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习近平奋斗幸福观对青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探颐
【摘 要】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对广大青年提出了“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 ]的重要要求,并在多次讲话中围绕着“奋斗”和“幸福”做出了一系列深刻阐述。习近平奋斗幸福观不仅有其深厚的理论来源,也指明了新时代“为谁而奋斗”、“为什么要奋斗”以及“怎样奋斗”的目标指向、价值指向以及实践指向,对青年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发挥着重要启示作用。
【关键词】 习近平奋斗幸福观;青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启示
“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只有奋斗的人生才称得上幸福的人生,新时代就是奋斗者的时代。”2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明确了新时代青年大学生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中的心态与作风。奋斗幸福观教育符合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实际需要,将习近平奋斗幸福观教育融入到高校思政课程中,有利于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提供指引,引领青年大学生书写青春奋斗的幸福篇章。
一、习近平奋斗幸福观的基本内涵
(一)什么是奋斗幸福
“光荣属于劳动者,幸福属于劳动者。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出来的。”3人通过劳动获得生活所必需的物质生产资料,在取得物质财富时“获得感”不断累积,当物质基础得到保障,追求高层次幸福便成为现实需要。同时,“生产劳动给每个人提供全面发展和表现自己的全部能力即体能和智能的机会。”[4]这表明每个人始终拥有积极健康发展的机会,意识的具象化既肯定了人的本质力量,也肯定了人收获幸福的客观必然性,从这一程度上来说劳动本身创造幸福。通过不懈奋斗将个人幸福上升到为国家和社会发展服务,逐步实现物质幸福与精神幸福相统一,在奋斗中“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5],这便是习近平奋斗幸福观的重要基调。
(二)为了谁而奋斗
习近平奋斗幸福观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幸福观,其理论特质在于奋斗与幸福的人民性,即为了人民奋斗、与人民共同奋斗、与人民共享幸福。因此,包含着从个人、民族到人类的多个层次的系统体系,是其指向的幸福主体。从具体意义上来看,聚焦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不论是从精准扶贫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从大力开展基础义务教育到提倡全民教育,还是面对新冠疫情时从中央到地方的科学有力防控,这都旨在“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6]。因此,幸福主体从不仅仅体现和追求一小部分人的幸福,而是惠及到全社会乃至全人类的幸福,根植于国家长远奋斗目标的达成。
(三)依靠谁来奋斗
“新时代的伟大成就是党和人民一道拼出来、干出来、奋斗出来的!”[7]党、人民群众、青年大学生作为三个不同的层级群体,回答了习近平奋斗幸福观依靠谁来奋斗的问题。第一,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人民奋斗的主体力量。要追求人民幸福和实现民族复兴,关键在党。要想实现全国各族人民的幸福大业,就要牢牢把握中国共产党这个领导核心;第二,广大人民群众是奋斗的根本力量。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引领者,也是幸福的追求者;第三,广大青年是奋斗的中流砥柱。青年是新时代最具创造活力的群体,是未来践行人民幸福梦想的可靠力量。因此,要牢牢把握这三者的密切联系,打造党领导下的新时代奋斗大格局,从而汇聚起全社会全民为幸福而奋斗的强大正能量。
(四)如何去奋斗
习近平奋斗幸福观最终落脚点在于解决“如何奋斗”这一现实问题。奋斗着眼规定了追求美好生活的总方向,但在一系列奋斗实践中还必须不断增强对科学理论的理性认同。首先,奋斗本身具有历史性,实现幸福指向奋斗的全过程,具体目标的达成并不意味着奋斗到达终点,也并不意味着奋斗就此终止;其次,实现幸福需要共同奋斗,我们要深刻认识到,没有坐享其成的幸福,任何以实现个人幸福为宗旨的奋斗观是狭隘且错误的,也必然招致失败;再次,要练就真本领,掌握真学问需要踏实肯干、务实奋斗,通过自己勤劳的双手创造和收获幸福;最后,艰苦奋斗精神历来是攻坚克难、克敌制胜的重要法宝。因此,习近平奋斗幸福观旗帜鲜明地的提出了“接续奋斗、共同奋斗、务实奋斗、艰苦奋斗”的正确方法论。
二、习近平奋斗幸福观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旨归
(一)坚守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理论深度
早在17岁时,马克思便已提出“历史承认那些为共同目标劳动因而自己变得高尚的人是伟大人物;经验赞美那些为大多数人带来幸福的人是最幸福的人”[8]的重要论断。出于改变无产阶级不幸的命运,马克思的幸福思想旨在实现无产阶级以至全人类的幸福,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抛弃纯物质享受或精神臆想,从客观实际出发追求物质与精神相统一的幸福,具有丰富的实践意蕴。因此,马克思立足于“现实的人”探讨幸福的问题,从人本思想的视角剖析人的本质、存在方式、人的需要等,构建了全新的幸福思想体系,指明了探索幸福的现实道路,谋划了实现幸福的宏图盛景,由此为习近平奋斗幸福观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习近平奋斗幸福观融入青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对主流意识形态的把握和深化。
(二)传承中国共产党百年革命史的历史厚度
不同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的主要任务各不相同,中国共产党的百年革命史归根结底就是一部奋斗史。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为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开辟了广阔的前景。同时,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更是为中国人民谋求幸福奠定了制度基础。进入新时代,幸福追求具化为“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三个代表”的先进党性,突出科学发展观中的“以人为本”,聚焦“为实现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逐步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幸福,由此孕育出的革命奋斗精神成为习近平奋斗幸福观的内在之魂。习近平奋斗幸福观融入青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对中国共产党革命文化的传承。
(三)拓展青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广度
家风熏陶及知青生活为习近平奋斗幸福观的形成补“钙”。其一,通过父母的言传身教,廉洁自律、勤奋好学、艰苦奋斗等良好家风为习近平奋斗幸福观的形成提供了背景和条件。其二,奋斗幸福观的成熟离不开习近平个人的伟大实践活动。在20 世纪 60 年代,习近平和广大知识青年一起投入到上山下乡的热潮中,由此开启了他到农村历练的知青岁月,奋斗与幸福的认知契合实现了从理论到实践的过渡。一方面,他帮助村里人民群众解决基本生活层面的物质需要;另一方面,他对精神文明和教育工作非常重视。他坚定不移的带领人民脱贫致富,初步感悟到了奋斗的价值目标在于探索、诠释幸福,由此为其奋斗幸福观的形成提供了充足的养分。习近平奋斗幸福观融入青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动体现了奋斗幸福观教育的实践价值。
三、习近平奋斗幸福观对青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一)引领大学生树立正确幸福观,坚定科学幸福认知
随着时代发展的消费化、娱乐化、网络化,加之大学生自身主体意识的不断增强,容易受到错误思潮的影响。我们需要认识到,主体个性得到充分彰显、个人的物质基础条件不断改善、社会生活愈发丰富多彩,这是时代进步的体现,也是社会发展的目标所在。但我们永远不能忘记奋斗始终是重要的精神密码,只有深刻体认“私与公”、“欲与理”、“利与义”等重大关系,勇于突破狭隘、局限的包围圈方能彰显青春价值。习近平奋斗幸福观是马克思主义幸福观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21世纪人类文明新形态下的全面幸福观。因此,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要把正确的奋斗幸福观教育摆在重要位置,积极引领大学生树立科学的幸福认知,从而不断筑牢全民幸福的基底。
(二)帮助大学生关注高层次幸福,培育使命担当意识
中国青年有着“永久奋斗”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五四时期,大批的优秀青年便认识到个人幸福与社会幸福的共生关系,主动承担起救亡图存的重担。聚焦现如今,一代代中国青年把自身才干投入到国家民族和社会大势中,用真学问、真本领充分彰显大国青年之风采。但部分大学生认为物质条件改善了不再需要强调奋斗,有的大学生在遭受一点困难挫折后就认为奋斗无益,由此出现的“丧”“躺平”“摆烂”等网络热词一度盛行。因此,一方面,要引导新时代大学生认识社会幸福与个人幸福的共生性。另一方面,要牢牢把握对青年“五个模范、五个带头”的时代要求,“只有把自己的小我融入祖国的大我、人民的大我之中,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共命运,才能更好实现人生价值、升华人生境界。”[9]
(三)发挥大学生主体奋斗力量,做肯奋斗的时代青年
幸福来源于接续奋斗的初心坚守。未来五年的关键时期,既是青年大学生贡献青春力量的良好契机,也是青年传承使命担当、开拓美好未来的广阔机遇。“与境遇奋斗,与时代奋斗,与经验奋斗”[10]应成为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进步的一边的青年大学生的主流风貌。要发挥大学生作为奋斗的主体力量,第一,要加强顶层设计,制定教育教学目标,为加强奋斗幸福观教育保驾护航;第二,要加强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牢牢抓住“大思政课”教育主体之大这个关键点,充分发挥“大思政课”的育人功能;第三,要引领青年大学生努力学习先进模范,选用一系列具有代表性、深刻性的奋斗人物进行宣传教育,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破除“奋斗无用论”、“奋斗过时论”的错误倾向,促使大学生立鸿鹄之志、做奋斗之人。
(四)指导大学生探索实现幸福路径,做合格的幸福人
奋斗实践蕴含鲜明的价值逻辑,是体现大学生价值立场、价值目标及价值实现的基本途径。青年大学生不仅要接受奋斗幸福观教育,更要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弘扬艰苦奋斗的作风。要认真深入地学思践悟,从习近平奋斗幸福观中深刻汲取感悟真理的力量、实践的力量。第一,大学生要懂得通过自己的努力奋斗去获取幸福。例如,在学习方面刻苦钻研获取知识,保持对学习的热忱和“活到老学到老”的心态。第二,要大力弘扬艰苦奋斗的作风。一方面,提倡满足大学生的物质“获得感”;另一方面,结合大学生思想特点及成长规律,指明探索实现幸福的路径离不开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激发其奋斗动力。第三,要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在劳动实践中发扬求真务实的作风,脚踏实地地实现自我价值,在引导中逐步实现大学生的奋斗自觉。
参考文献
[1][5][7]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11-17.
[2]习近平.习近平在2018年春节团拜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02-15(1).
[3]习近平.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0-11-25(002).
[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311.
[6]习近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N].人民日报,2012-11-16(04).
[8]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7.
[9]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9-05-01(01).
[10]李大钊:《李大钊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330.
基金项目:本文系重庆交通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资助:“习近平奋斗幸福观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实践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22S0084)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