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论新时代大学生红色基因传承路径

李元莉 王萍
  
白云媒体号
2023年7期
南昌工学院 江西南昌 330108

摘要: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特有的政治标识。当代大学生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传承红色基因是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强化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和坚定文化自信的需要。新时代大学生传承红色基因的路径包括开发区域红色资源和打造思政课主阵地。

关键词:大学生;红色基因;传承;路径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红色是中国共产党最鲜明的底色。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从弱小走向伟大的密码。新时代大学生要传承红色基因,沿着红色足迹,把革命先辈的理想信念、爱国情怀和责任担当传承下去,确保红色江山后继有人、代代相传。

一、新时代大学生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意义

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步入关键时期。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大学生传承红色基因是时代的热切呼唤,是培养时代新人的近切需要。

(一)传承红色基因是坚定大学生理想信念的需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共产主义是新时代大学生必须坚信的远大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新时代大学生必须坚持的共同理想,马克思主义是新时代大学生必须坚定的信仰。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在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凭着革命理想高于天的信念,不畏流血牺牲,不惧风险挑战,一次次绝境重生,不断创造着一个又一个伟大奇迹。而当前广大的00后大学生们对革命精神、理想信念存在着时代性的认知断层,因此红色基因要代代相传,传承红色基因是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法宝。新时代我们还将面临更多的风险和挑战。只有传承好红色基因,筑牢大学生的精神支柱,才能使大学生在实现中国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接力赛中赢得主动,确保大学生能够真正成为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二)传承红色基因是加强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需要。

意识形态是国家利益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作内容庞大且涉及面广。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增强主流意识形态的引领力,是关乎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和长治久安的大事。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但也有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比如以历史虚无主义为代表一些错误思潮时隐时现,客观上给大学生造成了一定的思想混乱。历史虚无主义思潮通过宣扬错误的历史观曲解历史,为一些反面的历史人物、错误的历史事件翻盘。当今世界国际形势复杂严峻,国内外敌对势力通过各种手段攻击、丑化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革命、建设的奋斗历程中凝炼出来了红色基因,传承红色基因就是见证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中国成长发展的历史,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着充分的说服力,为加强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奠定了价值认同基础。

(三)传承红色基因是大学生坚定文化自信的需要。

文化是维系国家和民族的重要纽带。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向心力的民族,其根源主要在于中华儿女对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具有极高的认同感,正是这种文化认同感,为中华民族的生息繁衍和包容发展提供了生生不息的动力。红色文化是近代以来中国文化的精髓,传承和记载着党领导人民追求民族复兴、人民幸福这一历史过程的文化样态。作为当代中国的主流文化,正放射出璀璨夺目的光芒。红色基因深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中。红色基因中蕴含的家国情怀、责任担当、不畏牺牲、艰苦奋斗等精神内核,跨越时空,展现出了强大的生机活力。通过传承红色基因的活动,能够唤起大学生对革命先辈的敬仰之情,对党的百年奋斗历程的崇敬之情,近而培养大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因而传承红色基因是大学生坚定文化自信的内在需求。

二、新时代大学生红色基因的传承路径

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传家宝,是传承革命理想信念的助推器。新时代如何积极推动大学生传承红色基因,落实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主要有以下几个途径。

(一)开发区域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

红色资源是红色基因的重要载体。高校要深挖红色资源内涵,开发优质红色教育资源。一方面,对红色资源进行广度挖掘。中国共产党诞生以来,革命足迹遍布全国各地,留下了大量的革命遗迹、遗物等物质资料,红色资源广泛分布在各地。高校尤其要重视本区域红色资源的开发利用。要把大学生熟悉的和不为人知的红色资源发掘出来,找到红色资源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契合点,充分发挥其红色育人功能,全面梳理整合,形成完整的红色育人资源体系。另一方面,对红色资源进行深度挖掘。高校要努力挖掘每一个革命遗址,每一件革命遗物背后隐藏着的历史的真相、可贵的精神品质。让红色资源真正发挥情感上感染大学生,精神上引导大学生的作用。

(二)打造思政课主阵地,传承红色基因。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理论性强,部分学生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影响了教学效果。高校要充分利用思想政治理论课主阵地,将红色基因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使抽象的政治理论知识转变为生动形象的教学案例,促进学生理解吸收,增强课程教学的感染力和实效性。一方面,思政课教师要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打造能够充分融合课堂教学知识点和红色基因的案例教学、专题式教学、问题式教学、沉浸式教学模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另一方面,加强实践教学。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育传承红色基因。利用当地红色教育资源开展实践教学。高校思政课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革命遗址、遗迹,开展现场教学,指导学生重温峥嵘岁月,观看红色影片,齐唱红色歌曲,编排红色戏剧,引导学生在真情实景中感悟红色文化中蕴含的思想。

参考文献:

[1]彭正德、江桑榆.论红色基因及其在新时代的传承[J].湖南社会科学,2021(1).

[2]周静、陈再生.习近平关于红色基因传承的重要论述及时代价值[J].党史研究与教学,2020(4).

作者简介:

李元莉,女,汉族,江苏徐州,南昌工学院党委委员,组织部部长,硕士,研究方向:党建思政;

王萍,女,汉族,江西上饶,南昌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基金项目:江西省高校党建研究项目(20DJZD022);江西省高校教学改革研究课题(JXJG-22-27-2);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SZZX22161)。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