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读后续写《The stone in the road》的思路与策略分析

郑皓云
  
基教小学版
2022年29期
阳春市第一中学 529500

摘要:本文通过《The stone in the road》读后续写这一课的教学工作,提出了提升学生思维能力,轻松进行写作技巧教学以及合作点评提升教学质量的策略,为培养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提供建议。

关键词:读后续写;英语综合素养;思维训练

《The stone in the road》的读后续写,这一课的内容趣味性强,人物形象各具特色、丰富立体,且通过读后续写模式,让学生与既定教学文本产生互动,调动学生思维能力,强化学生写作能力,有助于培养良好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本次课程的教学目标如下:在语言能力上培养学生写作能力与表达能力;在思维锻炼方面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与组织能力;在学习能力方面,要求学生能够读懂文章,并锻炼将个人想法续写出来的能力;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能够通过这则寓言认识到社会责任与助人为乐的意义。根据以上要求,对续写课程展开教学研究。

一、通过读后续写提升思维能力

本次课程《The stone in the road》的读后续写,教学目标应从基本的写作技巧、续写技巧教学和练习,延伸到语言思维构建过程。在英语教学中,语言思维的建立应找到落脚点,正确处理语言思维的内化及外显。教师教授非母语过程中,要兼顾续写练习的应用作用和文学性,同时也要引导学生深度思考,开动思维快车,潜移默化地将英语的语言思维体系构建起来并不断完善,实现语言和思维、读与写的共同促进,全面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1]。教师通过“导入→阅读→提炼关键点→小组讨论→续写→思考回顾→作业”教学全过程,环环相扣,持续推进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提升。在阅读课文环节,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重点句子。国王决定对国民进行测试时,国王的所思所想是:Nothing good can come to a nation whose people only complain and expect others to solve their problems.教师要求学生思考并回答,本句话中的“problems”,具体指的是什么。以及国王为何要做出这个决定,他希望从国民处得到什么样的答案,希望教化国民的是什么。学生自由回答,认为“problems”具体指代石头,而国王希望国民认识到他们对社会的责任。

《The stone in the road》的文本内容,是一个寓意深刻的故事,德育教育内涵丰富,文章故事性强,主题及人物性格非常突出。紧跟高考要求,通过续写锻炼学生思维、阅读、写作、表达综合能力,在课堂安排上可操作性性强。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从复杂的文本中提炼出人物的行动、情感和语言,在提炼的同时,也为学生后续续写提供了思路和资料,学生也可以从这三个要素入手,将自己续写中的人物形象构建起来[2]。将文中出现的人物的相关要点提炼出来,包括人物的行动actions,人物的感受feelings,以及人物的语言words。例如重要任务小女孩是如何遇见石头的呢?她的动作:struck her foot against…went sprawling…她的感受:worried。她的内心语言:“This stone is a danger to anyone who comes down the street after dark. 根据提取的信息,学生可对人物进行简单的评价。以小女孩为例,通过她的内心语言,可以发现她是kind-hearted/considerate/selfless/responsible...用分析小女孩的方式,尝试将分析所有人物,提取关键信息,做出评价。将这些信息分门别类列出来。

在情节构建方面,让学生们自由发言和讨论,教师引导学生慢慢梳理出合理的情节。在此过程中,学生从发自感性的头脑风暴,逐渐转变为深入思考,细致分析,调动逻辑思维,探讨情节是否合理,续写内容是否符合前文基调。例如在完成阅读和提取人物关键信息后,由学生自由讨论,探讨续写内容。同学们自行分析小女孩有可能做出的行动,表述出来,由教师整理在白板上。学生分析提出了以下几条可能的情节走向:女孩没有搬石头就走了;女孩没有搬动石头,非常生气,骂了一顿扔石头的人;女孩搬石头很困难,国王出来帮忙;女孩搬不动石头,最终离开了。教师逐一分析学生提出的问题。小女孩没动石头就走了,与原文女孩性格不一致;女孩没有搬动石头,非常生气,骂了一顿扔石头的人,这样的表现结合前文女孩的内心所想,是不合理的;女孩搬石头很困难,国王出来帮忙,如果看一下原文,国王出来帮助的可能性不大,续写应与原文一致;女孩搬不动石头,最终离开了,过于消极。经过教师的分析,师生共同理出一个合理的、符合人物性格的后续情节,学生的续写就有了内容支撑。

完成了人物塑造和情节构建工作,列出框架提纲,借助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让学生用丰富的语言填充内容,补足故事结局,在自己的阅读世界中充分畅想满意的答案,并用自己的笔写出来。这一过程对于学生来讲是极具挑战性的,应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发挥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思考的能力,不催不急,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充分锻炼,自行理清续写思路,检查续写成果,做出调整,改正词汇语法错误,一点一滴提高写作的品质,打好思维基础[3]。

二、将写作技巧融入读后续写教学环节

如果在教学工作中,教师直接将写作技巧教授给学生,学生恐怕无法深入认知理解,也无法灵活运用到自己的写作练习之中。教师将写作技巧巧妙融汇于教学环节之中,让学生不知不觉就听懂了、接受了,经过写作练习,就能够将技巧转化为个人能力。在本次教学中,学生专心致志提炼人物性格特点并努力从自己的语言库中提取可以评价人物的词汇句子时,教师适时抛出第一个写作基本技巧,让学生有种恍然大悟之感,在自己努力跟着教师的思路分析文章的同时已经触及了这一写作技巧,理解起来较为轻松。第二个写作技巧,也是在学生提出了不同的情节走向后,教师逐一分析这些情节是否合理之后给出的。通过教师的分析,学生了解了自己思考的方向是否存在偏差,如何调整,对写作技巧的认知更加深刻。两个写作技巧的教学都是先带着学生们理解,再进行提炼总结,效果较好[4]。

在阅读阶段,完成对小女孩的分析,在学生们思考和理解的过程中。教师顺势将第一个写作基本技巧教授给学生:特定动词和修饰语以及内心思想的词语可以使人物形象鲜明。

在学生进行续写情节分析时,师生共同探讨什么样的情节是合理的。在教师的带领下,学生脑洞大开想到的情节开始逐渐向着合理化收束,在一片讨论中,教师给出续写的第二条基本技巧:Be positive(正能量原则);Be reasonable(前后文衔接要合理);Be consistent with characters’ personalities(符合人设);Be consistent with the original story(与原文一致)。通过之前的讨论,学生已经潜移默化地接受了这些写作技巧,教师将这些技巧总结出来,学生能够快速理解并应用这些技巧。

三、通过合作点评提升读后续写教学质量

续写教学打破了传统的教师讲授灌输,学生练习,教师评价的既定流程,增加了大量的学生自由回答、小组互动、组间互动活动,让学生对文章和续写进行合作品评,共同探讨。这样的活动不仅让课堂氛围更加活跃,让写作练习不再枯燥,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生生之间互动,让学生从同学伙伴那里也能得到思路启发,即使是学习了一个词的好用法,一个句子的清晰优美,也能够让学生产生互动的趣味与成就感,有助于提升他们的互动热情和互动质量,为后续教学打下良好的氛围基础。交流也是语言能力锻炼的重要方法,增进交流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实现听说读写齐头并进。

在本次续写教学中的点评,一方面出现在小组讨论中,学生彼此要评价对方设计的后续情节是否符合续写要求;一方面出现在续写完成后的互评中。学生根据列出的要点完成续写。以小组为单位对文章进行检查。教师给出写作检查标准:在逻辑方面,续写是否根据人物性格安排后续的情节和语言?在内容方面,续写内容是否与文章给出的段首句子自然衔接?人物的情绪变化是否与前文自然衔接?在语言方面,续写使用的动词是否展示了人物性格?是否解决了所有的语法错误?

完成全部修正任务后,对本堂课进行思考、回顾。教师带领学生回顾一下整个续写流程,从阅读、讨论到分析、续写、自查。学生是否已经掌握了续写的写作技巧,是否从心底里认可自己的续写内容呢?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对文章立意进行升华。教师提出问题,当我们在公共场合面对问题时,应该直面问题,解决问题,而非忽略问题或者一味抱怨。每个人都应该具备社会责任感。

四、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读后续写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不仅要注意内容的灌输,也要注重方法的应用,让能力的培养变得潜移默化、水到渠成。教师通过情节、人物分析逐层递进推动学生思维能力发展,将一直以来较为枯燥的写作技巧教学融入课堂活动之中,再通过点评提升学生的写作质量。在英语教育中,更多地采用创意教学方式,推动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得到足够的锻炼,更好地应对未来的学习生活。

参考文献:

[1]付春红.产出导向法指导下的高中英语读后续写教学设计[J].基础外语教育,2022,24(3):55-61+111.

[2]何倩华.读后续写中凸显对高中生英语写作能力影响的实验研究[D].广州:广州大学,2022.

[3]李安琪.主位推进模式对高中英语读后续写连贯性影响的实验研究[D].广州:广州大学,2022.

[4]施丽娟.核心素养导向下高中英语读后续写能力的培养[J].中学生英语,2022(24):67-68.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