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基于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师生互动高效课堂的学生参与度教学模式
摘要:“双减”的实施要求:“减负增效”,即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方法,既能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又能促进学生的身体和精神的全面发展。本文从“双减”政策的角度,论述了我国小学实施有效的语文课堂建设的对策,旨在把“双减”政策落实到具体的语文教学中,从而推动我国语文学生参与度教育的发展,保障学生的身心发展。
关键词:双减背景;小学语文;互动课堂;学生参与度
前言:
语文是一门综合、实用的学科。在小学,传统的语言教育往往是老师给学生讲课。学生主观能动性难以发挥,教学效果不佳。要创造有效的教室,老师要把学生放在第一位,并且要鼓励他们自己去学习。随着素质教育的持续深化,很多学校都在逐渐转变教学方法,由单纯的知识型人才向以德、智、体、美劳为主的复合型人才转变。
一 参与式教学概述
在当今社会发展的背景下,教师参与式教学是一种提倡师生平等地位、营造良好课堂氛围、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型教育形式。它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其最显著的特征是:一是以学生为本。在实践中,教师参与式教学改革突破了过去“以人为本”的教学模式,注重“以人为本”,注重学生主动地投入到课堂中。其次,重视课堂上的沟通与讨论。在实施参与式教学时,应为学生营造一个能够让学生参与的学习氛围,让他们能够进行交流、探讨,从而提高他们的参与性。四是如何组织课堂教学活动。在课堂讨论、小组学习和展示研究成果的过程中,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
二 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作用
(一)教学方式的优化
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往往是“灌输式”的,教师是学生的主体。同时,通过实施“师生互动”教学,使学生在课堂上的作用更加突出,师生之间的相互渗透、互相理解,使小学语文教学模式得到了进一步的优
(二)加强老师与学生的联系
传统的师生关系小学生需要倾听老师的各种建议和引导,学生和老师缺少有效的交流,这种互动的方式可以为师生间的交流创造一个良好的交流平台和环境,让学生能够更积极地和老师交流自己的观点,从而促进师生间的交流。
三 小学语文教育的现状
(一)教育思想陈腐
传统的应试教育思想是当前我国基础教育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在教学中,仍然把教师置于教学的主体地位,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总是跟随着老师的思想,缺乏自己的思想和观点,从而导致了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下降。
(二)教学方法的单一性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学方法单一是另一大难题。目前,许多语文教师的教学还停留在“说说”的教学模式,基本上都是老师的“讲授”,没有主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而,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力不会集中在学习上,从而影响到小学的教学质量。
(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兴趣低下是另一大难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偏低,这主要是由于教师的传统教育思想和教学观念的影响;而在小学阶段,由于没有形成对语文学习的正确理解,他们认为学习只是为了获得好的考试成绩,而在学习过程中,由于学习压力过大,学习效果不佳,从而影响到了小学语文的教学。
四 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师生互动高效课堂的学生参与度教学模式
(一)在语文课堂中注重交际和互动
在小学语文参与式教学中,教师要充分了解课堂中的交往、真正关心每一个学生,尊重他们的不同,适时地为他们解答问题,在课堂上进行耐心地讲解,并在课堂上进行分组讨论,以提高学生的参与感,有效地促进了小学语文的参与。在教学过程中,要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如角色扮演、多媒体辅助教学、小组合作等。例如,教师在教授《小蝌蚪找妈妈》的时候,还可以让学生按照课文的内容,进行“角色扮演”,这样就能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并能在课堂小学习到更多的知识,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在小学语文参与式教学中,应正确认识交往与互动的关系,并通过多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
(二)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为了使学生真正形成一种积极地参与式教学,教师必须在课堂上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转变传统的“唯我独尊”的教育观念,尊重和关爱学生,使学生在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小学会语言,并积极地参与到语言教学中来。在语言教学中,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使他们敢于在课堂上大放异彩,从而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要达到这一目标,就必须努力提升小学语文教师的整体素质,同时要加强对优秀教师的引进,使他们的教学水平和素质得到提高,进而形成小学语文参与式教学模式。另外,从培养方面着手,以促进教师的全面素质的提升,从而使他们在课堂上更好地运用参与式教学。
(三)营造有利于学生全面掌握语文的教学环境
要改变当前的小学语文教育现状,就需要创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以促进学生的综合语言学习。小学语文教师要从学生的兴趣、身体发展等方面入手,培养学生对语言的兴趣。
其中,生命情境的创造即是一个范例,即在语言教学中,要遵循语言的特点,同时要注重与实际生活的联系,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本文以《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为例,对人教四年级下册的教学方法进行了探讨,目的在于让同学们了解伽利略的问题,并从中体会到其善于思考的性格。用一个实际的例子来验证伽利略的问题,以及他的判断:「将两颗不同重量的铁球,从同一高度坠落,看谁先落地。」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认识到亚里士多德“真理”是错误的,而伽利略的问题和结论是正确的,所以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不能一味地相信“真理”,而应该敢于提问,用自己的方式来思考和解决问题。
结语:
总之,在“双减”的大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按照“减负增效”的思路,优化课堂教学的设计,具体从创设合适的情境、重视与学生的有效互动、整合生活元素等几个方面,营造出一种有效的语文课堂,为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实现全面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胡晓红.参与式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新课程(中),2017(5)
[2]蔡梦荔.“双减”背景下实现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思考[J].小学生(上旬刊),2022,(03):3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