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新时代大学生红色文化认同培育研究

刘征兵
  
河北广播电视报·教育实践
2023年5期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

【摘    要】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形成的特有文化成果,有着丰富的内涵和价值。大学生是文化接受度很高的社会群体,他们不仅对文化的传播有着推动作用,还是文化践行中的主要部分。本文通过设计调查问卷分析发现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内涵不够了解,对红色文化价值观和情感不能产生联系等。针对这些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大学生自身全面发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关键词】 大学生;红色文化认同;对策

一、引言

随着新时代信息高速的传播,各国文化交流频繁,人们接收的信息也就多样繁杂,西方国家借此进行文化的渗透,潜移默化中使我们大学生对理解红色文化内涵和精神要义产生巨大的威胁,我国红色文化精神内涵丰富,具有很高的价值营养和厚重的历史使命感,是带有中国特色的文化现象,因此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认同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本文将以大学生为调查对象,分析大学生对红色文化认同中存在的问题,从中得到解决措施,使大学生成为德才兼备的时代新人,培育其成为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新时代大学生红色文化认同问题分析

为进一步了解大学生红色文化认同现状,前期通过问卷星的方式对40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其中,本文发放问卷400份,收回400份,有效问卷为400份,具体结果如下:

(一)大学生对红色文化认知认同不全

问题一:您知道何为红色文化吗?比如它的产生、含义、内容等了解多少。大学生是否了解红色文化内涵中有18.25%是非常了解,但是占比最高的有42.75%对红色文化比较了解,还是有3%的大学生对红色文化完全不了解,有13.75%的大学生对红色文化了解程度很浅,认知很模糊。

问题二:您对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史知道多少?大学生对中国共产党历史了解上有2.5%完全不了解,占比最多的43%也是比较了解,非常了解只有19.5%,还有22.5%一般了解,不了解的占12.5%。网络媒介碎片化直接或间接影响了红色文化传播,很多大学生不能正确把握红色文化内涵,影响了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认知和思考。所以就导致了绝大部分同学都对红色文化的内涵只是比较了解,少部分学生了解红色文化,但是了解不够全面和深入,只是浅层的知道或者对红色文化有误区。

问题三:您了解我国的红色文化主要有哪些方式?大学生对红色文化获取方式中,大多数依靠互联网有62.25%,电视媒体获取相关信息56.75%,课堂讲解只达到29.75%,文化活动和书刊杂志对于红色文化活动和报道有点少,家庭方面对红色文化精神和历史传播只达到18.25%,红色旅游发展还是很薄弱,只占比33.5%。通过数据发现,大多数大学生了解和学习红色文化的方式是网络,但是网络内容中所掺杂的东西很多,监管力度不大,让大学生不好分辨。人们所能接受信息的重要途径还有电视媒体,但是在市场经济影响下,出现滥用红色文化来实现收益最大化。相关红色文化活动对于大学生来说过于无聊和烦闷,他们主动了解的意愿很低,接受程度也就不高。书刊杂志报道关于红色文化内容则很少,大学生也对这类书刊杂志阅读兴趣不大,了解就很少。家长所了解红色历史有限。红色旅游发展不景气,宣传也不到位。课堂教授红色文化课程单一无味,学生获取到的信息很少。由此看出,除了高校改善红色文化相关课程教学形式,让大学生了解红色文化内涵增加文化自信,还应该让网络报刊加强红色文化相关内容报道,大力宣传红色旅游,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更有利于对人们产生影响,使红色文化深入人心。

问题四:红色文化圣地,您知道哪些?可以看出大学生对红色文化圣地知道最多的是延安再者是遵义,分别为61.25%、58.25%,知道瑞金的有48.5%,井冈山的有45.75%,西柏坡有38.75%,沂蒙只有21.75%,还有4.5%知道其他圣地。

问题五:请您将红色“精神”按照自己熟悉程度排序,调查发现知道井冈山精神的有68.5%,延安精神62.25%,苏区精神的45.25%,西柏坡精神40.75%,红船精神38.25%,沂蒙精神26%,其他只有3%。由于一些红色旅游圣地和对红色文化历史宣传不到位,大学生了解到的红色文化圣地和精神内涵中只是经常提起的了解比较多,对于其他圣地和精神内涵则是不清楚、模糊,很难让大学生体会到精神世界所赋予我们的人格魅力。市场经济发展快速,极大地满足人们心理需求,让大学生对红色文化中的美好精神品质淡化了。对此更应该加强红色文化宣传和相关历史普及,对新时代大学生进行这样类型主题的教育,提高大学生对红色文化全面了解,帮助大学生系好人生的第一粒纽扣显得就十分的重要了。

(二)大学生对红色文化情感认同不稳定

问题六:您认为学习红色文化的意义和价值是什么?关于大学生对红色文化价值和意义中觉得了解国家的历史文化背景,坚定四个自信有295人这样认为,占总人数73.75%,还有人觉得是激励自己艰苦奋斗去建设祖国有61%,有54.75%的人认为是培养爱国主义情怀,志愿为民族复兴献一份力,对学习革命精神,弘扬民族文化有43.75%,有8%的人觉得不太了解,觉得没太大意义。

问题七:请您将红色文化核心内涵按照自己熟悉程度排序。关于大学生认为红色文化核心内涵中认为是崇高理想的有59.25%,觉得是艰苦奋斗的有46.25%,敢为人先的有31%,其他方面的有2%。通过大学生对红色文化意义以及核心内涵的调查分析,很多大学生只知道红色文化进程,却不知道其历史背后的故事,所以就影响了大学生无法对红色文化产生情感上认同,加上社会环境的日新月异和大学生思维活跃,红色文化似乎逐渐失去活力与说服力。还是有少部分人对红色文化精神价值认识浅薄,只在网络媒体、书刊杂志、家长学校当中偶尔关注,不深入了解红色文化中精神价值和红色文化核心内涵之间的关系,就对红色文化产生隔阂。对此,大学生需要更加关注红色文化相关报道和解读,让自己能更容易理解并掌握其中内涵,修养自身,完善自我。

三、新时代大学生红色文化认同的对策及建议

(一)强化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认知认同

红色文化不仅仅作为一种客观现象、传递一种文化信息,更重要的是发挥着文化育人的作用,这有助于深化大学生的理论认知。大学教师结合课程思政可以增加常规教材中关于红色文化的内容,尤其是思政教师,让学生明确了解红色文化的相关内涵和知识,让大学生主动去学习和了解,深入阅读红色文化相关书籍,准确把握红色文化内涵,让红色文化入脑入心,促进大学生价值观的塑造和身心健康的发展。学校等部门可以运用新媒体网络途径对红色文化进行宣传,通过报纸和社交软件对红色文化知识进行加工,如:制成漫画、图片解读等方式吸引大学生学习的兴趣,并建设社交公众号或者利用教育平台与学生进行互动,从而增加学生接触的次数,加深相关知识的印象。

(二)激发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情感认同

学校等部门可以优化红色文化学习环境,营造学习氛围。在网络中对红色文化有诋毁的要进行严格惩戒,并对红色文化进行正确解读,发挥大众媒体正向引导作用,形成纯洁、崇高的网络环境。对红色文化产业如:红色影视作品、红色旅游等进行推广,发挥政府的领导作用,对红色作品、旅游改造创新,加大宣传力度,让学生能更容易接受红色文化,保障大学生在此过程中能切身感知到红色文化精神内涵以及内在的魅力,并自觉对红色文化产生一种认同感。发挥英雄模范作用,如董存瑞、邱少云、雷锋等诸多革命先辈的英勇事迹,多个角度展示出红色文化精神和品质,让学生能更直观的感觉出红色文化的精神财富。学校要在校园中把红色文化以图片或者物体的形式展示出来,让大学生在优美的校园环境中增强红色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

(三)增强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行为体验

增设红色文化激励制度,对红色文化教育工作开展有实际突破的团队或者个人进行精神上的激励和物质方面的奖励,如颁发证书、发放奖金等。大学生是一个庞大的群体,可以让学生干部、党员等在红色文化主题实践活动中起带头作用,增强学生对红色文化行为的自觉主动性,让其可以自主到家乡、红色旅游基地去做兼职或者当解说员,把红色文化讲述给身边的朋友,推荐他们去了解和感受红色文化知识内涵和精神价值。学校可以鼓励教师指导学生自主开设红色文化社团,号召学生参加,增加学生对红色文化的兴趣才能让学生更好的理解红色文化,把红色文化美好品质和精神内涵带入到生活中。通过红色文化相关活动,如对红色文化写作评选、红色歌唱比赛、党团员活动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让学生对红色文化知识与精神内涵产生共鸣,从而自觉内化成自身行为。

(四)完善高校红色文化教育培养体系

高校可以对红色文化教育体系进行多元化有针对性地改革,比如要让学生了解什么是红色文化就可以给学生多开设专题讲座,让学生感受红色文化精神就可以给学生观看英雄事迹等,让学生能更加快速找到课本上所没有涉及到的知识点,更让学生能享受学习的过程,增加红色文化知识储备的同时还能慢慢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长期在这种文化的氛围中获得精神上的升华。另外高校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可以与校外合作建立红色文化实践基地,鼓励学生去专项基地实践调研并把实践过程做成报告,学校可以给予支持并进行评定奖励,让大学生从身到心的进行感悟,让其能产生思想上的认同。再者教师是传播者和守业者,要保证让有信仰的人来给大家讲信仰,所以教育者应真懂真信真用,必须拥有深厚的家国情怀,坚定明确的政治站位,才能更好的教育引导大学生认识理解红色文化的价值所在,树立正确的理想和信念。

四、结论

本文主要了解的是大学生对红色文化认同现状,其中看出大学生对红色文化认知不全,学生很难准确的对红色文化的内涵作出判断。大学生对红色文化情感方面缺乏共鸣,对具有历史性的红色文化认同感有待提高。现在很多大学生对红色文化是认可的,但是行为方面则表示不是很愿意践行比如参加一些关于红色文化的活动。社会方面可以增加报刊、网络、电视等媒介宣传力度,营造学习氛围。高校方面对大学生红色文化教育具有普遍的片面性,只是基于碎片化的引导,缺乏系统的培养体系,学校可以教材与实践相结合,创新的教育方式。

参考文献

[1]冷婧超,孙露露,韩珍娇.历史虚无主义对新时代大学生红色文化认同的影响及对策[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23,25(03):104-106+103.

[2]徐雪羚.大学生红色文化认同的影响因素及培育路径研究[J].活力,2023,41(11):7-9.

[3]白睿.山西红色文化助力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23.

[4]江振刚.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国家认同教育的价值意蕴与路径探索——以广东省为例[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3,39(01):22-24.

[5]焦娜.红色文化认同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研究[J].大学,2023,(06):58-61.

课题项目:本文系金华市社科联2022年度一般立项课题“新时代大学生红色文化认同研究”(课题编号: YB2022064)的研究成果。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