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幼儿园课程的整合策略

吴秀青
  
河北广播电视报·教育实践
2023年4期
广东省开平市三埠新昌幼儿园星誉园

【摘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新时代下做好幼儿教育工作的重要资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幼儿园课程进行整合,能够丰富幼儿的知识储备,提高其对中国文化的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使其在潜移默化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想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幼儿教育中,就需要将幼儿作为教育的主体,并根据幼儿的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来设计和实施教学活动。本文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幼儿园课程整合的原则和策略进行深入探究,希望能为相关人员提供借鉴。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幼儿园课程;整合策略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幼儿园课程整合的原则

(一)目标性原则

目标性原则是指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纳入到幼儿园课程体系中,从幼儿的实际情况出发,对幼儿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时要有明确的目标和要求。比如,在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我们应该让幼儿了解、感知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灿烂辉煌的文明,激发幼儿对中华民族文化的热爱;让幼儿感受中华文化中蕴含的优秀思想、优良品质和精神境界,提高幼儿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和自信,增强幼儿对民族文化的认同和自豪感。

(二)整体性原则

整体性是指在整合过程中,既要关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知识与技能,也要关注其精神与价值观;既要关注儿童的认知,也要关注他们的情感、态度和行为,做到整体、全面地把握。我们应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渗透到幼儿园课程中,引导幼儿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其生活、学习和实践的全过程,形成良好的传统文化教育氛围。

(三)开放性原则

开放性原则,就是指在整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幼儿园课程时,我们应充分考虑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让幼儿在多种环境中接触和体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有助于促进幼儿的多元发展。同时,我们还应鼓励幼儿在区域活动中大胆探索和创造,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和各种文化娱乐活动,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另外,我们要充分发挥家庭、社区等多方力量,构建多元化、开放式的幼儿传统文化教育体系。

(四)发展性原则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幼儿园课程整合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期坚持下去。因此,教师们要树立长期规划的意识,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学习相关知识、提高专业素养和文化修养。在实际工作中,要循序渐进、持续推进、逐步完善,力争形成有特色的幼儿园课程体系。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幼儿园课程的整合策略

(一)优化课程内容,突出幼儿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幼儿园课程整合,就是在尊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的基础上,对课程内容进行再优化、再选择,从而突出幼儿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教师要充分认识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幼儿园课程整合的重要性,要将幼儿放在课堂中心,从幼儿的兴趣点出发,选择幼儿感兴趣的话题,让幼儿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应根据幼儿园课程内容中涉及传统文化的不同方面,确定与之相关的主题,如将传统节日、传统礼仪、传统体育等内容纳入到幼儿园一日生活中来,不断优化课程内容,丰富课堂教学活动,让幼儿在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过程中提升学习兴趣。

(二)丰富教学活动形式,激发幼儿参与传统文化活动的兴趣

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特征决定了其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也是在课堂上积极开展各种传统文化活动的重要原因。因此,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丰富教学形式,激发幼儿参与传统文化活动的兴趣。比如,可以通过表演、游戏、互动等多种形式开展传统文化活动。如在讲故事环节中,可以通过选择经典的传统故事情节来引导幼儿进行相关知识学习。教师还可以采用多媒体技术来进行教学,让幼儿在听故事、看视频等多种形式中积极地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此外,还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开展游戏化教学,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传统文化知识。例如,在《京剧脸谱》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给幼儿提供一些脸谱元素的服饰与道具,让他们进行“脸谱”创作。教师需要为幼儿提供充足的时间与空间去发挥自己的想象力,鼓励他们通过绘画、剪纸、粘贴等方式来表现自己对于传统文化内容的理解与认识。

(三)创设教学情境,增强传统文化在幼儿心中的影响力

在幼儿园课程中,教师要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为幼儿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幼儿扮演传统文化的角色,开展故事讲述活动,将幼儿带入传统文化之中。如:教师可以为幼儿创设一间传统文化小教室,让幼儿扮演故事中的角色,让幼儿在情境中学习传统文化知识。这样的活动不仅能够激发幼儿的兴趣,而且还能够提高其学习效率。同时,在设计情境教学时要充分考虑到幼儿的年龄特点,让其能够在情境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价值。

(四)强化家园合作力度,强化学习效果

在幼儿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时,需要家园合作,强化对幼儿的教育力度,同时也要强化对家长的教育力度。教师要主动和家长沟通,了解他们对于幼儿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方面的看法和意见,并在此基础上制定相应的教育方案。同时还要邀请家长参与到幼儿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过程中来,加强家园沟通。同时还可以定期开展亲子活动。在教师和家长共同努力下,帮助幼儿提升学习效果,同时也能够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结语

综上所述,教师需要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进行了解,明确其对于幼儿的影响,从而在实际的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时,教师也需要通过多元化的方式对幼儿进行引导,在实际的教学中引导幼儿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使其能够形成良好的品德,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幼儿园课程当中,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品质。

参考文献:

[1]李建玲.让地方历史文化浸润幼儿园课程[J].山西教育(幼教),2023,No.1216(04):5-7.

[2]黄熙妍.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课程的价值与路径[J].当代家庭教育,2023,No.180(06):71-74.

作者简介:

吴秀青(1978.05-),女,民族:汉族,籍贯:广东省开平市,职务:副园长,职称:幼儿园一级教师,学历:本科,单位:开平市三埠新昌幼儿园星誉园;研究方向:幼儿教育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