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关于双减背景下小学劳动教育评价的研究
摘要:《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明确指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坚持学生为本,回应关切,遵循教育规律、着眼学生身心健康,保障学生休息权利”。在“双减”政策背景下,如何发挥劳动教育的优势,进一步加强小学生劳动教育,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和教育管理者应该迫切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小学劳动教育;评价改革;路径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也在不断的进行改革。劳动教育对小学生品德修养的形成具有不可替代作用。发挥劳动教育优势,有效落实“双减”政策,是教育工作者应该思考的问题。在现今素质教育的背景下,贯彻落实小学素质教育离不开劳动教育的培养。而现今很多学校缺乏对于小学生劳动教育的注重度。为了更好地进行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获得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及教师需要在核心素养的背景下对小学生进行劳动教育培养。
一、班级与家庭一致共同进行劳动教育
在“双减”政策背景下,家长应该积极顺应国家政策的要求,全力促进与推动这项工作的开展。“双减”政策实施以来,学生课业负担逐渐减轻,家庭作业所占时间不断减少,小学生在家休闲时间明显增加。因此,家长应该利用小学生在家这段休闲时间,在保证充分休息的前提下,开展不同形式家庭劳动教育。小学生由于年龄尚小,身体心理都未成熟,对于家庭还有较大的依赖,这段时间正是培养孩子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意识的重要时间段。现今有些家长对于孩子十分宠溺,在家中老一辈的人更是对孩子百依百顺,孩子在家中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基本不会进行劳动。这样对于孩子的发展和教育是十分不利的,孩子的动手能力会大大降低,在家中不愿进行劳动,在学校也不愿意进行劳动。这对于进行劳动教育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因此,教师需要与家长达成一致,在家中和班级都为孩子进行劳动教育创设良好的环境。
小学生身处最多的环境便是家中和学校,老师和家长需要在这两个环境中创造好的劳动氛围和正确的劳动意识,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行为意识。教师需要与家长进行及时沟通和交流,可以定期召开家长交流会,询问孩子在家中是否劳动等等,向家长传递正确的教育观念,让家长明确,在家中也需要让孩子进行适当的劳动,例如简单的家务、倒垃圾、叠衣服等等,这些都是孩子能够做到的。教师需要与家长达成一致观念,明确不能够放任孩子,需要适当的劳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生活能力。在班级,教师可以安排每天的值日生,进行清扫班级卫生和擦黑板等等事务,在家中也需要让学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不能够在班级劳动在家里放松,那样劳动教育将不能够全面的进行和推进。家长作为孩子最好的老师,也需要做好带头作用,保持家中的整洁干净,向孩子教育劳动光荣的理念,让孩子在日常的劳动中体会家长的辛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加强实践活动设计
在当前小学教学中学生的学习任务颇为繁重,主要的精力和时间都放在课堂学习和课后的作业中,缺少团队性质的劳动教育实践活动。所以,教师应多设计合作课程,让学生学会与他人配合,提升劳动效率。并且完成劳动任务的过程中,学生的劳动意识也在逐渐形成,可以有效地实现劳动教育的教学目标。教师要强化团队实践活动的教育功能,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让学生感受到劳动的价值,这也是德育的目标,让学生在劳动教育中提升劳动技能,也要建立合作意识。举例来说,教师可以组织高年级学生到养老院进行劳动,如帮助孤寡老人给菜园的菜苗浇水、给老人打扫卫生,等等。教师要引导学生相互合作,利用小组分配的方式来完成劳动任务,如有些男孩子身体强壮,可以负责搬运一些劳动工具,或者打水等重体力活,而女孩子心思比较细腻,可以负责扫地、擦玻璃或者栽树苗,每一名学生都有自己的劳动任务,避免有一些学生虽然参与到集体劳动活动中,但是并没有融入其中,而是找个机会“开小差”,或者偷懒,造成集体劳动活动的教学效果下降。通过这种集体活动式的劳动教育,能够给学生提供劳动实践的机会,通过自己的实践理解劳动的价值。
三、建立正确的劳动评价机制
在劳动过程中,需要建立正确合适的劳动评价机制,对于学生所进行的劳动活动进行正确的评价和指导。无规矩不成方圆,劳动教育实际上也是一种教育,需要建立合适的评价过程和机制,通过这种评价方式提高学生对于劳动活动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劳动自信,感受到自己的成果被他人认可和评价,这对于学生劳动可持续性的培养是十分有利的。这种评价方式还能够调动学生的劳动欲望,帮助劳动教育更好的进行。
在班级进行劳动活动的时候,需要建立相关的劳动评价机制,对学生所做的劳动进行合适正确的评价。例如,当采用班级值日生制度的时候,由于每天是由不同的学生进行班级卫生的清洁,这一天的班级劳动与卫生是精确到个人的,教师可以设置相关的评价制度,每天对于该学生的劳动成果进行评价。评价可以由教师的意见和其他学生的意见共同组成,根据教室地面清洁度、黑板是否及时清洁、垃圾是否及时倒掉、花草是否浇水等等细节的条目进行该学生劳动的评价。在评价过程中做到客观公正透明,每星期对该周的小值日生进行劳动评价总结,比较谁的分数比较高,对分数最高的人进行相应的奖励,对于分数最低的学生则再参加下周的劳动过程等等。通过这种方式评价学生的劳动成果,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学生的劳动过程是需要通过相应的评价措施进行评价的。当学生在完成劳动活动之后,要通过相对于的评价措施了解每个学生在劳动过程中的表现,从而进行正确的劳动过程认识。教师可以在班级进行互评、自评等等,通过这种评价方式和相对应的奖惩措施调动学生对于劳动的积极性和自信心,让学生养成吃苦耐劳的劳动品质,通过劳动学会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培养自己的劳动意识。
四、结语
小学劳动教育作为“双减”政策下提出的教育方式,其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养提升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方式,有利于小学劳教育动的优化,并帮助教师、学生、家长更好地了解劳动教育对学生的培养作用。然而,要实现合理的劳动教育评价,就需要摆脱传统教学评价的“量化”思维,建立开放的、主客观结合的、个性化的、过程化的评价体系,明确评价并非目的,而是指导学生成长的工具。
参考文献:
[1]张莉.让知识在劳动中绽放智慧之花——小学劳动教育与学科知识的完美融合[J].科幻画报,2020(10):248.
[2]肖潇.核心素养下我国小学生劳动教育的现状及教育策略[J].智力,202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