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阅读·感悟·探索

杨娜
  
河北广播电视报·教育实践
2024年12期
湖北省钟祥市柴湖镇第一中学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体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由此可见,阅读是学习语言的基础,是理解和体验的必经途径。因此,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极其重要一个方面。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学生作为读者是富有巨大认识潜力和主观能动性的。学生只有在阅读文字之后,才能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注重阅读教学的整体感悟,突出自主的大量阅读,突出阅读的能力指导与训练,以多种方式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以阅读带动全方位提高。同时教师可以把自已读书的心得告诉学生,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是美好的,相信经过一段时间后,学生们也将沉醉了书香中。

一、情境创设促读

语文教学要注重知识、能力、情感之间的联系。文章是一个整体,是一个“知、情、意”的综合体,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语言的感受过程。指导学生在学习中有感情的朗读,通过朗读来体会。如《春》描绘了百花竟放,生机勃勃的春天图画,赞美春的美好,春的创造力和带给人们以无限的希望,从而激励人们在大好春光里辛勤劳作,奋然前行。初读全文后,学生就能初步感知文章描写的是春的美景,至于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的,学生们能感知一些,而此时,我鼓励他们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文中蕴含的情感,以及作品的意境。让他们从自己的理解中尽可能地读出意境,读出情感。提高学生信息获取的效度,创设问题性情景,培养学生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并在合作学习这一环节中,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课堂的气氛清跃了。通过这样的方法,同学们所体验到的情感与作者的感情,文章的意境有机地融合了,文章语言的美,意境的美,与学生感受到的美都在阅读的体验中显示出来。学生以完全自读为主,可设问题边读边思,专题讨论,交流读书心得等话动,让学生有想读书的主动意识。

二、课堂教学促感悟

新课程提出:学生是阅读的主体,是作品的创造者。阅读即是创造,它强调了学生与阅读的地位,强调了阅读的个性化和创造,同学们在读书中理清了表达顺序,把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更有了精读课文的欲望,他们一边兴致盎然地品读着文章,一边放飞想象的双翼,通过各种各样的联想,使自己理解从字里行间同学们说着他们心中的画面,在他们的心中,那一行行的文字变成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他们不仅把文章想活了,更把一些课文没有的东西有机地溶入了文章里。这时,滋生在心灵的感受,使他们仿佛身临其境。指导学生学会赏析每个句子中的词语。语文阅读教学不应局限于单向的知识传授,而应注重师生间的互动与生生间的合作学习。定期组织读书会、辩论赛等活 动可以让学生有机会分享白己的阅读体会。

三、课外作业促体验

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仅仅靠让学生表达自己的见解,说出目己的遐想是完全不够的。在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也应引导学生把自己的学习也作为认识对象,理解、总结自己学习的过程等握学习的方法,学会阅读,学会观察思考,形成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阅读感悟的能力。但对于一篇篇优美的文章来说,仅让学生们弄清楚课文中的问题是远远不够的,要让他们学会积累,并学会运用。适当地把课中的东西延伸到课外,也是大有好处的,教学生仿照文章的写作方法,口头作文或者小练习,这样他阿们就会在轻松愉快的过程中得到知识,事实告诉我们学生只要是主动地、认真地经历了读书的过程,他们就会得到全面的收获。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我针对教材实际,有时在课前,让学生以搜集资料为目的,开展课外自主阅读;有时在课后,推荐与课文内容有关的课外书籍引导学生主动阅读,从而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针对教材实际,开展课外自主阅读。阅读能力的培养不能只局限课堂,学生必须利用课余时间通过阅读大量的课外资料才能真正培养阅读能力。即便是学生自学或者课外阅读,师生,生生的协同学习仍然存在,学生通过网络求助或者质疑,教师和其他学生与之共同学习、探讨,直至完成个性化学习和知识构建。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