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浅谈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地理教学

游国明
  
河北广播电视报·教育实践
2023年18期
重庆市垫江县第一职业中学校

【摘    要】 新课标中提出,教师不仅需要不断地优化课堂教学环节,还要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响应新课标理念下的政策转变,不断地优化课堂中的指引模式,使学生有效完成知识的探索。结合新课标的具体要求,本文从初中地理的教学现状出发,着重探析应当如何把握初中地理的教学重难点,用合适的方法实施地理有效教学,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高。

【关键词】 新课改背景下;初中地理;教学策略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初中地理教师们也有在不断地优化课堂教学体系,这也就可以更充分地激发学生们对于地理学科的学习热情,从而能够大大加强学生们的地理学习成绩。除此之外,教师则要重视起对学生们主动学习意识和习惯的培养,要能够帮助学生们掌握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思维,从而能够促使学生们在未来始终不断学习地理知识,最终也促使学生们的人生更加精彩。

一、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现状

新课改背景下,教学形势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教学中不再以单纯的知识和技能的传授为侧重点,更加侧重的是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通过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快乐学习。虽然,教学进行了全面的改革,但是仍然面临着一些实际问题,教材改本,教师和学生一时之间难以适应新的教材,新的教材虽然在内容上的变化并不大,但是在能力应用方面融进了一些新的教学理念,并且加入了一些新的知识点,教材变化后,学生和教师需要尽快适应,在教学方法和技巧上应该及时的进行调整,但是地理教师并没有及时进行改变。实际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仍然采用的是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站在主导的角色中,以传达式的教学方法进行授课,不仅不能提高课堂实效,还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初中生本身就面对着教学环境的变化,又面临着来自青春期的压力,教师如果只是采用说教式的教学方法,强行的灌输地理知识会引发学生的逆反心理,对学习逐渐失去兴趣,影响学生的成长。

二、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地理的教学策略

1、提高教师对地理学科的重视

初中阶段的学生对世界的认知较为有限,初中是学生开阔眼界、认识世界的关键时期,学生在日常学习活动中可以慢慢提高个人的思想意识,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因此,教师应以合理的教学活动安排,为学生构建更具开放式的地理课堂,让学生对地理课堂、地理学习充满兴趣,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主导者。为了创建更符合新课改标准的初中地理课堂,完善素质教育理念下的初中地理教学,教师还必须要以个人的教学态度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让学生意识到地理学习并不仅仅是为了考试,而是要开拓思维、发展认知,为未来的人生发展与学习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要坚持教育理想、热爱地理学科,精心为学生准备每一堂地理课,充分发挥个人在教学活动中的引导作用,明确作为教师的职责。实践证明,通过多样、有趣、完整的地理课堂教学,学生能够爱上地理,能够发自内心地学习地理,渐渐地重视地理,认认真真地完成初中阶段的地理学习。

2、关注学生课堂的参与度

现阶段的教学都要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导者,教师要进行思想的转变,帮助学生学习知识,教师要通过启发式教学,让学生能够自主地学习和探索知识,使学生能够有一定的判断能力。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能只单纯地积累学科知识,还要自主地寻找新的知识区域。教师的教学方式要从封闭式变为敞开式,从单向的知识输入变为双向的沟通,对知识进行延展,不断寻找学习知识的新途径,激励学生培养探索精神。教师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关注学生课堂的参与度,提升学生的地理素质。比如,教师可以组织展开相关的知识竞答、气象观察等活动,使学生能更好地参与到地理学习中,展示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这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予以鼓励,使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得到提高,不断激发学生的潜力。

3、注重情境的创设

近年来,随着新课改的实施,一系列新的教学手段在课堂上投入使用。尤其是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地理教师为提升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提升地理教学的质量煞费苦心。他们积极探索了许多更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模式,应用了诸多教学手段。其根本目标就是为新世纪培养高素质人才。这种新的教学手段既提升了学生学习兴趣,也在一定程度上对传统的地理教学形成了冲击。因此,地理教师应该应用合理的教学模式来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在此基础之上,课堂教学情境创设便成为地理教师普遍选择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

例如,在学习"大洲和大洋"的相关教学内容时,为了进行情境创设,教师可以在上这节课之前将打印好的关于世界七大洲、四大洋的高清图片贴在班级的前后黑板上,也可以粘贴在班级最醒目的位置,这样学生在学习时能身处情境当中,从而给他们的视觉形成一定的冲击作用,在他们学习起来时会有一种更直观的感受,进而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在如此有氛围感的情境当中学习,学生会集中注意力,进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4、实施生活化教学

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要具备生活化教学意识,书本上的知识从某种程度上说来源于生活,所以实施生活化教学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联系实际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去阐述教材上地理概念等知识,充分调动学生认知水平与生活经验,从而增加地理知识对他们的黏性。

例如,在讲解"自然特征与农业"有关知识时,教师可以围绕"南方主要种植水稻,北方主要种植小麦"这一生活现象给学生讲解自然特征与农业之间的关系,这既可以加深他们的理解又能加深他们的印象。除了结合生活现象去阐述地理知识外,教师在设计问题时也要结合实际生活,如讲解"交通运输"有关的知识时,给学生提供一些待运的货物,如十万吨煤、海鲜等,同时给出两个目的地,然后让学生思考如何设计运输路线从而实现效益最优化。这样的问题既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地理知识,又能培养他们学以致用的意识与能力。

结束语

初中地理教学的模式多种多样,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对自己的教学方法进行改进,选择合适的科学的教学方式,注重对学生兴趣的激发,让学生能够在积极,轻松的环境中学习知识。

参考文献

[1]王卫星.新课改背景下初中地理创新教学法的探究[J].新课程导学,2019,000(011):P.26-26.

[2]陈迪.浅谈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地理课堂的教学创新[J].学周刊,2019(20).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