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复述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
摘要:近些年以来,小学语文作为基础学科,借助语文教学培养学生们的识字能力、语言能力、逻辑思维等素养逐渐成为了教育界内的一种共识与共同任务目标。在这样的背景下,有关复述能力的培养要求也进入了小学语文教师的视野当中,并希望借此提高小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让他们在复述中得到语文素养的提升。为此,本文结合复述能力的内涵,提出了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复述能力的有效策略,包括利用故事规律,引导学生学习语言、利用思维导图,理清学生复述思路、利用教材文本,学习曲折复述方式、利用词语系统,提升学生复述能力,以期为小学语文教师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复述能力;思维导图;教材文本;学习语言
现阶段,在新课标视域下,口语表达这种能力已经成为了学生们一种不可或缺的技能,更是当前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的一个重点目标。而在口语表达培养过程中,复述则属于一个有效的形式,并且在学生沟通、互动和交流当中具有重要作用,良好复述能力通过能够提升小学生在社会交往中的水平。因此怎样通过语文教学培养小学生复述能力便开始备受关注。这就要求教师基于语言角度出发,引导学生们在交流互动期间运用简单清晰的语言方式来表达自身观点,借助复述能力的培养,提高小学生口语表达水平,奠定小学生日后学习语文知识和与他人交往的基础。
一、复述能力的内涵分析
复述就是指一种用于训练学生思维能力,提升语言表达水平的方法。在对复述内容理解的同时,运用条理性文字进行叙述,并保持通顺性。复述属于口语训练当中的一种有效方式,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提升表达能力,优化概括能力。同时复述能力还与学生们的口语表达存在密切关联,教师在培养学生复述能力期间,还应当对语言文本进行充分把控,促使学生们可以充分掌握其中重点,精准抓取其中关键信息。其次,就是需要确保学生们的口语流畅性与条理清晰性。最后,还应当把握好句式之间存在的联系,确保语言运用的精准。满足这些条件,才能够获取更好的复述能力培养效果。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复述能力的有效策略分析
(一)利用故事规律,引导学生学习语言
复述过程也属于学生学习与运用语言文字的一个过程。在此期间,学习占据首要位置,运用则占据次要位置。在一些故事题材的文章当中,存在各种各样的语言表达范式,其中的每种特殊语言表达方式,都具有独特的表达效果,因此值得小学生学习与内化。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四年级下《盘古开天地》一课时,其中的第四段内容描写了盘古累到之后身体出现的巨大变化,想象十分奇特且句式十分公正。在复述过程中如果仅仅停留于文本中所运用的语言则会出现文字“不尽其用”的效果。而教师则可以借此培养学生们的复述能力,引导他们复述文中的句式内容,并要求他们继续想想其他可能出现的神奇画面。学生们在文章句式的思考与想象过程中,能够充分理解文章表达的语气和神态,促使他们体会到神话故事独有的魅力,并学会利用神话故事中的规律来进行复述和语言表达。
(二)利用思维导图,理清学生复述思路
大部分学生在复述期间都可能出现表达不清晰、思路不流畅、逻辑混乱的情况,这主要就是因为他们对文章脉络不够清晰。因此教师便可借助思维导图的引进,为学生们梳理文章脉络,借助图片方式或概括性文字,建立起完善的文章内容体系,从中帮助学生在复述练习中理清思路[1]。例如:在学习人教版一年级下《棉花姑娘》一课时,文中讲述的内容主要就是棉花姑娘之所以生病,是由于叶子上方出现了大量蚜虫,于是棉花姑娘希望可以找到帮他治病的人。她开始希望燕子可以帮助她捉到害虫,但燕子却说它只能捉到空中害虫;啄木鸟则只能捉到树干内部的害虫;青蛙则只能捉到田间害虫。最终来了一些七星瓢虫,帮助治好了棉花姑娘的疾病。在这篇文章当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小动物,对于低年级小学生来说,他们十分容易混淆,因此教师便可借助思维导图,为他们展示这些动物与棉花的图片,并在其中建立起相互之间的联系,从而帮助学生理顺复述文章的思路。
(三)利用教材文本,学习曲折复述方式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一些故事情节一波三折且出其不意的文章内容来培养小学生复述能力,这样也能够让学生们在复述过程中感受到语言表达的魅力所在[2]。例如:在教学五年级上《牛郎织女(一)》和《牛郎织女(二)》时,教师便可利用这两篇文章中的故事情节带领学生们复述练习。这篇文章属于我国的传统故事,截止今日已经流传上千年。故事当中的主人公牛郎和织女二人历经了重重磨难,最终化成了两个星星,间隔漫长的银河,只有每年的七月初七晚上才可以借助喜鹊搭起的鹊桥天上相会。这篇神话故事有着跌宕起伏的情节,十分容易激发学生们的情感共鸣,因此教学中教师便可借助情节复述的方式,引导学生们自由想象进行复述练习,这样能够扩展他们的复述渠道,也能够提升他们的语言总结能力。
(四)利用词语系统,提升学生复述能力
在语文教材当中,一些文本还经常会采取对比方式来呈现不同形象,并在其中传递出了浓厚的情感色彩。而这部分文本信息通常可以分成两种类型的语言系统,分别是赞扬英雄主义和批判鄙陋贪婪的人。因此教师也可借助这些文本中的词语系统培养学生复述能力[3]。例如:在学习人教版三年级下《守株待兔》这个寓言故事时,教师便可引导学生们把握文章中描写农夫时的词语系统,借助结合故障当中的矛盾与冲突,提取并复述文章内的关键信息,比如兔子、守株、不干活等等。教师还可指导他们结合这些词语系统内不同的情感元素和角色对象,帮助他们奠定复述中的故事基调,促使他们借助文中关键信息,在头脑中联想出完整的故事,从而促进他们复述能力的提高。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复述能力可以有效促进他们语文素养的发展,因此需要教师结合小学生特征与能力,选择适宜的文本内容与复述训练方法,通过复述能力培养提高小学生语言表达素养。
参考文献:
[1] 王秀娟. 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复述能力的培养策略[J]. 语文建设,2023(16):76-78.
[2] 胡亚青. 小学语文课堂培养学生复述能力的策略思考[J]. 新课程,2021(44):133.
[3] 朱凤玉. 刍议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复述能力的培养路径[J]. 家长(上旬刊),2020(7):172-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