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小学数学作业设计融合劳动教育的策略研究

马小珍
  
河北广播电视报·教育实践
2023年12期
肇庆市第一小学 526040

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如何融合劳动教育策略。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综述,分析了目前数学作业设计和劳动教育的现状,发现目前存在一定的问题和挑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提出了一系列融合劳动教育策略的数学作业设计方法,并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融合劳动教育策略的数学作业设计能够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和劳动意识,培养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作业设计;劳动教育

引言:

教育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途径之一,而劳动教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劳动意识和创新思维。然而,在当前的小学数学教育中,劳动教育往往被忽视或者独立于数学教育进行,导致学生对抽象的数学概念难以理解和应用。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研究将探讨如何融合劳动教育策略在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中,以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和劳动素养。

一、小学数学作业融合劳动教育的价值分析

小学数学作业是学生巩固知识、提高能力的重要环节。而融合劳动教育的策略则是将劳动教育与数学教育有机结合,使学生在完成数学作业的过程中,同时培养实际动手能力和劳动意识。这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其学习动力,还能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和运算规则,并将其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融合劳动教育的数学作业设计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通过在数学作业中加入一定的劳动任务,例如测量、绘图、拼接等,学生需要亲自动手完成任务,锻炼了他们的眼、手、脑协调能力和操作技巧。这种实践操作不仅能够让学生在动手过程中实际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也能够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分析思维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融合劳动教育的数学作业设计可以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习惯动手劳动的过程中,学生往往需要耐心和毅力去完成任务,这培养了他们的责任心和自律能力。此外,劳动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和挑战,这时候学生需要进行思考、调整和解决问题,从中培养出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应变能力。这些劳动意识的培养将有助于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形成积极的态度和健康的价值观。

二、小学数学作业融合劳动教育的原则

小学数学作业融合劳动教育的原则[是确保数学作业设计符合劳动教育的要求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原则]。在设计小学数学作业时,需要注意以下方面:

预设目标和任务:数学作业应当明确预设目标和任务,使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能够培养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关注学生实际:作业内容应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关注学生的兴趣和需求,通过数学作业培养学生对劳动的认识和热爱。

综合素质培养:作业设计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合作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

引导自主学习:作业要具有一定的难度和挑战性,既能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又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适度负担:作业难度应适度,不能给学生过多的压力,保证学生能够在能力范围内完成,并能够享受到劳动所带来的乐趣。

注重反思和总结:作业完成后需要进行及时的反思和总结,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使劳动教育能够得到有效的实施。

三、小学数学作业融合劳动教育的有效策略

(一)促进数学作业设计多样化发展

选取与数学知识相关的实际问题:在数学作业中,可以选择与数学知识相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在计算周长的作业中,可以设计一个测量校园内不规则图形周长的任务,让学生亲身实践计算周长的方法。

利用日常生活中的情境:将日常生活中的实际情境融入到数学作业设计中,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体验到实际生活的意义。例如,在学习面积的作业中,可以设计一个花园面积的计算任务,要求学生根据实际花园的大小和需要的种植面积来计算所需的土地面积。

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在设计数学作业时,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通过动手实践来巩固数学知识。例如,在学习分数的作业中,可以设计一个制作比例模型的任务,让学生根据给定的比例关系利用实际材料制作出模型,从而加深对比例的理解和应用。选取与数学知识相关的实际问题:在数学作业中,可以选择与数学知识相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在计算周长的作业中,可以设计一个测量校园内不规则图形周长的任务,让学生亲身实践计算周长的方法。

(二)通过家校合作共建数学作业设计

家校合作是促进小学数学作业融合劳动教育的有效策略之一。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对于孩子的教育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家庭中,家长们可以与孩子一起参与数学作业的设计,共同讨论和解决问题。通过家校合作,可以充分利用家庭资源,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机会,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在进行家校合作共建数学作业设计时,需要家长与教师之间保持密切的沟通与合作。教师可以将每周的数学作业主题提前告知家长,让家长了解到具体的学习目标和要求。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爱好,提供相应的学习资源和活动建议,为孩子在数学作业中融入劳动教育的元素。此外,家校合作还可以通过定期的家长会和交流活动来加强互动与合作。家长可以向教师反馈孩子在数学作业中的情况,并积极参与教学评价和改进过程。

结束语:

通过对小学数学作业设计融合劳动教育的策略进行研究,我们发现融合劳动教育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和劳动意识。融合劳动教育的数学作业设计不仅能够使学生从抽象的数学概念中找到实际应用的路径,还能促进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发展。然而,要实现融合劳动教育的有效实施,需要学校、教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深入探讨不同年级和学科的融合劳动教育策略,并制定相应的实施方案,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勇杰. 劳动教育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融合措施探究[J]. 师道:教研, 2022(3):1.

[2] 马建荣. 新时代背景下小学数学与劳动教育的融合探究[J]. 新智慧, 2022(24):3.

[3] 王赟. 劳动教育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融合措施探究[J].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教育科学, 2022(1):3.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