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必修课+选修课+活动课”的体育课程建设策略研究

孙奥星
  
河北广播电视报·教育实践
2024年4期
桃源县黄甲铺中学

【摘    要】 体育课程在初中教育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不仅对学生的身体健康发展至关重要,还对其全面素质的培养起到了积极作用。本文旨在探讨如何通过设计合理的“必修课+选修课+活动课”的体育课程,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和全面发展。

【关键词】 体育课程建设、必修课、选修课、活动课、教学方法

一、必修课的设定

(一)必修课的内容与目标

必修课的内容应当综合涵盖基本体育知识、技能以及健康教育等方面。其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运动技能和健康意识,以提高学生的体育水平和全面素质。在内容方面,包括体育规则、运动项目介绍、运动器材使用等。如跑步、跳跃、投掷、接球等基本动作的训练。涵盖营养健康、心理健康、饮食习惯、运动损伤预防等方面的知识。

而目标则包括:通过必修课程,使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身体素质,如力量、速度、柔韧性等,以保障其健康发展。

(二)必修课的课程设置

必修课的设置需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育要求,同时参考国家体育课程标准,合理安排课程内容和学时分配,以确保课程的系统性和科学性。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特点,逐步深入,由浅入深地进行体育知识和技能的传授。例如,初中一年级可以以基本的身体素质训练为主,逐渐引入各种体育项目的基本技能训练;而初中三年级则可以注重综合运动技能的提高和健康教育的深入。合理安排学时,保证学生在课堂上有足够的时间进行体育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和训练。应根据实际情况,适度安排理论课和实践课的比例。

二、选修课的设置

(一)选修课的意义和目标

选修课在体育课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目标。其主要目标在于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培养其兴趣爱好和特长,丰富课程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兴趣爱好和特长,通过设置选修课程,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课程,有针对性地进行深入学习。选修课程为学生提供了更广泛的学习领域,能够培养他们在特定体育项目或健身领域的兴趣和特长,有利于个性发展。通过设置多样化的选修课程,可以丰富体育课程内容,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提高课程吸引力和趣味性。

(二)选修课的课程种类

选修课的设置应当多样化,根据学生需求和学校条件合理设置,主要包括如篮球、足球、排球、羽毛球等各类体育项目的专项训练课程,针对性地培养学生在特定项目上的技能。包括瑜伽、太极拳、健身操等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如游泳、滑冰、滑板等运动技能提升课程,帮助学生掌握特定的运动技能,丰富体育课程内容。介绍体育历史、文化、名人和各类体育赛事的课程,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强对体育的兴趣和认识。

(三)选修课的开设与管理

根据学生的选课情况和学校教师资源的情况,合理安排选修课程,确保每门课程都能够得到充分的教学资源和管理支持。设立专门的选修课程管理团队,负责选课信息的收集和统计,制定选课计划和教学安排,加强课程的管理和监督,确保教学质量。

三、活动课的意义与安排

(一)活动课的目标和特点

活动课的目标是通过体验性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创新能力和身体协调能力,丰富课外生活,促进身心健康发展。通过参与各种团体活动,让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沟通、协调,培养团队协作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活动课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创造性表达,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力,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各类体育竞赛和健身锻炼等活动,促进学生的身体协调能力和运动技能的提高,增强身体素质。活动课的特点在于注重体验和实践,通过生动活泼的活动形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其全面发展所需的各种能力。

(二)活动课的内容与组织

活动课的内容多样,包括体育竞赛、健身锻炼、团体活动等,通过学校和社区资源的整合,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组织各类体育比赛,如篮球赛、足球赛、田径比赛等,让学生在比赛中锻炼竞技能力,感受胜负喜怒,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开展各种健身活动,如晨练、瑜伽、太极拳等,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增强体魄,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组织团队建设、户外拓展、文体活动等,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友谊,培养学生的领导能力和团队精神。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资源,确保活动的多样性和可持续性。加强对活动场地、器材和安全措施的管理,确保活动安全和秩序。制定活动计划和方案,合理安排时间和人员,确保活动顺利进行。设立奖励机制,鼓励学生参与活动,激发其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四、基于“必修课+选修课+活动课”的初中体育课程建设策略

(一)教师队伍建设

加强体育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其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培养教师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管理能力。组织体育教师参加各类专业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提升其教学水平和专业能力。鼓励体育教师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如信息技术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以提高教学效果。加强对体育教师的管理与指导,培养其组织协调和团队合作能力,确保课程的顺利开展。

(二)课程资源建设

充分利用现有体育设施和教材资源,不断更新课程内容,提高课程质量和吸引力。加强对体育设施的维护管理工作,确保设施的完好性和安全性,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及时更新体育教材,结合最新的教学理论和实践经验,设计新颖、生动的教材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多媒体技术开展体育课程教学,丰富课堂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三)学校与社会资源的整合与合作

加强学校与社会资源的沟通与合作,开展体育活动和交流,拓展学生的视野和体验。与其他学校或地区合作举办各类体育赛事,为学生提供参赛机会,锻炼比赛技能和团队合作能力。与体育俱乐部、社会体育组织等建立联系,邀请专业教练进行指导,丰富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组织学生参与社区体育活动和公益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

(四)评价体系建设

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包括定期考核、学科竞赛、综合评价等,激励学生参与体育活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设立定期的体育考核项目,对学生的体能、技能和体育知识进行考核,为学生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提高其竞赛能力和综合素质。采用多角度、多维度的评价方式,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评估,包括体育成绩、品德表现等方面。

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必修课+选修课+活动课”的体育课程建设策略,我们有信心能够全面提升初中生的体育素养和全面发展,为他们未来健康成长奠定坚实基础。让我们共同努力,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体育课堂上茁壮成长,迎接未来的挑战!

参考文献

[1]上官晓辉.初中体育教学多样化与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研究[J].拳击与格斗,2022,(12):82-84.

课题项目:本文系湖南省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023年度课题“新课改视域下体教融合的实践研究”(项目编号:Y20230963)的研究成果。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