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探究家庭教育中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策略
【摘 要】 家庭教育一直是国家素质教育发展过程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对新时代学生的健康成长有极大的促进意义。本文将结合当下家庭教育出现的问题,从鼓励与惩罚相结合、以身作则、家庭氛围和实践引导四个方面出发,探究其对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策略。
【关键词】 家庭教育;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
21世纪是一个全新的时代,高素质的人才是这个时代发展的要求之一,而高素质培养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因而更是要从小学生做起,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引导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使其成为国家长远发展的合格接班人[1]。而家长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第一人导师,如果家庭教育出现了问题,那么孩子的成长发展也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这样就不利于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反之好的家庭教育会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因此,家长要对家庭教育有一定的认知,以正确的方式方法引导小学生,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使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一、当下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
首先,就是父母从小比较娇惯孩子,尤其是长辈对孩子比较溺爱,本来孩子自己可以做的事情,家长偏要代替,比如穿衣、刷牙等;其次,家长过于重视学习成绩,忽视了品德教育;再者就是在日常生活中不太关心孩子,很少与孩子交流,尤其是工作繁忙以及婚姻关系破裂的父母和孩子关系比较疏远;最后,就是家长不会以身作则,存在自己可以做不到,但孩子一定要做到的想法
二、家庭教育中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策略
(一)注重鼓励与惩罚的结合
教授知识固然重要,但在这之前更为重要的就是教授做人的真理,如果一味地关注孩子的学习成就,那就是本末倒置的教育,这对孩子未来的发展将产生不利影响,简而言之就是教会孩子做人既是教育工作者的第一任务,也是家长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之一。而对于孩子而言,人生的第一堂课就是如何做人,这需要孩子长时间学习和探索。因此,家长在日常教育过程中要改掉以往打骂、挖苦、嘲讽的态度,转而以树立鼓励与惩罚相结合的教育观念,从生活中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在松弛有度和严格管教中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例如,家长想要孩子收拾自己的房间,而孩子正在认真地看漫画,此时切勿强制性地要求孩子立马打扫,否则会将孩子的逆反心理激发出来,反而要以委婉的方式引导孩子先停下来看漫画,收拾好自己的房间,这样能够有更多的时间看漫画,如果发现孩子不太想收拾房间,就可给孩子提供更多的选择,比如刷厨房的碗和收拾房间选择哪一个,这样一来孩子就更愿意收拾自己的房间,收拾完自己的房间就看漫画,当孩子完成之后,家长就要给予其适当的鼓励,鼓励更能锻炼其自主劳动意识。另外,如果发现在收拾房间的过程中出现不良的行为,家长要委婉地指出,并根据情况进行批评,这样也能纠正其不良习惯。
(二)发挥以身作则的作用
家长的一言一行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小学生的言语和行为,所以家长还是要注意严格管理自己的日常行为,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发挥自身的榜样示范作用,为孩子做出正确的示范指导。例如,如果家长要求学生养成阅读的习惯,那么自身也要热爱阅读,并在日常生活中多看书,为学生做示范;如果希望孩子平常做到尊老爱幼,那么平时家长自己也要保持稳定的情绪,不顶撞自己的父母,尊敬长辈,耐心对待孩子;如果想要孩子不挑食,学会勤俭节约,那么家长也要改掉自己挑食的习惯,不浪费食物,坚持花费适度原则;等等。人与人之间是相互影响的关系,而家长是陪伴孩子长大的人群,如果自己能够做好以身作则,那么孩子也会在不知不觉中模仿家长的行为习惯,如此自然就能为孩子提供正确的指导。
(三)创设良好的家庭氛围
环境会影响人,良好的环境氛围会对人们产生有利的影响,所以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离不开良好的家庭氛围[2]。与许多教育工作者一样,许多家长也深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而这种教育理念反而不利于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因此家长要多多引导孩子,让孩子自己意识到自己不恰当的行为,并为其解释产生这些不良行为的原因和弊端,让其从内心意识到不良行为习惯对自己的不利影响,从而主动改正自己错误的行为习惯。如果一味地批评和指责,会让小学生丧失信心,学会了斥责别人,反之,如果为小学生创设充满赞扬和鼓励的家庭氛围,会让其变得更有自信心,同时也会逐渐怀抱感恩之心。可见,一个好的家庭氛围不仅能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提供保障,还能拉近家长和孩子之间的情感互动,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四)开展实践引导教育
一蹴而就并不能促进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良好的教育观念、示范作用和家庭氛围固然重要,但如果不投身于实践之中,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对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造成影响。因此,家长要针对孩子的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实践指导方法,一味地口头说教,忽视了实际行为,并不能起到较好的教育效果,加强实践指导才是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推动力。例如,家长给孩子解释文明礼貌的重要性的同时,要引导孩子在实际生活中主动向熟人打招呼,不小心影响了别人,要主动说“对不起”,别人主动帮助自己,要及时说“谢谢或感谢”等;给孩子剪解释爱护环境的知识时,可引导孩子在实际生活中不乱丢垃圾,不乱踩花草树木,爱护公共设施,不刻意破坏等。如此以实践教育进行引导,孩子的不良行为也会慢慢得到改善。
综上所述,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小学生的人生成长有至关重要的引导意义,因此,家长要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在教育过程中鼓励和惩罚同步进行,并发挥自身的示范作用,创设良好的家庭氛围,同时引导孩子落实于实践之中,纠正其不良行为习惯,促进其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林叶.探究家庭教育中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策略[J].吉林教育,2021,000(018):P.39-40.
[2]刘峰.探究家庭教育对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影响[J].文渊(高中版),2020,000(005):7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