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三全育人”背景下“隆平精神”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研究

高文
  
仓储管理与技术
2021年28期
怀化职业技术学院

摘要:“隆平精神”是在长期的杂交水稻研究过程中形成的以“奉献、创新、务实、团队、协作”为主要内容的时代精神,“隆平精神”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二者是契合共生的,将“隆平精神”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使理想信念教育更具感染力与实效性。从育人主体性、时间性和空间性三个维度,探析“隆平精神”与高校“三全育人”体系、理想信念教育的融合,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路径。

关键词:三全育人;隆平精神;理想信念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没有理想信念就会导致精神上‘缺钙’”。理想信念教育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党和国家多次从不同角度阐述了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意义,并将理想信念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理想信念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取得实效,必须动员各方面的力量。

“隆平精神”是在长期的杂交水稻研究过程中形成的以“奉献、创新、务实、团队、协作”为主要内容的时代精神,杂交水稻研究的成功、一系列重大成果的取得,与袁隆平的科学精神息息相关,也与他一直秉承的纯朴的作风紧密相连。袁隆平院士常说自己有两个梦:一个是禾下乘凉梦,另一个梦就是杂交稻覆盖全球梦,正是心系苍生的不变的梦想支撑袁隆平及其团队突破一个又一个科研难关,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隆平精神”内涵丰富,袁隆平院士一生积淀下来的感人事迹是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珍贵资源。

1.隆平精神的内涵

2021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和科技工作者向袁隆平同志学习,学习他“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信念坚定、矢志不渝,勇于创新、朴实无华的高贵品质,学习他以祖国和人民需要为己任,以奉献祖国和人民为目标,一辈子躬耕田野,脚踏实地把科技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崇高风范”。

关于隆平精神的内涵,不同领域的研究者对其内涵进行过不同的研究、界定。怀化职业技术学院提炼各界观点,将“隆平精神”凝练为“奉献、创新、务实、团队、协作”10 个字,并将其作为学校校园文化的核心内容。

1.1奉献

把全部精力奉献给国家和人民,奉献给杂交水稻事业,是“隆平精神”中最闪光的地方。袁隆平为事业不畏艰难,无私奉献,执着痴情,笃行不倦,他几十年来南北奔忙,挑战饥饿成为他毕生的使命和事业,他以个人和家庭方面的众多付出,换来了杂交水稻研究征途上一次次的收获,赢得了国家和世界的赞颂。出名后,他婉言拒绝国际上多家机构的高薪聘。他为杂交水稻的研究献出了全部心血,这种奉献精神是他科研内在的驱动力源泉。

1.2创新

敢于率先、与时俱进、勇攀高峰的创新探索精神,是“隆平精神”的核心。袁隆平将“求实创新、奋发进取”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他尊重权威但又不迷信权威和书本,敢于向世界水稻领域理论权威挑战、向未知世界挑战、向摆脱饥饿挑战,开创杂交水稻优势理论。灵感,是他创新思想的一个重要特征。多次研究过程的关键时刻,袁隆平都能在灵感思维的帮助下获得突破。袁隆平勇于不断超越自己,育种方法从三系到二系到超级稻研究的胜利突破,从亩产800公斤到900公斤、再到1000公斤,都是对自己的一次又一次超越。

1.3务实

理论联系实际,求实务实,“一辈子躬耕田野,脚踏实地把科技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是隆平精神的精髓。袁隆平将田间地头作为最大的实验室,从未停止过亲自下田的科研活动,他认为“电脑里出不了自己的好论文,只有实践中才能出真知”,他认为成功的要诀在于“知识、汗水、灵感、机遇”[4],凭借他务实的精神,走在田间地头,追寻着新的梦想,不断涌出新思路,育出好品种。

1.4团队

团队协作是“隆平精神”的特色。袁隆平的成功,是他整个团队的成功。他深知团队协作的重要性,他身边始终围绕着一批优秀的农业科技专家、得力的助手,研究团队共同努力、农民群众广泛参与与信赖、农业科技人员的辛勤推广,正是这种团队精神,才使得杂交水稻取得成功。袁隆平真诚地与他的研究团队合作,他包容、尊重每一位成员,他的谦虚,使他具有号召力、使团队有凝聚力、向心力,对成果从不视为己有,他说“功劳不应该属于我个人”,乐于将奖项与奖金与大家一起分享;他把超级稻的成功归功于农民群众,归功于党和政府,这是一种境界、品德。

1.5协作

顾全大局、不计名利、甘为人梯的协作精神是杂交水稻取得成功的法宝。坚持组织与成员之间合作互利,双赢多赢。袁隆平真诚地与国内同行合作,组织全国同行共同研究,将自己的实验材料分文不收分送不同研究单位,提倡团结协作,加速杂交水稻研究成功和大力推广。袁隆平真诚地开展国际合作,把自己多年积累的经验、技术和育种材料,传授或赠送给其他国家的科学家,以帮助他们发展杂交水稻,为在世界范围内推广杂交水稻作出了重大贡献。

2.“隆平精神”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内在耦合

理想信念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要树立正确而坚定的信仰,要担负时代的重任。袁隆平执着心爱事业,淡泊名利、呕心沥血,他身上体现出的科学创新精神、爱国主义精神、坚强的意志及高尚品格,是当代中国人的楷模。他杰出的科技成就与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达到了完美结合和高度统一。基于此,将“隆平精神”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使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更具感染力与实效性。“隆平精神”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二者是契合共生,表现在“隆平精神”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提供了重要资源,同时高校理想信念教育为“隆平精神”的传承起到助推作用。

2.1“隆平精神”可丰富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内容

“隆平精神”是高校三全育人体系中理想信念教育的宝贵精神财富,是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袁隆平院士一生积淀下来的感人事迹是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珍贵资源,蕴含着丰富的教育价值。袁隆平“让天下人有饱饭吃”的理想,到后来常做的禾下乘凉梦,成为他一生奋斗的意志和力量,他一生都在为理想而努力。其中的人、物、事、史,是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优质资源,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高度契合。将“隆平精神”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融合,能丰富理想信念教育内容,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提供新思路,有助于大学生在学习“隆平精神”的过程中坚定理想信念,激励大学生奉献社会、完成民族复兴的使命,帮助他们确立远大志向,树立和培育正确的理想信念,提升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

2.2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有助于推动“隆平精神”的传承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用榜样教育,有助于提升理想信念教育的亲和力和感染力,实践教学能潜移默化地发挥“隆平精神”的育人功能。怀化职业技术学院(原湖南省安江农校)作为杂交水稻发源地,一直秉承“隆平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并在办学实践中用这种精神激励、鼓舞学生,使之成为一种催人奋进的精神力量指引学生前进,并使这种精神的内涵更加丰富,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人才。安江农校见证了袁隆平杂交水稻研究成功,安江农校纪念园、杂交水稻纪念馆等物质载体,蕴藏着伟大的精神力量,因此,用这些真实、形象的载体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既是帮助大学生了解“隆平精神”,同时又是鼓励大学生传承“隆平精神”,使这种优秀的精神品质得到弘扬,帮助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

3.三全育人背景下“隆平精神”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实践向度

怀化职业技术学院坚持用“隆平精神”铸魂育人,形成学校鲜明办学特色和育人理念,这一精神成为指引学校前进的动力,“隆平精神”已逐步渗入到教育教学的诸多过程之中。探析“隆平精神”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路径,主要从育人的主体性、育人的时间规定性和育人的空间规定性三个维度分析。

3.1凝聚育人主体合力,实现育人“无不尽责”

育人主体要传承好“隆平精神”,坚定理想信念,充分发挥“隆平精神”在理想信念教育中教育感染力,引导大学生在学习“隆平精神”中坚定理想信念。

一是专门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实现育人主责与引领作用。这个队伍包括了思政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党务工作队伍等,要带头坚定理想信念、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解读“隆平精神”的内涵,将“隆平精神”融入到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各环节之中。思政课教师将知识传授与“隆平精神”融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辅导员、班主任作为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引路人,要传承好“隆平精神”,发挥引领带动作用,带动其他力量创造性做好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工作,形成育人合力。

二是专任教师队伍强化课程思政意识,实现教书与育人融合。专任教师将理想信念教育融入到自己教学过程中,挖掘课程蕴含的思政教育元素,以“隆平精神”中奉献、务实、创新等精神,用鲜活事例引导当代大学生学习袁隆平的人格魅力,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加强爱国主义精神教育及职业道德教育,坚定理想信念。

三是管理服务人员落实育人职责,实现管理服务与育人契合。管理服务人员应充分把“隆平精神”纳入自己业务工作中,规范服务行为,使学生在接受服务中接受教育。

3.2衔接育人全过程,实现育人“无时不有”

这是指理想信念教育贯通大学生在校学习全过程、贯通人才培养全过程、贯通教育教学全过程,促进育人过程有效衔接,实现全过程育人效果最大化。根据学生不同阶段的特点,充分挖掘“隆平精神”的育人价值,从入学、成长成才到毕业教育,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如新生入学时,讲好入学第一课,结合袁隆平“让天下人都有饱饭吃”的理想,及其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帮助大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信念,确立好人生目标;学生成长时期,可结合袁隆平的爱国爱民、无私奉献、勤奋务实、淡泊名利的人格品质,开展爱国主义、价值观教育;毕业时期将袁隆平职业精神及其敬业奉献的道德品质,对学生开展爱岗敬业的职业教育,引导学生将个人理想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结合起来。理想信念教育贯通人才培养全过程,在人才培养方案执行过程中,以袁隆平的人生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中,从而将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价值观塑造贯通于人才培养全过程。教师要以立德树人为目标,在课程目标设计、教学过中渗透隆平职业教育思想及“隆平精神”,实现全过程育人效果最大化。

3.3营造全方位育人氛围,实现育人“无处不在”

全方位育人强调在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中,整合育人的资源,推动“隆平精神”文化育人的协同创新。建好“三个课堂”,一是抓好课堂教学,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形成合力,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结合专业特点,融入思政元素,如思政课作为理想信念教育主要课程,将“隆平精神”贯穿到《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旅游管理专业设置安江农校纪念园讲解专题,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受到“隆平精神”的感染,推进“隆平精神”铸魂育人。二是打造社会实践课堂,运用好安江农校纪念园、杂交水稻纪念馆这个平台实现实践育人,如新生入学教育,可观看电影《袁隆平》、参观杂交水稻纪念馆、参观安江纪念园,开展隆平讲坛活动;环生系到安江农校纪念园插秧实践教学等,通过实践课堂,让学生不断感悟、学习和传承“隆平精神”,培养学生从实际出发,到田头去,不怕苦、不怕累、不怕脏的求实务实精神,培养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三是用活网络课堂,将“隆平精神”作为一大资源和载体,有机融入校内校外、线上线下、课内课外的“三位一体”育人要素,构建“融入式、嵌入式、渗入式”模式,形成育人协同场,营造全方位育人的红色氛围。将理想信念教育融入到校园文化、社团文化和网络文化中,形成“隆平精神”文化浸润校园的氛围,让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受到隆平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如举办隆平文化艺术节,开展弘扬“隆平精神”、创建清廉校园系列活动,种下廉洁种子;通过微视频、抖音等多种传播渠道,引导学生在传承“隆平精神”的活动中坚定理想信念。

总之,“隆平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品格的集中体现,具有时代价值。通过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将“隆平精神”有效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传承“隆平精神”,对于培育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政治信仰的时代新人具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N].新华网,2013-05-04(1).

[2]习近平.委托许达哲看望袁隆平同志家属并转达亲切问候[N].新华网,2021-05-23(1).

[3]肖宪龙,谢海琼.基于袁隆平精神文化的新型农民培育措施探究[J].南方农业,2020(08):155-157.

[4]中共中央宣传部新闻局,科学技术部新闻办公室,农业部新闻办公室.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M].北京:学习出版社,2007.06.

[5]王向阳.时代精神永放光芒[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10.10.

基金项目:2021年度湖南省思想政治工作调研课题“隆平精神”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研究, 湖南省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学会科研规划课题 “隆平精神”融入高校“三全育人”体系研究(项目编号:XH2021130)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