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双减”背景下的语文全优课堂新模式探索与实践
摘要:“双减”背景之下,在切实减轻学生负担的同时,还能全面提升教学质量,是语文课堂教学中面临的核心问题。基于一切问题产生于课堂,一切问题还要归零于课堂的理念,本文通过建立并实践“全优课堂”新模式,一定程度上破解了以往“教师负责讲、家长负责练、补习机构负责拓”的“三端式”教育问题,本文研究成果对其它相关学科教学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双减”;教学改革;全优课堂 探索实践
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提出“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简称“双减政策”。这一政策的落地,对教师与学生有了突破以往的现实挑战,对于教学的主阵地课堂有了更高效更细致的要求。本文结合我校语文组教学经验,对双减背景下的语文全优课堂新模式进行了探索和实践
1以“讲、练、拓”为核心的“全优课堂”新范式
双减之下我们的课堂活动要达到相对理想的教学效果,对师生而言都是极具关键性的挑战。全优课堂的主旨是促进学生发展,促进老师成长,提升学校品味。通过让学生积极自主学习,从而切实提高课堂效率。以“讲的精致简化、练的及时反馈和拓的水平层次”为目标,建立“讲-练-拓”一体式教学范式。该范式的核心内容包括“三个关键”策略(如图1所示),分别是关键五分钟讲解策略、关键问题引路策略和关键拓展策略。这三个关键是相辅相成、互联互通的,这样才能引导教师对教材、教参深入学习把握,高效教,学生有充足时间讨论、实践、拓展。
基于该范式构建的“全优课堂”,是统筹谋划落实“双减”的课堂,是自主性与实践性兼备的课堂,是积极促进儿童思维拓展、活力焕发的课堂,是带领儿童享受美好童年并受益终身的课堂。在“全优课堂”中,我们不再只是像以往一样仅仅局限于一个知识点或单元目标的实现,而是明确利用好课堂,激发孩子们学习的能力与形成科学的思维体系,它真正意义上不同于以往的课堂组织教学活动,它对老师深入思考课堂构建模式更加细致,更加深化。对老师能在教学活动中点拨学生,引导学生不仅抓住课堂而且激发学生在课后的主动获取知识点,实现教学双标又有了更好的要求。
2精心备课“全优课堂”
在“全优课堂”教学中,首先教师要钻研课标,及时了解学生对原有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明确不同学段的教学内容与教学任务,做到有的放矢,不至于在上课时教的太深太难,或过于简单,让学生手足无措。
其次是全面研读不同年级的教材,吃透教材,形成一条自下而上的教学线延伸。比如语文课堂中的识字教学,学生在低段识字中掌握了“草字头”做部首一般与植物有关,那我们在备课时就应该了解这一点,不能在中段的课堂教学中花费时间再将其作为新授知识点,这样课堂的时间就会预留出来,为当节课最有价值的新知识点留足学生思考与内化的时间。
总之,要备好一节“含金量”高的教学设计,教师需要在课前做大量的工作,不仅要从教材、从学生、从自己、从课堂的角度备课,更应该将课堂的动态发展过程作为重中之重。教师应具备充分预见学生在接受新知识时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的能力,认真设计出因势利导、因材施教的教案。结合双减的基本要求,不断细化对课堂的知识结构的把握,尽可能通过一节节高效的师生互动,以生为本的课堂体验,让学生切实感受全优课堂给他们带来的益处。
3精选教学内容是“全优课堂”的关键
要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关键,课堂教学必须精要,立足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
我校语文课堂主要以“课前五分钟学生主题演讲”(此板块用时5分钟)引入,旨在培养提升学生以自主学习分享的能力对本节课课文内容故事的发生背景、主要人物等方面的搜集与整理,也就是课前的有价值预习,学生独立学习,尝试解决并总结,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养成未开课学生就进入课堂的良好习惯;以“核心问题引路”让课堂新知板块化、层次化、梯度化(此板块用时15分钟)。
我们在筛选课堂内容时,会以教研组为为范围,大家齐备同一课,结合教材、教参研讨出15分钟要解决的核心问题,一节课最多以四个核心问题串联并落实知识点。如语文部编版四年级上册批注单元的《牛和鹅》教学,通过教研我们将核心问题定为:①起初“我”对鹅与牛的态度是什么?结合动作、心理落实单元要素;②鹅是如何攻击“我”的?以动作、心理、语言落实单元要素;③金奎叔是怎样救“我”的?以动作、外貌、语言落实单元要素;④学后启示?落实批注。这样整节课教师与学生都在围绕这四个核心问题展开学习,目标明确、方法落实,不拖沓、无无效问题、琐碎问题、问答式问题等,实现课堂高效。练习环节(此板块用时10分钟)以《课时小导航》(这是我们结合学期教学内容与重难点以及学情编纂的课堂练习)为依托,明确目标、整理测评,每堂课都有达标检测;检测内容的呈现应该形式多样化(形成板块:小耳朵字词检测;小百家知识梳理;小书虫课外延伸等);检验步骤切合语文学科特点,分层次、分步骤,灵活多样地进行当堂批改,当堂反馈。
最后以“篇本融通”为拓,教师课前备课时结合教学内容与知识点落实为目标,查找资料,汇编拓的内容。可以是文本阅读,也可以是背景或常识、知识点的补充,其宗旨都是让课堂有质量,为达到“全优课堂”目标做准备。
参考文献:
[1]《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
[2]陈厚德编着.有效教学[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作者简介:张佑(1982.12.12),女,汉族,籍贯:陕西省西安市,一级教师,小学语文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