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基于影像学检查评价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障碍与脑白质病变(WML)患者特征分析及相关性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CIS)后抑郁障碍患者的脑白质病变(WML)特征,并分析WML与患者认知功能及功能结局的关联性。方法:选取我院2023年1月至2024年12月期间的60例CIS患者,按照入组时间分为入组前MRI组和随访后MRT检查组,每组30例。采用高场强MRI/MRT技术进行脑部影像学检查,并使用Fazekas方法、HAMD、MMSE、MOCA等评分量表评估患者的脑白质病变程度、抑郁症状和认知功能状态。结果:实验组在Fazekas评分方面明显高于对比组(P<0.05),表明其WML程度更严重。同时,实验组在HAMD、MMSE、MOCA评分上均低于对比组(P<0.05),指示了更重的抑郁程度和更严重的认知功能损害。结论:CIS后抑郁障碍患者的脑白质病变更加显著,且这些变化与患者的抑郁程度和认知功能损害存在明显的关联性。这些发现对于提高CIS后抑郁障碍患者的诊断、治疗和功能恢复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抑郁障碍;脑白质病变
缺血性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其发病率逐年上升,严重威胁着全球范围内许多人的生命质量和寿命[1]。脑卒中不仅对患者本身造成了巨大的生理和心理负担,还对其家庭和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近年来,有关脑卒中后遗症的研究日益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其中包括了抑郁障碍作为一种常见的心理和情感后遗症。抑郁障碍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发生率远高于一般人群,其不仅会延长康复期,还可能导致患者生活质量的显著下降[2]。抑郁障碍的症状包括情感低落、兴趣丧失、注意力不集中、睡眠障碍等,这些症状不仅影响了患者的日常生活,还可能与康复过程中的遵循治疗计划和康复效果相关[3]。
除了抑郁障碍,脑白质病变(White Matter Lesions,WML)也是与脑卒中相关的重要因素之一。脑白质是脑组织中的一部分,其主要由神经纤维束、胶质细胞和血管组成[4]。脑白质病变是指在脑白质区域内出现的异常信号,通常是由于缺血性事件、高血压、脑血管疾病等因素引起的。研究发现,脑白质病变与认知功能下降、运动功能障碍等脑卒中后遗症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因此,本研究旨在通过影像学检查,评价脑卒中后抑郁障碍与脑白质病变之间的潜在关联,进一步深入了解这两个重要的脑卒中后遗症在临床表现和神经影像学特征上的联系。通过系统性的数据收集和分析,我们希望能够揭示抑郁障碍与脑白质病变之间的相关性,为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治疗提供更加科学、精准的指导,改善其生活质量,减轻社会和家庭的负担。这一研究将有望为脑卒中后遗症的早期预防和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促进脑卒中患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的提高[5]。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2023年1月-2024年12月缺血性脑卒中(CIS)患者随访12月患者,分入组前MRI组30例、随访后MRT检查组30例。病例数:60例,实验分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访12月患者,分入组前MRI组30例、随访后MRT检查组30例。入选标准:①确诊为缺血性脑卒中,年龄在18-75岁之间,首次发病,病程不超过1年,没有其他神经系统或精神障碍,能够合理配合影像学检查。②年龄、性别和受教育程度匹配的健康受试者,没有脑卒中或其他神经系统疾病的历史,没有抑郁症状。③所有受试者在入组前接受详细的临床评估,包括神经学检查和精神病学评估。抑郁障碍的诊断采用国际通用的临床标准,如DSM-5(《精神障碍的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
1.2 方法
1.2.1 MRI组方法
磁共振成像(MRI)作为一种非侵入性诊断工具,在现代医学研究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6]。在本研究中,我们利用了高场强MRI技术,通常选用3T或更高强度的磁共振仪,以获得高分辨率和对比度的脑部影像,从而确保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7]。高场强MRI为我们提供了一系列精细的脑部图像序列,这些序列在诊断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T1加权图像:这类图像对脑部解剖结构的细节描述尤为清晰,它能够揭示脑组织的密度差异,使得神经科学家能够准确地辨认各种脑区,并测量其体积,这在诊断和研究神经退行性疾病中尤为重要。
T2加权图像:它们强调了脑组织中的水分分布,对于检测病理变化如脑水肿、多发性硬化和其他形式的白质病变特别有效。
脑功能成像:包括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序列,它们使研究者能够监测大脑在特定任务或静息状态时的活动模式,有助于了解脑的功能连接性和神经活动。
弥散张量成像(DTI):DTI是一种能够表征脑内白质纤维束微观结构和完整性的技术,其通过测量水分子的扩散来揭示纤维束的方向和强度,这对于研究各种脑病变及其与认知功能的联系尤为关键。
血管成像技术:如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和磁共振脑血流(CBF)成像,这些技术可以非侵入性地评估脑血管的状态,对于检测和分析中风、动脉瘤等血管疾病的风险至关重要[8]。
通过全脑分析,我们将进行综合性评估,不仅限于测量脑区域的体积,定位和分级白质病变,还包括计算功能连接性和提取脑血流参数。特别是,我们将对抑郁障碍患者的脑影像特征进行深入研究,通过与脑卒中患者组及健康对照组的影像数据对比,旨在揭示抑郁障碍背后的神经生物学差异。
1.2.2 MRT组方法
磁共振断层成像(MRT)是MRI的一种特殊形式,用于获取和分析脑部结构的详尽信息。本研究中,我们运用高场强MRT技术,以确保图像的清晰度和准确性。在MRT组中,我们特别关注脑白质病变的评估,这包括病变的分布、数量和严重程度的详细分析。通过采集高分辨率的图像序列,研究者能够精确识别和定量化脑内的病理改变。MRT技术在神经科学和临床诊断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因为它能够提供关于脑组织微观变化的重要信息。
在本研究中,MRT图像将用于以下几个关键方面:分析脑白质病变的区域分布和形态特征,这对于理解病变如何影响脑功能和结构至关重要。利用DTI序列,评估白质纤维束的完整性和微结构,这能够帮助我们揭示白质病变与各种神经系统疾病(如抑郁障碍、阿尔茨海默病等)之间的联系。对比分析不同严重程度的脑白质病变患者的影像数据,从而揭示病变进展的模式和可能的生物标志物。
通过将MRT据与患者的临床表现和认知评估结果结合起来,我们能够更全面地理解脑白质病变在各种神经退行性和血管性疾病中的作用。最终,我们希望通过这些高级影像技术,能够为脑白质病变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为患者的管理和康复提供更准确的指导。
1.3 观察指标
本项目基于影像学检查,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白质疏松与认知障碍及功能结局的关系,通过对认知功能评分及功能结局评分与以上白质疏松程度进行相关性分析,进一步探究脑白质病变(WML)与缺血性脑卒中严重程度及认知障碍及功能结局相关性机制。
(1)通过 Fazekas 方法半定量评估患者脑白质病变严重保障了研究的科学性。
(2)采用 HAMD、MMSE、MOCA 量表等评估工具对认知功能及功能结局进行程度判断。
2 结果
2.1 Fazekas 方法半定量
根据表1可知,对比组和实验组的Fazekas方法半定量评分分别为2.5±1.0和3.8±1.2。通过进行统计分析,我们发现在Fazekas评分方面,实验组的得分明显高于对比组(P<0.05),表明实验组的患者白质病变较严重。这一发现表明,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障碍患者在白质病变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其白质病变程度更高。
2.2 HAMD、MMSE、MOCA 量表
在这项研究中,我们使用了HAMD、MMSE和MOCA量表来比较对比组和实验组之间的抑郁程度和认知功能。由表2可知,在HAMD、MMSE和MOCA量表的评分方面,实验组的平均评分均高于对比组,分别为16.8±4.1、26.3±2.0、和24.7±2.4,而对比组的平均评分分别为12.4±3.2、28.6±1.2、和27.9±1.5。通过进行统计分析,我们发现在HAMD、MMSE和MOCA评分方面,实验组的评分明显高于对比组(P < 0.05),表明抑郁程度更重且认知功能受损更严重。这一发现表明,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障碍患者在抑郁程度和认知功能方面存在明显差异,与脑白质病变可能存在关联。进一步的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这种关联的机制,以及如何更好地处理这些患者的临床需求。
3 讨论
缺血性脑卒中(CIS)是全球范围内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除了引起身体功能障碍外,CIS后的脑白质病变(WML)也与认知功能损害和情绪障碍(尤其是抑郁)密切相关。脑白质病变是指脑部白质区域出现的一种异常改变,这种改变在磁共振成像(MRI)上表现为高信号区域。随着医学成像技术的进步,特别是MRI的广泛应用,我们能够更准确地评估脑白质的损害程度,并进一步探索其与认知及情绪功能的相关性。
本研究采用多时点的影像学和临床数据,通过对比CIS患者入组前后的MRI和MRT检查结果,发现脑白质病变的程度与认知障碍和抑郁程度之间存在显著关联。我们使用了标准化的量表,如Fazekas量表来评估脑白质病变的严重程度,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来评估抑郁程度,以及MMSE(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简易精神状态检查)和MOCA(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蒙特利尔认知评估)来评估认知功能。在分析数据时,我们发现CIS患者的白质病变评分与抑郁程度成正比,即白质病变程度越重,患者的抑郁程度越高。这一发现与以往的研究一致,即白质病变可能通过干扰情绪调节相关的大脑网络,如前额叶-边缘系统连接,来增加患者发生抑郁障碍的风险。在认知功能方面,通过比较不同时间点的MMSE和MOCA评分,我们观察到随着时间的推移,患者的认知功能呈下降趋势,这种趋势在白质病变程度较重的患者中更为明显。
在进行脑白质病变严重程度评估时,我们还采用了弥散张量成像(DTI)技术来评估白质纤维束的微观结构完整性。DTI参数,如分数各向异性(FA)和平均扩散率(MD),可用于定量分析白质纤维束的损伤程度。研究表明,这些参数与传统的Fazekas评分有很好的相关性,且能够提供更细致的微观结构信息,帮助我们理解白质病变如何影响神经网络的功能和结构。
通过这些研究,我们希望能够为CIS患者提供更全面的诊疗方案,不仅仅是针对身体症状的康复,还包括改善和恢复认知及情绪健康,最终提高患者的整体预后和生活质量。随着未来研究的深入,我们有望通过更加精确的生物标记物和个性化医疗方案,更好地应对CIS带来的挑战。
参考文献
[1]任腊梅. 缺血性脑白质病变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D].延安大学,2023.DOI:10.27438/d.cnki.gyadu.2023.001046.
[2]娄志军.基底节区EPVS严重程度、脑白质病变分级与急性轻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和近期预后的关系[J].临床医学,2023,43(05):51-53.DOI:10.19528/j.issn.1003-3548.2023.05.015.
[3]韩玥莹. 缺血性脑白质病变严重程度与白介素33、局部脑血流量的相关性分析[D].承德医学院,2023.DOI:10.27691/d.cnki.gcdyx.2023.000382.
[4]关广玲. 脑白质病变严重程度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关系的相关性研究[D].皖南医学院,2023.DOI:10.27374/d.cnki.gwnyy.2023.000332.
[5]刘时华,张超,田志刚等.缺血性脑白质病变病人血清VEGF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J].蚌埠医学院学报,2023,48(02):182-185.DOI: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23.02.010.
[6]叶薪,刘时华,张超等.缺血性脑白质病变患者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23,20(02):65-68.DOI:10.20047/j.issn1673-7210.2023.02.14.
[7]陈彤,陈国芳,陈政宇等.不同部位脑白质病变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rt-PA静脉溶栓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J].医学研究杂志,2022,51(11):46-51.
[8]董恺,张海岳,王媛等.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合并脑白质病变患者肾功能不全发生的影响因素[J].国际老年医学杂志,2022,43(04):389-392.
赣州市科技计划项目:GZ2023ZSF472
姓名:赵庆锋,性别:男,籍贯:江西赣州,学历:本科,职称:主治医师,单位地址:赣州市南康区第二人民医院科,单位:赣州市南康区第二人民医院 ,科室:放射科,专业:放射医学,出生年月:1976年10月,邮编:341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