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社会生态学理论微观视角下大学生体质健康影响因素及干预措施研究
——以泰山科技学院为例
摘要:基于大学生体质健康问题,从社会生态理论的微观视角下观察分析,在学校环境和层面下如何能让学生的身体素质得到大幅度的提升。研究发现在以下几个措施的实施下,一、提供丰富的体育课程供学生选择。我校共提供了将近15门体育课,并且每门体育课都有游泳课的穿插。二、健身房免费向全校学生提供。三、每学期都有身体素质考试。四、将体测与学分毕业证挂钩,激发学生锻炼潜能。五、举办如“开学第一跑”、“体育文化节”等等众多体育比赛供学生参加。在以上措施共同努力的情况下,我校全校学生的体测及格率达到了85.7%。
关键词:社会生态学理论;微观视角;体质健康;干预措施
1社会生态学理论模型的发展历程
社会生态学模型是 20 世纪 70 年代末,著名心理学家 Bronfenbrener 教授在批判传统的经典行为遗传学模型时首次提出的。该模型突出强调不同要素组成的整个环境系统对个体的影响,这些环境要素包括人际关系、组织机构、社区以及政策等,但 Bronfenbrener 教授只强调了环境对个体的影响,未涉及个体水平的干预。1992 年,Stokols提出了社会生态学模式,他认为人的行为受到环境的影响,既有社会环境也有自然环境,从心理健康、身体健康及社会和谐三个方面入手,目的是为了促进人们的健康。并于 1995 年创立了交互作用理论。1996 年,他又提出如果是将调查对象设定为个体或小群体,那健身计划是不能实施的,所以这样的问题更需要对于各个层面进行进一步的展示与关注,并且对其中的关系进行进一步的融合,说到底,仍然是个体与环境之间的关系。1998 年,Mclerory 等人提出社会生态学模型的五个干预层面:个体层面、人际关系层面、组织机构层面、社区层面和公共政策层面,这五个层面的干预措施可以共同作用于个体身体活动行为中。该模型在众多学者的丰富和修正中,最终由 Spence 教授于 2003 年构建了较为完整的身体活动社会生态学模型,并将其运用于体育锻炼领域中。
2国内大学生体质健康现状
国内关于健康促进的研究始于华佗时期,在《黄帝内经》中就曾有五禽戏来促进健康的说法,这也为本文以体育活动为切入点进行体质健康的促进打下了基础。国内对于学生体质健康问题的研究已有很多,但大学生体质下降依旧是个不争的事实,我们应该从各方面入手,力争解决这个问题。
2016年10月25日,《“健康中国 2030”规划纲要》对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群进行了具体的说明;2018年9月10日,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开齐开足体育课,是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锻炼意志的最佳途径和保障”。国家这一系列的政策推出,无不向我们展示了健康的重要及不可忽视。
3社会生态学微观视角下影响我校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因素
基于我校大学生体质健康的问题我们在社会生态学视角下做了调查问卷,一共发放了756份问卷,回收755份有效问卷。通过研究调查问卷发现,大部分学生认为吸烟喝酒以及熬夜对于身体素质的影响还是比较大的,但是在这知道其对身体危害的情况下还是不愿做出改变的人数大有人在。并且有30.6%的人认为宿舍和周围同学不良情况较多,自己自律行为有限,不能保持一个很好的生活习惯,导致自己的身体素质下降。
4基于我校大学生体质健康问题做出干预措施
我校在提升学生身体素质上的措施主要有一下几点,一、提供丰富的体育课程供学生选择。我校共提供了将近15门体育课,并且每门体育课都有游泳课的穿插。二、健身房免费向全校学生提供。三、每学期都有身体素质考试。四、将体测与学分毕业证挂钩,激发学生锻炼潜能。五、举办如“开学第一跑”、“体育文化节”等等众多体育比赛供学生参加。在以上措施共同努力的情况下,我校全校学生的体测及格率达到了85.7%。
参看文献
[1] Bronfenbrenner U, Ceci S J. Nature-nuture reconceptualized in developmental perspective: A bioecological model[J]. Psychological review, 1994, 101(4): 568.
[2] Stokols D. Establishing and maintaining healthy environments.[J]. American Psychologist, 1992, 47(1):6.
[3] Stokols D, Allen J, Bellingham R L. The social ecology of health promotion: implications for research and practice[J].Am J Health Promot, 1996, 10(4):247-251.
[4] Mc Leroy K R, Bibeau D, Steckler A, et al. An ecological perspective on health promotion programs[J]. Health education quarterly, 1988, 15(4): 351-377.Spence J C, Lee R E.
[5] Spence J C, Lee R E. Toward a comprehensive model of physical activity[J]. Psychology of sport and exercise, 2003, 4(1): 7-24.
[6] 王林.对《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的分析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3. 5 .
基金项目:2022年泰山科技学院校级课题 “社会生态学理论微观视角下我校大学生体质健康影响因素及干预措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