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浅谈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性及优化教育路径

翁庆芬
  
基教小学版
2022年8期
广东省惠东县多祝塘田小学 516343

摘要:素质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促进中小学生的全面发展,而身心健康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在生活压力日渐增大的当今,小学生也压力倍增,他们不仅要面对繁重的课业压力,还有层出不穷的兴趣班、课后班等。虽然双减政策的提出,已经有效缓解了小学生的学习压力,但是强化身心健康教育仍然是小学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下文就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性进行简单分析,并提出优化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路径。

关键词: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校园教育

前言:

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仅是一种教育方法或手段,更是一种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在小学校园内,校方和教师都要强化素质教育理念,改善学校育人环境,优化身心健康教育模式,真正实现对小学生的综合培养。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而心理更是一个人道德修养的重要体现。因此,在当今教育体系不断改革优化的背景下,小学教育工作者要正视身心健康发展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性,并从实际出发,不断优化对小学生所开展的身心健康教育,强化教育效能。

一、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性

以个体发展角度来看,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良好的身心健康教育可以促进学生学业事业的成功,而有计划、有目的的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他们成功的重要保证[1]。

其次,教育工作者做好身心健康教育,更有利于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在身心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既要接受校园教育,又要接受家庭教育,还要面对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因此,小学生的心理状态也成为当今教育体系中重要关注的内容。教师的目的就是要将小学生带入正确的发展轨道,避免其在成长过程中养成不良的行为习惯,进而形成不良的品德。所以,在小学教育体系中,教师要从学生的发展根本出发,强化身心健康教育,充分发挥校园教育的价值和效能,促进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再者,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状态是保证学生健康成长的关键因素。提高小学生的心理素质,能够充分激发其内在潜能,培养小学生乐观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以此促进学生人格健全发展。做好身心健康教育工作,能够使学生长时间处于健康状态,无论是身体还是心理,是促进其正常生活发展的前提条件。因此,校园教育要牢牢抓住课堂这一主要渠道,强化心理健康教育,消除小学生内心存在的障碍或矛盾,使其处于心态平和、情绪稳定、举止适度的成长环境中。

二、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教育优化路径

1.校园方面

以校园教育体系而言,做好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教育是其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为了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校方要优化教育路径,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

首先,在硬件设施上,既要保证学生有广阔的学习空间,又要保证学生能时刻处在和谐的成长环境中。比如:校方可以在建筑物结构上下功夫,在校园内的墙壁上张贴校风、校训、名言警句、安全警示语等,让学生可以通过校园环境获取多方面的知识。

其次,民主和谐的精神环境也是非常重要的。校园的教育教学精神环境是指校园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及校园校风氛围等,包括小学生生活、学习和游戏的人文因素和活动空间[2]。校园内的教育工作者要永远以积极向上的态度对待小学生,使整个校园内充满正能量,这对于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与此同时,校园也可以通过组织各种活动,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比如:校方可以阶段性的组织读书会、辩论会、体育活动比赛等,让学生永远对活动有期待,以此来促进小学生不断进步,不断突破自我。

2.教师方面

教师是学生在校生活中接触到最多的人,而教师的态度也是保证身心健康教育成效的关键。在校园内开展身心健康教育活动并不仅仅是一两位专业教师的事,全体教师都要重视和参与这项工作[3]。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解惑”是为学生解决心中存在的疑难困惑;“授业”是由教师向学生传递专业知识;而“传道”则是由教师为主导,向学生传授为人之道、处世之道。只有做好这三项工作,才能从根本上体现出一个教育工作者的价值,也是为学生建立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关键。

为了强化小学生身心健康教育,教师本身要规范自己的言行。在自身与学生交谈的过程中,要注意语言行为的规范性,以自身为榜样,帮助小学生明确何为正确的习惯。比如:学生向教师问好时,教师要向其回礼。学生遇到学习生活中的困难时,教师要主动伸出援手,予以帮助,用自己的关心和关爱感染学生,真正让学生接受校园教育,以此保证校园教育质量。面对学生犯错误时,教师要以温柔劝诫为主,而不是大声呵斥、训责,避免因为教师的态度不佳影响学生对校园教育体系的认知,也避免不良态度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3.家长方面

在小学教育体系中,对于身心健康教育而言,若说校园教育是核心内容,那么家庭教育就是核心中的核心。家长最了解孩子的品性,在开展教育工作时,也更能有的放矢、准确无误。所以,为了提高小学生身心健康教育水平,家长要积极配合校方的教育方式,并结合自身孩子的特性予以辅导,以此强化身心健康教育体系的效能。

比如:教师所布置的实践性作业需要家长帮忙,家长要积极配合,及时给予孩子帮助,让孩子感受到家长对学习这件事的支持,这样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信心。当孩子犯错时,家长要及时了解情况,并积极引导,帮助孩子明确正确的语言行为习惯,规避同样错误的发生。当然,家长也要尽自己所能,帮助孩子开阔眼界,了解社会,感受社会中的人情冷暖。

比如:校园组织孩子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家长要积极配合,而非大力反对,避免校园教育体系与家庭教育体系存在偏差,影响身心健康教育成效。只有保证家庭教育与校园教育相配合,才能完善小学生教育体系,促进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结论:

综上所述,当今社会对于义务教育体系的重视程度日渐提高,校园教育也成为强化学生身心健康教育的主战场。在实际工作中,校方、教师、家长都要明确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性,并以自身的工作范畴为基础,强化教育效能,完善教育体系。校方要积极组织能够有效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活动,教师要将身心健康教育渗透于日常工作中,家长也要积极配合校方的教育工作,保证教育活动能够有效开展,促进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刘雨欣.课外体育锻炼对中小学生身心健康的促进研究[J].运动精品,2021,40(04):7-8+11.

[2]李珍,李宏.网络环境场域对小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及对策[J].西部素质教育,2020,6(08):137-138.

[3]魏冉.体育游戏兴趣对小学生身心发展的有利影响探析[J].武术研究,2020,5(01):148-150.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