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浅谈水印木刻版画教学

——以岭南师范学院美术系版画专业方向为例

刘启红
  
白云媒体号
2023年6期
岭南师范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 湛江 524048

摘要:岭南师范学院美术系版画专业方向从2012级美术学的学生中开始选拔招生,至今已经有十届学生。版画专业一开始就开设有黑白木刻、水印木刻、油印套色、丝网版画、铜版画、综合版画等版种,在同类学校中开设的版种相对比较齐全。水印木刻作为其中一门专业必修课,经过了多次的教学改革,不断的在实践中完善,形成了一套比较系统的教学方法。文章提出教学中要注重传统,深入研习,阐述了传承的重要性;还提出教学中注意技法的全面练习;对水印木刻版画的临摹、小幅版画及大幅版画的创作、理论研究与创作实践等都进行了比较深入的阐述与解读,比较客观的梳理了岭南师范学院水印木刻版画教学的全过程。文章对于丰富高校水印木刻版画的教学方法,提升高校水印木刻版画的教学水平具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水印木刻   版画  版画教学  改革与研究

在水印木刻版画的具体教学过程中,我们主要围绕传统与现代,技术与艺术,临摹与创作,创新与实践等几个方面展开。

一、注重传承,深入研习。

1.深入了解中国版画史,尤其是中国水印木刻版画史。在学习水印木刻版画进入实践环节之前我们会给学生先梳理中国水印木刻版画的历史,并以图文并茂的方式给学生讲解传统水印木刻版画,使学生对中国水印木刻版画的历史有比较全面的深入了解。讲述传统水印木刻版画我们重点选择桃花坞、杨柳青、杨家埠、朵云轩等地方创作的作品进行讲解。

2.开阔眼界,欣赏经典水印木刻版画作品。对现当代经典水印木刻版画作品的欣赏和分析是我们课程特别重要的内容,老师让学生欣赏的过程中会按年代,按区域,按个案等进行分类阐述讲解,在讲解中使学生对现当代水印木刻版画横向和纵向的对比有比较全面的认识。

二、注重技法,全面练习。

水印木刻版画技法的学习是为了下一阶段顺利临摹一幅作品和自己创作作品做准备,对于技法的学习我们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浅墨色的印制。墨色在水印木刻版画中是比较常用的,浅墨色则是其中之一。如何印制浅墨色,需要根据画面的需求进行,而练习过程中一般要求学生通过2-3遍印制出浅墨色,因此印制第一遍的时候墨色一定要控制好,尽可能浅一些,然后通过2-3次的叠加,最终形成需要的浅墨色效果。

2.中度墨色印制 。中度墨色的印制和浅墨色的印制比较接近,主要是通过叠加完成,只是第一次上墨的时候墨色要深一些而已。

3.深度墨色印制。深度墨色的印制技术和前面是一样的,但是深度墨色的印制比前面两种印制难度要大一些,因为在印制深度墨色的过程中,我们为了追求墨色的厚度,一般不是一遍完成,需要多次完成,因此在层层叠加的过程中对于纸张水分的把握,对于木板版面的干湿程度都更为讲究,既要保证印出来的墨色温润,又要控制好水分,不让墨色渗开。

4.浅蓝色印制。我们选择蓝色只是作为一个举例,并没有特别的含义,学生可以选择任何一种颜色练习。在浅蓝色的印制过程中要注意因为颜料颗粒的缘故,所以印制颜色和墨色会有一定的区别,印制颜色需要纸的水分更充分一些,刷在板子上也可以湿润一些,这样纸张吸收起来才更加顺畅,如果纸张或者版面太干都不利于颜色的吸附。

5.中度蓝色印制。中度颜色的印制,其实就是在浅蓝色印制的基础上注意颜色的加深,但是这个过程中要注意的是由于颜色的加深,颜料颗粒的增加,印制的时候应该水分要大一些,润一些。

6.深蓝色印制。深蓝色的印制是这三者印制中最难的,因为我们印制的过程中要考虑颜色的厚度和滋润度,所以一般不会直接用最深的蓝色去印制,而是逐层叠加,最终形成很深的一种蓝色。因此第一遍的蓝色深度的选择很重要,如果太浅要不断增加颜色深度,印制出来可能不太均匀,如果太深一两次印完可能就没有了厚重感。有时候为了画面的需要我们一般要印五六遍,甚至更多遍。

7.墨色渐变印制。墨色渐变是在艺术创作中经常运用到的,很多时候了为了体现前后空间,体现立体等,我们都会运用到渐变。墨色渐变有两种印制方法:一种是从深到浅印,一种是从浅到深印。从深到浅意思就是一开始我们的毛刷沾墨的时候是选择深色墨上木板,然后刷子慢慢的加水稀释墨色再上木板,然后再加水不断的稀释,到最后就是非常淡的一种墨色,形成由深到浅的均匀变化,反之则是从浅到深。在这个过程中经验非常重要,这种渐变有点类似于中国工笔画中的分染一样,要均匀的过度,渐变才能自然。

8.蓝色渐变印制。浅蓝色的渐变操作方法有点像墨色渐变的操作方法,但是应该注意的是浅蓝色的渐变更加要把握好水分,适当增加一点水分,使印制过程更加顺畅。

三、注重经典,精确临摹。

1.对历史上经典水印木刻版画作品的临摹是建立在学生自主选择的基础上的,我们在教学中会罗列大量的经典版画作品供学生选择一幅作品进行临摹。选择好作品之后,老师会讲解如何进行临摹,让学生从复制稿子、分版、上版、刻版,印刷等全过程都有一个初步的认识。然后是老师的具体示范,这个示范很多环节老师可以提前准备好,不占用太多课堂时间,让学生有更多时间来实践。临摹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能在理论与实践中快速掌握水印木刻版画的制作全过程。

2.学生自己动手对经典作品的临摹。在临摹过程中能够及时发现学生在技术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且能够和学生一起探讨去解决这些问题,使学生印象更加深刻,避免以后出现同类问题。在临摹的过程中老师除开对技法的指导外还要和学生就作品的艺术风格、表现形式、题材内容,作品意蕴等和学生交流,使学生对临摹的作品有更加深入的理解,为学生的后期创作做好铺垫。

四、小尺幅版画作品的创作。

我们选择先从小尺幅版画创作入手,是让学生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如果一开始就选择大尺幅版画创作,有些学生可能因为掌控不了而有畏难情绪,最后产生厌学心态。

1.学生的创意与构思。因为学生第一次接触水印木刻版画创作,所以让学生自我阐述或者和他们探讨创意和构思很有必要。我们一般都是让学生先谈,在谈的过程中去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创作意图和想法,然后再和学生进行讨论,给学生提供一些可参考的建议和意见,然后让学生再去研究一些类似的经典水印木刻版画作品,使学生对自己的创意和构思更加清晰和完善。

2.学生草稿的讨论与修改。和学生讨论和修改草稿这个环节非常重要,我们在教学中特别强调稿子的修改和深入完善,因此这个环节我们会花比较多的时间进行,不断的和学生探讨和修改,力求让稿子有一个最好的呈现,这样在后面具体的制作当中,学生就不容易出太多问题。

3.学生对小尺幅版画的刻制。在我们多年的具体教学经验中得出,因为有技法练习和临摹的经验,学生在刻制过程中相对比较容易上手,一般不会出现很多问题,出现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印制的过程中颜色叠加或者墨色叠加等环节,他们发现印出来后的效果并不是自己原先稿子的样子,当然这个问题是由于印制经验少导致的,老师在旁边指导加上学生多印制就比较容易解决。

4.创作感受研讨。这个环节对初学者非常重要,主要是让他们总结自己在具体创作当中的一些感受,这些感受有自己的收获和体会,也要谈遇到的一些困难和疑惑,最后老师把问题归纳和分类进行答疑解惑。

五、大尺幅版画作品的创作。

经过小尺幅版画作品的创作转变到大尺幅作品的创作,我们要重点关注以下几点。

1.主题与内容。在大尺幅版画创作当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主题与内容的讨论:例如主题性题材的创作如何进行?创作的内容是否重要?如何进行创作?这些问题的提出能够让学生对艺术创作有更加深层次的思考,慢慢引导学生喜欢上创作。

2.表现方法与手段。有了具体的创作主题和内容后,我们要引导学生重视技术,也就是要运用什么样的表现手法或者手段去完成自己的作品。除开我们教学当中教给学生的一些基础技术之外,应该要鼓励学生大胆进行自我的探索,不管是具体技法的探索还是物性材料的运用都可以进行大胆的尝试和运用,从中寻找到一些最适合自己表现主题的方法和手段。

3.风格追求。在大幅尺寸创作的印制过程中,可以适当的和学生谈论风格的话题,让学生对风格特点有较为深入的认识,从而慢慢的形成自己对于风格追求的一种导向,当然这种追求导向只是一个雏形,学生因为没有丰富的创作体验所以对于风格的追求还停留在比较初级的理解层面,但是随着学生创作的不断深入和丰富,风格追求的重要性会逐渐凸显出来,他们也会在慢慢的积累过程中形成自己的风格。

4.创作感受研讨。制作完成后我们会和学生再谈论创作感受,这次的重点是让学生对比临摹作品和小尺幅版画制作和大尺幅版画制作之间的不同,有哪些感受是不一样的?印象最深的是什么?收获最大的是什么?从而加深学生对水印木刻制作,技术、技法、观念等问题的理解,为以后的创作打下更加扎实的基础。

六、版画理论的研究与艺术创作的实践。

水印木刻版画作为一门主修课,可以看出在课程设置中的重要性,由于课程的课时有限,一些问题不能在课堂中得到解决,因此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研究和创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这既是学生对水印木刻版画不断深入研究的需要,同时也是作为一名水印木刻版画学习者提升创作水品的需要。理论研究与艺术创作齐头并进才能更好的在继承传统的过程中,不断开拓创新,创作出更多、更好的水印木刻版画作品。

本文为岭南师范学院2021年教育教学改革项目:《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背景下的(水印木刻版画)课程的改革与实践》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刘启红,男,1982.04——,硕士,现为岭南师范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副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