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基于某地铁公司实例对国内绿色债券发行的研究

杨邦文
  
财讯
2017年8期

打开文本图片集

绿色债券作为一种创新融资工具,在支持绿色项目建设,优化企业融资环境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本文主要结合地铁公司发行绿色债券的实践经验,从发行人、绿色项目界定、绿色项目认证和政策扶持等方面提出一些建议,希望可以促进绿色债券市场良性发展同时,可以集中更多优质资源支持绿色项目建设和运营。

绿色债券 优化 融资环境

从2015年底央行宣布在银行间债券市场推出绿色金融债券以来,各种绿色债券在我国纷纷登场。2016年10月,在交易商协会的大力支持下,某地铁公司抢抓机遇,认真领会政策意图,精心设计产品结构,选聘专业认证机构,成功获取绿色中票注册通知书,并顺利发行首期20亿元“债贷基”模式的绿色中票,起到了良好的示范效应。

引言

绿色债券是指将募集的資金用于符合规定的绿色产业项目或者为这些项目进行再融资的债券。绿色债券一般分为绿色金融债、绿色企业债、绿色公司债,相较于非绿色债券,其募集资金主要投向节能、污染防治、资源节约与循环利用、清洁交通、清洁能源、生态保护等环保效益较高的项目,较易受到政府支持。

绿色债券最早出现在欧洲,2007年欧洲投资银行首次发行了绿色债券。随后,随着投资者对环境问题关注度的日益提高,绿色债券市场规模得以快速发展,发行主体不断扩容,发行品种也更加多样,2015年绿色债券在全球的发行量达到了418亿美元。国内绿色债券的发展则处于刚刚起步阶段,但因为这些年国内对环境问题的重视程度较高,因此发展也较为迅速。2015年7月,我国第一只真正的绿色企业债券由新疆金风科技在香港联交所发行,到2016年,国内绿色债券发行量已经达到2380亿人民币,约占全球绿色债券发行规模的39%,国内绿色债券市场规模已经跃居全球第一。

绿色债券的蓬勃发展也推动了相关配套法规的出台。国际上绿色债券发行主要参考国际资本市场协会与国际金融机构合作推出绿色债券原则(GBP),以及由气候债券倡议组织开发的气候债券标准(CBS),GBP和CBS为债券的评估、资金监管、信息披露给出了指导意见,从而确保债券募集资金用于绿色环保项目。国内市场绿色债券的发行相关规范则主要有央行2015年12月22日出台的《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绿色金融债券的公告》规定,国家发改委2015年12月23日发布的《绿色债券发行指引》,以及今年3月份交易商协会和证监会分别发布的《非金融企业历史债务融资工具业务指引》、《关于支持绿色债券发行的指导意见》,给我国绿色金融债、绿色企业债以及绿色公司债等的发行在发行申请、资金监管、信息披露等方面提出了指导意见,以促进我国绿色债券市场的规范发展。

根据国家“十三五”规划,“绿色”将成为我国未来发展主题色,2016年4月份《巴黎协定》的签署更是表明我国应对气候变化,追求绿色、低碳发展的决心。因此,可以预见未来我国绿色产业项目发展前景远大,绿色项目融资需求旺盛,绿色债券市场规模将持续增加。

地铁等轨道交通的规模化和集约化能有效节约能源消耗,并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属于绿色项目中的清洁交通。鉴于轨道交通资金需求巨大、融资困难的实际特点,本文将结合地铁公司发行绿色债券的实践经验,对地铁等轨道交通绿色债券的发行进行探讨,给出建议。

地铁绿色债券发行所具有的意义

相对于传统债券来说,绿色债券具备与地铁项目特质相匹配的融资服务能力,拥有审批效率高、债券期限长、发行利率低等明显优势,有助于缓解地铁项目融资难、融资贵的局面,有效助推地铁项目拓宽融资渠道,在降低绿色项目融资成本和展现企业社会价值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1)拓宽绿色项目融资渠道。绿色债券是在传统债券融资基础上,通过创新债券融资品种,进一步拓宽绿色项目直接融资渠道,解决绿色项目融资难问题。交易商协会高度重视绿色债券的发行工作,专门为绿色债券发行人开辟专门审批通道。此次发行“债贷基”模式的地铁公司就享受了这一优先待遇,此举为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开辟了新的融资渠道。

(2)降低绿色项目融资成本。绿色债券作为交易商协会重点推广的创新债券品种,也得到了市场投资者的高度认可。在某地铁公司发行绿色中票的过程中,投资者响应积极,最终发行成本不仅低于同期同级别普通中票利率,亦远低于同期银行贷款基准利率,可以说绿色中票在降低绿色项目融资成本方面的效应是非常显著的。

(3)展现企业社会价值。城市轨道交通项目通过构建低碳环保的交通出行方式,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具有良好的社会效应。交易商协会将城市轨道交通纳入绿色债券支持目录,要通过专业机构的绿色认证评估,量化地铁项目的涉绿程度,吻合主管机构的倡导方向。通过绿色项目认证且成功发行绿色债券,不仅彰显企业社会价值,还提升了企业的良好形象。

案例——某地铁公司绿色债券发行

某地铁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是2007年5月经当地政府批准成立的大型国有独资企业,经政府授权负责该市轨道交通的建设、运营、管理和融资。公司主营该市轨道交通的投融资、建设和运营以及配套土地及物业的开发业务,收入主要来源于地铁运营收入和物业广告等其他收入。

2016年10月,该公司成功发行了首期20亿元“债贷基”模式的绿色中票。从项目评估与筛选、募集资金使用与管理、信息披露与报告、组织与治理等四个方面对该公司此次债券的发行进行分析,阐明发行绿色债券对轨道交通项目建设的重要意义。

(1)项目评估与筛选

绿色债券要求募集资金用于绿色项目,公司此次发行绿色中票募集的资金主要用于公司轨道交通A、B、C三条线路的建设。轨道交通载客量大,减少了出行人员对私家车、出租车等其他交通工具的依赖,通过规模化节约了能源消耗,有效降低大气污染物排放。预计三条线路投运后,A线路年均客运量可达6177,29万人次,代替其他交通方式客运工作量33975.09万人公里;B线路年均客运量可达12429.13万人次,代替其他交通方式客运工作量87003.93万人公里;C线路年均客运量可达3017.64万人次,代替其他交通方式客运工作量15088,21万人公里。

从能耗水平、二氧化碳排放、污染物减排效果等三个方面,评估A、B、C三条线路的环保效益。评估主要基于以下假设:

a如出行人员不选择地铁出行方式,预测出行需求总量不变且将100%被其他交通方式替代;

b公共交通分摊率目标值已达成,公交车与私人交通工具(私家车、出租车)的分配系数为4:6,在测算期恒定;

c同种交通工具在单位时间内(如每天)的载客人数是波动的,但波动服从均值复归原理,即标准载客数是对波动值的最佳估计;

d假设当地公交车载员复归均值为25人/车,私家车、出租车载员复归均值为1.5人/车;

e不同能源品类的不同交通工具单位平均标准煤消耗量如表1,标准能耗等同于实际能耗均值,且在测算期恒定;

f路面交通工具(如公交车、私家车、出租车)排放执行欧III标准;

g不同能源对标准煤的折算系数、各污染物排放因子是已知的,且在测算期是恒定的;同种交通工具所消耗的能源品类不同,通过加权可获知该种交通工具的平均能耗,且加权值是平均能耗的最佳估计。

(1)节能效果

轨道交通承担的全部为客运交通,因此,选择单位客运周转量(人公里)的能耗消耗水平作为节能效果的评价要素。依据《综合能耗计算通则》(GB/T 2589-2008),将不同项目能耗折算为每千克热值为7000千卡的标准煤,比较募投项目与其他交通工具的节能效果。

将各交通工具的每百公里标准能耗(包括汽油、柴油、天然气、电力以及混合动力等多种动力),与确定的标准煤折算系数相乘,即可得出不同交通工具、不同能源品类的标准煤消耗量;将该消耗量除以按照标准载客数估计的客运工作量,再进行加权平均,即可得出每一交通工具的单位平均标准煤消耗量(gce/人公里)。

根据公开的信息查询得私家车、出租车、公交车与地铁的能耗,然后以单位平均标准煤消耗量(gce/人公里)为标准折算并加权平均,将之与地铁的平均标准煤消耗量相比较,即可得出地铁相对于其他交通工具的节能系数。测算结果见表1,地铁相对私家车、出租车、公交车的加权平均节能系数分别为39,24、36.17和15.81,即地铁相对于私家车、出租车、公交车分别节能97.52%、97.31%和94.05%。据预计,募投项目A、B、C三线路投运后年均可完成136,067,23万人公里的客运工作量,将此客运工作量根据假设b按照公交车与私人交通工具(出租车、私家车)4:6的比例分摊,可得项目将节省48,449.06吨标准煤,节能效果显著。

(2)二氧化碳减排效果

公交车、出租车、私家车等路面交通工具多采用汽油、柴油等化石燃料,化石燃料的焚烧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增加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浓度。二氧化碳吸收地面长波辐射的能力很强,具有良好的热辐射隔绝作用,是全球温室效应的主要诱因。轨道交通主要靠电力牵引,没有二氧化碳的直接排放,在替代其他交通工具节约能源的同时也减少了这部分能源的二氧化碳排放。

根據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推荐碳排放系数,1吨标准煤燃烧完全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CO2)”的“碳(C)”排放系数(单位:吨碳/吨标煤)为0.67。根据A、B、C三条线路投运后将节省48,449.06吨标准煤,项目将减排32524.64吨“碳”,即减排二氧化碳119,023,20吨,能有效帮助减缓温室效应。

(3)污染物排放减排效果

地铁在替代公交车、出租车、私家车等交通工具的同时,也帮助减少了这部分交通工具燃烧汽油、柴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所产生的大气污染物。测算地铁投运后所承担的客运量,估算若采用其他交通工具承担这部分客运量,产生的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即为地铁减排的大气污染物。机动车尾气中所含的大气污染物主要有:氮氧化物(NOx)、二氧化硫(SO2)、一氧化碳(CO)、挥发性有机物(以NMVOC测度)、颗粒物(PM10)等。

根据假设f,采用欧III排放标准(即对应国III标准)进行相关污染物核算,并选取单位轨道交通里程产生的年度大气污染物减排量作为污染物减排水平的评价指标。

考虑到不同交通工具在不同排放标准、不同路况和不同行驶状态过程中,其污染物排放存在差异,因此污染物排放量的测算采用了排放因子法测算。本文基于蔡皓和谢绍东(2010)等学者的研究结果,充分考虑了不同机动车、不同排放标准、城市路况等具体因素的影响,采用了COPERT4模型确定排放因子,并测算了污染物排放量,结果见表2。

三条线路的投运,每年可减少氮氧化物(NOx)排放量352.69吨、二氧化硫(SO2)排放量14.15吨、一氧化碳(CO)排放量2573.30吨、NMVOC排放量827,29吨、PM10排放量17.42吨,有助于减少大气污染。

三条地铁线路的建设能有效节约能耗,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以及大气污染物的排放,项目具有绿色属性,属于《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中的“清洁交通范畴”,符合绿色债券发行要求。不过,考虑到此次募集资金规模只占实际建设所需资金的较小部分,募集资金带来的节能减排效果将低于上述测算值。

(2)募集资金使用与管理

绿色债券对于募集资金的用途具有明确的规定,资金应用于绿色产业项目,做到专款专用。为确保募集资金的规范使用与管理,公司针对企业债券的发行,制定了《资金管理办法》和《资金监管协议》,对募对募集资金的账户设立与监管、资金提取、资金支出、资金偿还等流程均做出了明确规定。对于募集资金可能的用途变更,公司也规定会及时在中国货币网、上海清算所网站和其他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指定的平台上披露。

(3)信息披露与报告

公司制定了《公司债务融资工具信息披露事务管理制度》,具有完善的信息披露制度。同时,在募集说明书中,承诺将于每年4月30日前披露上一年度募集资金使用情况、项目简介、经审计的财务报告及母公司会计报表;每年8月31日前,披露本年度上半年募集资金使用情况、半年报和项目简介,在持续信息披露与报告方面符合绿色债券认证的基本要求。

(4)组织与治理

良好的组织与治理结构,有助于公司组织绿色债券的顺利发行。公司目前设置有股东大会、董事会和监事会,制定了相关议事规程与职责权限,三会制度较为完善;作为当地国资委的下属企业,公司非职工董事、监事及高管则主要由省国资委委派或推荐。日常资金管理及融资管理方面,公司制定了《公司资金管理办法》;投资方面,公司建设性投资主要依据当地年度城建计划和公司年度经营计划开展,项目的筛选由当地政府机关负责。整体看,公司组织结构较完善,内控制度较为健全。

通过上述四个方面的分析,可认为该公司项目绿色属性明显、募集资金管理规范,能确保用于绿色项目、信息的披露与报告及时全面、公司组织与治理结构完善,发行的绿色中期票据符合绿色债券认证要求。

绿色中票作为一种新的债券工具,申报受理及审核效率更高,相较于普通债券工具发行耗时更短,此次绿色中票的顺利发行为公司融资开辟了新的渠道,而且此次绿色中票融资成本为3.35%,比当期同类中票低了50至60bp,有效降低了公司A、B、C三条线路的融资成本。另外,此次项目被成功认证为绿色项目,体现了社会对轨道交通这种绿色出行方式的认可,彰显了公司的社会价值,也提升了公司的良好形象。不过,尽管公司此次绿色债券发行取得了巨大成功,但也暴露出国内绿色债券市场还存在着诸多不足,如制度有待完善,品种有待丰富,体系有待建全等。

完善绿色债券发行的几点建议

我国绿色债券刚刚起步,但是发展势头迅猛,为进一步促进绿色债券市场健康有序发展,本文从发行主体、绿色项目界定、绿色项目认证和政策扶持等方面提出一些浅显建议。

(1)适度宽松绿色企业条件,鼓励更多企业发行绿色债券

目前,企业发行绿色债券除符合绿色债券发行指引或办法的相关规定外,还需满足债券发行的原有政策规范要求,这就没有充分凸显绿色债券发行人的优势。为帮助更多绿色企业通过绿色债券渠道筹集资金,在有效防范风险的前提下,将绿色债券发行指引与原有债券发行政策有机结合,对发行主体实行“宽进”,可以考虑适当降低净利润、资产负债率、主体评级等指标要求,把原来不满足发行企业债的绿色企业放进来,让更多的绿色企业分享绿色债券这块蛋糕。

(2)规范绿色项目界定范畴,有效规避“洗绿”风险

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发布了《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2015年版)》,明确了绿色债券支持项目范围。经过近一年快速发展,我国绿色债券发行规模持续攀高,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绿色债券市场。但现行目录范围较广、层级划分不明显,绿色项目认定标准不统一,不能使投资人对绿色项目一目了然,难以把握。建议绿色项目实行“严出”管制,从项目筛选、建设、运营、绿色效益指标考核等作出较为严格的要求,杜绝绿色程度低、成色差的绿色项目及关联产业混入目录。

(3)加强绿色项目认证管理、建立标准化认证体系

地铁行业作为绿色项目之一,它有别于其他的绿色项目,有必要从不同维度对绿色项目进行综合分析,单个绿色项目需设立相对稳定的评价指标,从分类分项上予以区分。首先按行业大类制定打分标准,从行业上评定绿色程度;其次在行业内细分单个项目,采用行业标准计算项目绿色数量;最后综合两者打分,形成绿色项目的最终分数。按分数从高到低的划分档次,具有显著绿色概念特征的项目评级为A级,具有部分绿色概念特征的项目评级为B级,以此类推。通过层级管理,可以引导投资者更青睐绿色债券投资,集中优质资源支持真正绿色项目。

(4)呼吁政府及金融监管部门对绿色项目提供政策扶持

绿色债券作为一个金融创新产品,对环境的改善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绿色债券市场的良性发展,离不开各个方面的大力支持。一是金融监管部门应制定激励机制,支持商业银行通过“债贷基组合”等模式,为绿色项目提供一揽子融资支持;二是进一步鼓励金融机构投资绿色债券,增加金融机构选择绿色项目的自主权,单列年度绿色债券投资安排,一方面降低绿色企业与非绿企业债券发行竞争压力,另一方面增进绿色企业间的“平辈压力”,确保真正优质的绿色企业能实现低成本融资;三是倡导地方政府出台财稅扶持政策,通过投资补助、税收减免、债券贴息等方式帮助投资者达到合理回报率。同时,也可帮助降低绿色债券的发行成本,优化企业融资环境;四是鼓励地方政府设立地方绿色债券担保基金,优先用于绿色债券增信,降低绿色债券的违约风险,吸引更多资金投资绿色债券。

[1]国家发展改革委.绿色债券发行指引(发改办财金[2015]3504号文),2015

[2]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绿色金融债券的公告及其附录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2015年版),2015

[3]王遥,徐楠.中国绿色债券发展及中外标准比较研究[J].金融论坛,2016(2):29-38.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