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融入劳动教育的途径
【摘 要】 教育活动的目的是育人,而《道德与法治》课密切关联学生的日常生活,具有融合性和综合性,能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树立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掌握适当的生活技能,培养科学的道德认知,这与劳动教育的育人目标相一致。本文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融合劳动教育的价值下,呈现跨学科融合的可能性,探索多学科研讨大思政课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 小学道德与法治;融入;劳动教育;途径
把劳动教育理念带入小学教学课程是党和国家对于教育的重要要求,同时也使道德与法治课程有了新的目标,教师必须转变传统教学理念,深入发掘劳动教育的本质,并将其合理融入到道德与法治教学课程中。
1实施劳动教育的价值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是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关涉面较广,不仅要从理论层面出发,引导学生构建系统的知识体系,强化他们的认知,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还要从实践的视角出发,引导学生身体力行地践行习得的理论知识,实现从认识层面到实践层面的跨越式发展。劳动教育是促进学生树立远大理想,提升综合能力的有效途径。如何将劳动教育、道德与法治教学相融合,促使二者在多元融合中发挥最大效力,这是对教师教学的考验。学科教学不应局限于知识的讲解,而要从育人的角度出发,充分调动多种教学资源,引导学生探究实践。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实施劳动教育契合新课改要求,是教育教学的必然追求,对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极大的推动作用。不仅如此,在实施劳动教育过程中学科内容得到扩充,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形成社会责任感、意志力,并在劳动与交际中逐渐建立起和谐的社会关系。
2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融入劳动教育的途径
2.1丰富教学形式,用以培养劳动热情
培养劳动热情,不仅是在劳动过程中始终保持着积极的劳动态度,更在于培养者对劳动自身的自觉性。在小学阶段的劳动教育课程中,教师在课堂上要有目标,寻找教学过程中教材与劳动息息相关的内容,创新教学形式,如阅读资料、分享经验、展示成果、小组活动、亲子活动等,提高学生兴趣,养成爱做劳动的良好行为习惯。在“感受家乡文化关心家乡发展”的教学实践中,在执教《奇妙的节日风俗》这一课时,恰逢端午节前夕。教师首先让学生探寻节日背后的历史含义、文化内涵和节日习俗,可以采用“小组合作汇报”的形式,然后带领学生开展“包粽子”体验活动。从处理粽叶开始,到放糯米、取红枣,再到裹粽叶,最后煮粽子、一起尝粽香。从亲身活动中,认识传统节日端午节,品味端午的情趣,在传统文化节日的浸润中,逐渐养成劳动意识,点燃劳动热情。因此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抓住传统文化的劳动价值要点,设计出相应的特色活动或教学形式,既能让学生感受到中国传统节日的氛围,树立文化自信,又能让其在学习中体会劳动的快乐,寓教于乐。
2.2结合单元主题,同步劳动教育
小学低年级学生对事物的认识和理解直接来源于具体的生活经历,因此在进行道德与法治课的劳动教育时也需要注意贴近生活。在学生清楚了各章节主要内容及学习目标后,教师应在教学中结合各节知识,融入生活素材,巧妙地组织开展劳动教育活动。例如,《我爱我家》中《让我自己来整理》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在爱家、爱劳动这个主题下,形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主动意识,主要涉及个人物品的正确分类、归位、有序整理等。首先,为了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呈现一些常见的生活及学习用品,然后让他们思考哪些物品属于同一类,应该如何整理。其次,为了激发学生参与劳动的兴趣,同时突出劳动教育实践,可以设计并开展“整理小达人”评比活动。教师制定每日定时整理计划表,要求学生按照计划表每天按时、按要求整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用品,每完成一项就在任务后打上一个“√”,学习委员和劳动委员负责检查。这样就实现了课堂思想教育与生活劳动的有机统一,让学生从日常生活中获得劳动的体验。
2.3培养学生劳动意识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对于劳动教育的渗透离不开劳动意识的培养,当下小学生大多生活条件优渥,缺乏实践动手能力和观念,也无法理解劳动的意义。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教师可以从情感角度出发,重点培养学生劳动意识的养成,例如“学会反思”课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富有情感的语气让学生想象父母工作的辛苦和养育自己的不易,有些家长会早早起床为孩子做早饭,有些家长在忙碌完一天的工作回到家后还要孩子辅导功课等等,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产生联想和反思,理解家长对自己的爱的同时,培养劳动意识的塑造。
2.4 在“种”和“品”中培养劳动素养
德育实践是劳动教育的重要载体,劳动教育需要在出力流汗中提高学生劳动能力,培养其劳动习惯,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在“种一种”活动中,小学道德与法治融合劳动教育课题组组织二年级学生利用课上所学种植知识,在家里、学校开心农场种植各种蔬菜,参与种植蔬菜全过程。学生每周完成《生长过程观察记录表》,最后写一写种植过程中的心得体会。学校有农场的二年级学生每位拥有一份种子。后续几个月,学生到菜地浇水、除草、施肥、记录、拍照,按时观察、记录下从播种到发芽、幼苗、成长期、开花、结果的过程。学生在种植感受中写道:种植蔬菜、水果的辛勤劳动,让我知道了什么是耐心、等待;通过种植辣椒,看着辣椒慢慢长高、结果,我非常开心,辛苦种植的辣椒苗只结了几个辣椒,真不容易,以后我要珍惜粮食。种菜需要细心照料,学生在种植过程中感受到劳动的幸福。亲手种植知辛劳,这胜过教师千言万语的说教。
结束语
劳动教育是“五育并行”的重要组成部分,道德与法治学科是主要载体,二者的有机结合,既能丰富课程教学内容,促进课堂内外教育一体化,还可以增强低年级学生的生活及学习体验,培养其形成优秀的道德品质和提高生活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李晓东,柯楠茜.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核心素养培育——基于《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解读[J].教师教育学报,2022,(4):61-62.
[2]胡月,靳玉乐.教科书里的劳动者形象塑造——劳动教育融入学校课程的探索[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2,(6):32-34.
[3]叶淑妹.刍议劳动教育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开展[J].学苑教育,2022(31):7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