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基于高等教育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压花艺术》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
摘要:《压花艺术》课程主要讲授压花的基本理论和制作方法,属于本科教育的素质通识课程。在国家创新创业发展战略和南华大学双一流建设的时代背景下,笔者调整了压花课程的教学内容,构建了以创新创业实践操作为主轴、多专业、多学科内容融合互动的混合式+MOOC翻转课堂的线上线下教学模式,形成一种从整体上渗透着课程思政、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全新的《压花艺术》课程教学体系,在全国高等教育压花教学中具有良好的示范作用。
关键词:压花艺术;创新创业;教学模式;教学改革
基金项目:南华大学2020年度校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资助(项目编号:2020YB-XJG44;项目名称:基于高等教育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压花艺术》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和2020年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基于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线上金课建设探索---以“ 压花艺术”课程为例”)
1 研究背景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简称《十三五规划建议》) 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同时,在《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中指出:“增强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提升高等学校毕业生的就业率”是当前高等教育的首要任务之一。由此可见,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创新创业人才正被全社会所急需,高等教育建立符合自身办学特色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则是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
因此,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的精神和全面贯彻教育部《“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建设要求和管理办法(试行)》的要求,在本科教育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的背景下,笔者以《压花艺术》课程为改革试点课,通过将“三全育人”理念和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到课程设计中,通过教学改革,构建适应新时代要求的高等院校《压花艺术》课程的创新创业教学模式,在培养学生在掌握压花设计与制作基本技能的基础上,提高思想政治水平,有效提升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培养具备运用压花开展创新创业、社会服务、公益活动的综合型人才。
2 压花艺术简介
压花艺术是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将植物的根、 茎、叶、花、果经过脱水、保色和压制处理,再依其形态、色彩和质感经过构思而制成集观赏性和实用性为一体的精致艺术品的过程。它是植物科学和艺术相结合的产物,是花卉产业的一个重要分支。压花源于大自然,在压花研究领域涉及学科广泛,可以和生物学、化学(压花化学保色技术)、生态学、艺术学、医学(压花的园艺疗法功能)等学科交叉融合,因此,压花艺术的作品制作以及花材的保色固色研究等内容具有很强的创新创业教育的相关特征,所以强化以压花设计制作等为主的相关课程建设和实践探索,对于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具有积极的研究价值。
3 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压花艺术》教学模式改革内容
3.1 创建一流线上教学资源,构建混合式+MOOC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
结合新时代高等教育的特点,基于学校现有的超星平台,通过整合压花艺术课程及相关的创新创业课程、植物学等线上线下教育教学资源,开展线异型同构式教育教学模式,拍摄完成并于2021年9月在学银在线上线《妙手生花-压花创造美好生活》的压花慕课,建立起适合本校教学模式的混合式+MOOC翻转课堂的教学资源环境,同时在课程设计中开展了以实践教学为主的项目教学法,分小组进行压花作品制作的实践操作,在作品设计制作环节加强主题设计、过程指导、分层培优,线下课堂则教师现场指导与课程组老师线上指导相结合,对于不同艺术水平背景、不同课程学习需求的同学开展针对性分层指导。课后开展在线学习及习题解答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让每一个同学都能在课程中有更大收获、更大提高,最大限度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形成了一个既能激发学生参与热情,又能客观评价学生综合素质的综合实践考核体系。
3.2 在“大思政”教育环境中建构《压花艺术》课程育人的三全育人体系
根据国家和学校政策,将“三全育人”理念融入课程设计,结合《压花艺术》的课程特点,将艺术传承、育人无痕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涵容于大学精神、压花主题创作和艺术实践之中,弘扬压花艺术具有的德育和美育功能,积极构建适合本校大学生的压花艺术三全育人思政课程体系。将与本课程教学内容相关的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环保理念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天人合一观等以多种方式融入压花艺术的教书育人全过程,在培养学生掌握压花设计与制作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倡导当代大学生的“匠人精神”,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弘扬心手合一、知行合一的价值观念,使“劳作上手、压花养心”成为学生的一种学习生活方式,不断加强压花通识课的德育效果,凸显压花“课程育人”的价值内涵。
如:在2021年的第十届中国花卉博览会上,围绕“压花庆百年”的主题,指导教师团队从百年党史中选择了20多个具有重大意义的历史题材,指导压花艺术课程的同学们采用校园野生植物材料和学校的厨余垃圾,借由压花这种环保、创新的艺术载体,创作了40余幅压花作品,在作品的创作过程中,同学们进一步了解了中国共产党100年来艰辛的奋斗历史,也教育了同学们要铭记党史,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才能积极投身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借由此次参展也为同学们上了一场身体力行的思政课,最终师生们获得了金奖1个,银奖5个,铜奖19个的好成绩。本次活动也受到了湖南省电视台、衡阳市电视台的一系列报道,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3.3 全程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课程设计,完善“以赛促教、以赛促学、学赛结合”的教学模式
当代大学生肩负着继承和发展民族大业的重要使命,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关乎时代发展和社会走向。因此为了提升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水平,国家举办了一系列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及相关活动。如: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大学生挑战杯等等。因此,在对压花艺术公选课和创新创业团队同学们的授课过程中,确定了以“项目化”教学为中心,以赛促学、学赛结合,师生分工协作的教学模式,由专业指导教师和学生,组成项目训练队伍,将学生划分为若干合作小组,根据每个同学的特长,以单项模拟训练或综合模拟训练的方式,把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与专业实践教学有效衔接,通过参加各类创新创业大赛和国内外压花大赛,将竞赛项目融入到日常教学中,再通过参赛学生的表现情况和比赛结果,反思自身教学的方式方法,从而提升教学的实用性和针对性,与学生形成良性互动,达到“以赛促教”的效果,实现教学相长。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成果显著。截至目前,压花团队已在产品的设计研发、花材保色、压花保存技术、市场营销策略、系列课程研发、压花服务基层等方向,成功申请了数十个教育部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课题并且围绕课题在国内外公开发表了多篇研究性论文。与此同时也积极参加国内国际等各类压花专业赛事,累计获奖100余项,积极申请了数十个压花相关专利,以便同学们为后续参加的相关赛事做准备,也为压花艺术的产业化发展提供了很好的理论和技术支撑。
如在2020年9月,指导李元元等同学的压花扶贫项目,参加第六届“建行杯”国际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团队师生共同打磨、努力实践,深入乡村、对接贫困户和残疾人,利用压花积极投身到乡村振兴的伟大事业,最终获得了这届比赛红旅赛道公益组的省赛金奖,这极大地鼓舞了团队师生的志气,也为压花团队助力乡村振兴、服务地方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助推力。
3.4 积极构建省级科普平台,创建压花工作室,搭建学生压花实习教学基地
充分利用国家、湖南省政府、衡阳市政府已搭建的创业园区及提供的创业基金成立了学生压花工作室,同时利用本院的创新平台和压花资源,积极申请并且成功获批湖南省社科联合会第八批科普基地,成立了南华大学压花艺术科普基地,这是国内首个省级的压花科普基地,平台搭建与工作室成功成立后,积极与衡阳、长沙、深圳等多个研学基地构建了长期的校企合作关系,有计划地开辟了学生压花创业实践场所,建立了稳定的创业实训基地,使学生在真实的压花创业情境中,获取了创新创业的直接经验,认识并且掌握了创新创业规律,熟悉创新创业活动的程序和方法,强化了岗位实践能力,也使同学们的压花成果能更好地转化为现实的企业生产力,为同学们提供了更有前景的压花创业和就业机会,真正做到压花的产学研一体化。同时,也邀请具有丰富创业经验和强烈创新意识的企业家加入师资队伍当中,定期通过学院“青草桥”论坛进行创业、创新的讲座、答疑、探讨等,促进师生之间的信息传递交流,通过教育科研活动不断提高师生的压花专业能力。
因此,科普基地和工作室成立以来,经过团队上百名师生多年的共同努力,积极服务社会,开展了一系列压花科普活动,如压花进校园(包括压花进大学校园、小学校园等)、压花进社区、压花进乡村、压花进企事业单位等上百场压花活动,通过压花带领大家一起认植物、学技能、学创新、学创业,传播传统文化,取得了非常好的社会评价和社会影响。同时参与压花科普的公益活动也切实提高了同学们的压花艺术应用能力,培养了上百名具备运用压花开展创新创业、社会服务、公益活动能力的综合型人才,目前团队已有4人被保送至浙江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名牌大学的研究生。
4 结语
综上所述,在压花艺术的课程教学过程中,通过将课程思政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到课程设计中,采取强化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行动导向教学方法,大胆尝试“以赛带练、教赛结合”的创新教学模式,通过创建省级社科压花科普平台和学生压花创业工作室,有效提升了同学们的动手能力、设计创造能力和艺术思维能力。同时在授课过程注重课程思政,启迪学生智慧,激发创新意识,培养了同学们的工匠精神、团队意识;通过理论—实训—应用的一体化教学,切实提高同学们的压花艺术应用能力,培养了一大批具备运用压花开展创新创业、社会服务、公益活动能力的综合型人才,最终形成了一种从整体上渗透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全新的《压花艺术》课程教学模式,进而实现符合三全育人课程目标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在全国高等教育教学中起着良好的示范带头作用。
参考文献
[1]谭颖,陈国菊,程玉瑾.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压花艺术》课程[J].教育教学论坛,2016(10)
[2]郭克婷.面向创新创业教育的压花艺术实践教学模式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8.46(7)
[3]陈霞,基于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压花创业课程整体设计探究.教育教学论坛.2017.05
[4]曾尔雷.高校创业型人才培养的路径选择[J].中国大学教学,2011(6)
[5]孙纬业.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10(1)
[6]赵金华.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以合肥工业大学为例[J].现代教育管理,2011(8)
[7]段雪峰,李姣芬,蒋英春.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探索[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11)
第一作者简介:李莹莹,女,硕士,南华大学讲师,研究方向:压花艺术与疗愈景观设计;
通讯作者:陈国菊,女,博士,华南农业大学教授,研究方向:压花原理与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