伤,拯救生命奉献自身,同时高校还要不断地融入新时代元素,打造具有现代化特点的医学专业课堂,开展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的教育实践活动,优化医学专业的教学效果,提高医学生们的思想品德素养和职业道德精神,为祖国医疗卫生团队的建设储备优质力量。

参考文献:

[1]宋彦强.新常态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引领大学生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初探[J].2016(1):6-8.

[2]吕世军,冯丽华,谷朝霞,等.医德精神视域下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探索[J].2014(2):13-15.

[3]崔浩.“红船精神”融入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J].2020(5):1-2.

[4]邓海龙.德医交融:“大思政”视域下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理念[J].2018(7):71-74.

[5]陈喆.医学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运行机制研究[J].2012(7):532-534.

红医精神融入新时期地方高校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以井冈山大学为例, 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SZZX1839。

井冈山精神引领下地方高校医学生“红医精神”培育研究,江西省教育工委高校党建项目,20DJQN021。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