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教学改革
摘要:在新课改背景下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是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需要着重关注的焦点问题,同时也是新时期教育改革创新的重要研究课题。因此,在具体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要高度关注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培养,在最大程度上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教学效率,在整体教学过程中体现出更加良好的教学成果,以此为学生综合素质提升提供必要支持。基于此,本文重点探究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核心内涵以及数学核心素养培养下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策略等相关内容。
关键词:数学核心素养;小学数学;教学改革
引言
在新形势下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需要高度关注学生核心素养培养,要充分激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主研究精神,使其全身心地融入到课堂教学过程中来,进而在充分掌握相关数学知识的基础之上也可以在教师的指引之下更灵活有效的应用相关知识,学会学以致用,融会贯通,进而在更大程度上强化其数学应用能力,这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有着关键作用。对此,需要教师把握新课改的相关内容,以数学核心素养培养为着重点充分体现出应有的教学效果。
一、数学核心素养的概述
通常所谓的数学核心素养主要指的是用数学的观点、思维方式、方法去针对现实问题进行观察、分析、解决的能力和素质。在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过程中要充分确保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不仅可以充分掌握相对应的数学知识,具备应有的数学应用技能,完成教学目标,同时更需要高度重视学生数学思维的有效形成,使学生在针对事物和社会现象进行观察和分析的过程中具备应有的数学思维方式,并且有效应用相关数学知识对现实中的问题进行解决,这样可以确保学生具备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进而真正意义上有效形成自身的数学素养。对于数学核心素养来说,在对其进行评价的过程中要有效评估学生是否具备思考问题的理性方式,是否具备发散性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同时也要检测其是否从不同的层面不同角度,针对同一事物进行看待,用创造性思维针对相关问题进行解决,是否具备稳定理性的个性和心理品质。在针对小学生进行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过程中,要确保学生可以自主探究,善于思考,有效质疑,在思维过程中可以不断的反思和探究,有更加良好的思维活动具备内驱动力,同时在创新意识创新能力方面也要有效强化,进而使学生可以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可以把相对应的实践活动进行充分融合,在更大程度上强化学生的整体问题应对能力和创新能力,在社会人际交往等方面也具备应有的创新思维,进而为其实现全面发展提供必要保障。
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兴趣进行有效激发,使学生可以在互辩过程中有效寻求最佳答案,确保学生在自我探究过程中可以实现“冲突——平衡——再冲突——再平衡”的有效循环,带着问题思考相关理论知识,从多层面进行联想观察和创造,以此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激发和调动。
二、现阶段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状
从整体情况来看,在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往往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现状不尽如人意,具体来说,其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在教学理念方面并没有充分实现创新。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往往应用灌输式教学模式,教师采取的是传统教学理念,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没有根据教学方法进行及时改进和创新,信息化技术应用不够到位,不能进行精准有效的融合,因此导致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无法得到提升。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没有得到充分的激发和调动,因此导致相关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视频的融入等等往往都没有发挥应有的效能,这样的情况对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会造成严重影响,更不利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
其次,并没有充分实现理论和实践的融合。在目前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往往更加关注理论方面的灌输,学生缺乏足够的学习兴趣,也不能有效保持持久注意力,更无法体现出自主探究、自主学习的成效,同时在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之下往往推进的是应试教育理念和相关思想,搞题海战术,这样的情况导致学生在大量习题的训练中往往缺乏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认知,某些习题难度比较高,这样的情况对于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的乐趣都会造成十分严重的影响。教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不能充分确保学生把相对应的理论知识和实践应用进行充分融合,因此导致学生缺乏足够的数学知识应用能力,这对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的有效提升会造成严重影响。
第三,学生缺乏足够的数学知识综合应用能力。要想确保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得到更有效的培养,在数学综合应用能力方面要充分强化,这是必然要求,特别是在计算能力方面要有效提升,这样才能为各方面能力的有效提高提供必要支持。但是在具体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可以看到很多学生在数学认知方面往往不够强化缺乏应有的数学思维,在数学计算能力方面比较薄弱,不能充分体现出应有的教学效果,学生也无法真正意义上有效强化自身的数学核心素养,在教育质量方面受到严重影响。从整体情况来看,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育过程中,学生往往存在比较严重的数学计算能力较差等相关问题,在计算过程中往往不够认真细致,并没有充分掌握相对应的计算方法,这样的情况对于整体教学质量和效率都会造成十分严重的影响。同时学生也没有充分具备应有的数学学习意识和数学思维。因此在针对相关计算问题进行解决的过程中,就把良好的思路和数学思维,这样的情况对于学生数学学习质量的提升会造成严重影响。
三、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策略分析
要想确保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能够得到有效培养,为其数学综合应用能力的增强提供必要保障,在具体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学情情况和实际发展特点进一步优化和完善相应的教学方法教学策略,在教学实践中要进行切实改革和有效优化,这样才能确保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得到充分的激发和调动,进而在充分具备自主探究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基础之上把相关数据知识灵活应用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来,进而充分实现学以致用,这样才能更有效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为其数学综合应用能力的提高奠定坚实基础。具体来说,在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策略方面可以落实以下几方面内容。
(一)创建生活情境,使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得到充分激发
要想确保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能够得到有效培养,其基本前提就是要充分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融入欲望,使其自觉自愿的融入到课堂教学过程中来,这样才能为其学习目标的有效落实提供必要条件。在新课标中更加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着重针对教学理念进行有效创新,充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自主探究精神,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具体教学环节可以有效打造与学生相适应的生活化情境,在更大程度上激发和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生活感知,把相对应的数学知识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充分融合,让生活的第二课堂作用得到更有效强化,进而使学生更充分地学习相关数学知识,并且灵活有效地应用在实践中来,通过生活元素进一步有效融合相关数学知识,以此可以确保知识和生活进行更有机的联系和互相渗透,为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调动提供必要保障。
例如,在针对比例尺等相关教学内容进行推进的过程中,可以有针对性地融入学生的实际生活,把学生身边的环境作为教学资源让学生到生活中去测量自己的书本的长度宽度高度,然后有针对性地结合比例尺画出相对应的平面图,通过这种生活知识的有效引导和数学知识的充分融入,这样可以把抽象理论知识转化成为具体生动可感的实际生活形象,进而在这种生活化教学情境之中使学生更充分认识到数学知识学习的乐趣和实用性。与此同时,也可以有效引导学生对生活中的相关问题进行解决,让相关数学知识成为解决生活问题的一把钥匙。
又如,在针对统计学相关知识进行学习之后,可以通过多媒体呈现的形式对于足球视频进行有效播放,让学生针对哪一方进球数比较多进行相应统计,通过让学生亲身实践且参与到生活实际操作过程中来,这样可以使统计学的相关知识和实际应用更加紧密的结合,同时有效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究欲望,进而从根本上强化其数学知识掌握程度,为其实践能力的提高奠定基础。
(二)有效创设信息化教学环境,让教学效率得到切实提升
在针对小学生进行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过程中,要确保学生具备应有的问题解决能力和探究能力,使学生的思维方式得到有效改进和创新,这样才能更充分适应新课改的相关要求,为其数学核心素养的有效培养提供必要保障。在此背景之下,可以有效利用信息化技术打造多媒体教学环境,让学生在真实可感的教学情境之中更充分认识到相关知识的形象性,生动性,可感性,进而为其理论知识的深刻掌握和应用等提供必要保障。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创设让学生积极有效地融入其中,这样可以把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成为生动可感的形象,进而突破教学工作面临的各类难点问题。
例如,在针对克和千克等相关单位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灌输式教学,学生对于相关单位往往没有明确的感知和深刻的记忆,在这样的情况下可以有效应用多媒体课件的形式,通过生动形象的单位展示,且对应相对应的物体,这样可以让学生更深刻理解和记忆相关单位,从而把抽象的理论知识变成生动可感的形象,以此可以进一步有效强化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同时教师进一步创设相对应的问题:例如,到超市中买了,每袋500克的盐,一共买了5袋,一共买了多少克的盐?通过这种问题情境的创设让学生更充分了解克和千克之间的单位换算规律,然后利用多媒体呈现的形式让学生更有效明确两者的转换关系,以此可以进一步深化学生的数学知识掌握程度。与此同时也可以把相对应的知识和问题进行有效融合,这样可以改变传统枯燥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更有积极性和主动性的进行相关问题的探究和解决,进而激发其数学学习热情,这对于学生数学学校提升有着关键作用,同时为其核心素养的有效培养提供必要保障。
(三)有效通过应用题的讲解,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针对应用题等相关内容进行有效讲解,让学生具备应有的数学知识应用能力,这是关键所在。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效通过问题设计和应用题创建等形式让学生在具体学习过程中可以自主探究、自主实践,积极自主解决相关问题,这样才能体现出理论知识和实践应用的充分结合,让学生具备学以致用的能力,从而在潜移默化之中强化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这对于数学核心素养的有效培养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好学生的调研和分析,要与学生进行密切的沟通和交流,了解学生的想法和意见,构建更加和谐高效的平等课堂,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要确保学生具备应有的问题思考意识和认知,积极主动的进行探索和问题思考,然后让学生在身临其境的背景之下养成更加良好的学习习惯,有更为完善的学习方法,这样才能更有效的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例如,在针对行程应用题进行讲解时,教师可以有效举出相对应的实践例子,为学生创设相对应的问题情境,通过应用题的有效解答和深入探究确保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有效提高。可以设置这样的应用题:某周末小明一家人去看望奶奶,小明家到奶奶家的距离是157千米,小明一家在早上9:00出发,在途中服务区休息20分钟,服务区距离奶奶家有85千米,请问小明一家开车的平均速度是多少?在该应用题解答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针对哪些是有用条件进行充分明确,同时要明确哪些是隐藏条件,然后结合公式转换明确相关条件,通过该类问题的有效引导,可以在实际应用题的解答过程中让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之中进一步有效思考,速度乘以时间等于总路程的相关公式,利用这个公式进行实际应用题的有效解答,这样可以使学生更充分具备应有的数学思维,同时在思考和探究的过程中强化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让学生在情境之中思考相关问题,并且积极有效的分享自身的观点,这样可以确保学生可以更充分实现学以致用,为其数学应用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础,同时也可以在整体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进一步有效提升课堂学习效率。
(四)注重做好教学评价,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
在针对小学生进行数学核心素养培养过程中,在教学评价方面要体现出针对性,实效性和可行性,要确保学生通过相对应的评价可以在更大程度上提升自身的学习效率,实现查漏补缺,不断的优化和调整,实现深度学习,这样才能实现更加良好的成长和进步。在评价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尽可能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生生评价,然后在整体评价过程中让学生积极性和自主探究精神得到充分的激发和调动。
例如,在对分数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们通过合作小组的学习模式画出来长方形的纸张,然后让学生在上面折一折、画一画,形成全新的分数,然后引导学生们通过合作探究的形式有效阐述自身做的分数内容,并且有效讲解。在这个过程中要有效渗透数形结合思想,之后邀请小组长针对本组研究成果和学习内容进行分享,并且做出自我评价和生生评价,之后在教师的总的评价和点拨过程中让学生充分明确自身的优势和不足,然后在查漏补缺的过程中让学生认识到自身问题的根源,然后在教师的指引和自主探究的背景之下,实现不断的改进和完善,从而进一步深化自身对于分数知识的理解和认知程度,并且学会切实应用相关知识,进而为其数学思维和数学应用能力增强提供必要保障。在教师的评价过程中,要强化正向评价和鼓励评价,让学生具备应有的学习信心和成就感,从而爱上数学,这对于数学学习效率的提升有质的作用。
四、结束语
由上文探究可以充分看出,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有着关键作用,同时也是新课改的必然要求。对此,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主观能动性和自主探究精神得到激发,在多媒体情境问题情境的引导之下让学生把理论知识用在实践中,进而强化其数学综合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殷素银.学科核心素养视域下高效小学数学教学策略[J].华夏教师,2019(8):39-40.
[2]范建均.让数学融入生活——浅谈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小学数学教学[J].名师在线,2018(31):57-58.
[3]洪亮.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在小学数学中的渗透路径探析[J].中国教育学刊,2017(6):72-74.
[4]钱英.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教学改革模式探讨[J].中华少年,2019(13):62-62.
[5]张勇.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策略分析[J].考试周刊,2017(41):117-117.
[6]李星云.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教师课程体系建构[J].教育理论与实践:中小学教育教学版,2016(4):45-48.
[7]郭晓明.从核心素养到课程的模式探讨——基于整体支配与部分渗透模式的比较[J].中国教育学刊,2016(11):44-47.
[8]汤艳玲.基于核心素养,培养创新思维——浅析小学数学教学策略[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2):102-102.
作者简介:翟意茹(1995—),女,蒙古族,赤峰市宁城县人,本科,教师,研究方向:小学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